第150章 裂解重生,铜胆镇邪龙
作品:《我在大明炼石油》 北境惊雷的余音还在李烜耳中轰鸣,
朱明月那封染血的密信如同烙铁烫在心口。
柳升北征在即,
钱禄这头蛰伏的恶兽,
獠牙已抵在黑石峪的咽喉!
工坊的空气里,
除了刺鼻的油味和淡淡的药气,
更添了一股无形的硝烟味,
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
柳含烟后背的伤疤依旧狰狞,
新生的皮肉透着粉红,
像一条盘踞的蜈蚣。
深冬的寒意让她忍不住瑟缩了一下,
深蓝的粗布棉袄裹得严严实实,
却掩不住那份病弱的倔强。
她没待在暖和的草棚,
而是固执地站在那堆裂解炉的残骸前。
寒风卷起地上的灰烬,打着旋儿,
也吹动她额前散落的碎发。
她眼神专注,手里握着一根烧焦的木炭,
在一块相对平整的石板上,
用力勾勒着新的图样。
每一次抬手,后背的筋脉都牵动着伤口,
带来细密的刺痛,
额角渗出细密的冷汗,
她却咬着下唇,一声不吭。
李烜踏着初冬的薄霜走来,
看到的就是这幅景象。
少女单薄的身影在巨大的废墟前显得格外渺小,
却又透着一股磐石般的坚韧。
他心头一紧,快步上前,
脱下自己那件半旧的靛青色棉袍,
不由分说地披在她肩上。
棉袍带着他身上的温热和淡淡的油烟气。
“伤没好利索,逞什么强?”
声音低沉,带着不容置疑。
柳含烟身体微微一僵,
没有拒绝那棉袍的暖意,
只是侧过头,苍白的脸上露出一丝执拗:
“李大哥,那炉子…炸得不对。”
她指着石板上的炭笔图,
线条清晰而大胆:
“咱们之前太贪大了!
一口就想吞下千斤重油,
里面的‘气’(裂解气)一憋狠了,
再结实的罐子也扛不住!得改!”
炭笔用力点着石板:
“做小的!用最厚的粗陶做胆!
一次就炼…十斤!
不,五斤!
像熬药的小罐子,气憋不多,
炸也炸不狠!”
她又在陶胆内部画上交叉的网格:
“内胆用‘观音土’(高岭土)混着细石英砂,
一层层糊上去,晾干透,再烧!
比光秃秃的陶胆耐烧耐炸!
这土我试过,烧透了硬得像石头!”
最后,她的炭笔指向炉体上方一个关键的节点,
画了两个并排的、类似蛤壳的装置:
“泄压!一个不够!装两个!
用精铜打薄片做簧!
气顶到要炸的份上,
铜片自己就弹开,把邪气放出来!
两个一起,总有一个能顶用!”
她的思路清晰得可怕,
每一个字都砸在爆炸的教训上。
李烜的目光紧紧追随着她的炭笔,识海中,
《万象油藏录》关于【小型间歇裂解试验炉】的图谱光芒大盛,
与柳含烟简陋却直指核心的草图惊人地重合!
尤其是那双泄压阀的设计,
虽简陋,却已触及安全冗余的理念!
“好!”
李烜眼中爆发出锐利的光芒,
如同绝境中看到裂开的缝隙。
“就按你说的办!陶胆要厚!
观音土内衬要匀!泄压阀…两个!”
他话锋一转,
指着草图冷凝部分那根代表导气管的粗线:
“旧炉子炸,这根铁管子太直太短,
热油蒸汽冲出来太快太猛,
来不及凉透!
冷凝是保命的关键,必须重做!”
柳含烟蹙眉:
“锡太软,一烫就软。
铁…导热又慢。”
“用铜!”
李烜斩钉截铁,牙关紧咬,仿佛下定了巨大的决心。
“紫铜!延展好,导热快!
打成薄片,卷成长管!
还要…盘起来!”
他用手比划着。
“像蛇一样盘在冷水箱里!
管子长了,盘起来接触冷水的面更大!
让那滚烫的油气在里面多绕几圈,
把‘火气’都散掉!”
“紫铜?!”
柳含烟倒吸一口冷气。
这玩意儿价比白银!
工坊如今银钱耗尽,
买粮买药都捉襟见肘,
哪还有余钱买铜?
“买!”
李烜的声音如同金石交击,
带着破釜沉舟的狠劲。
“把库底最后那点压箱银全拿出来!
不够…我去找沈锦棠借!
利息随她开!
这铜管,是吊命的管子!
必须造!”
他仿佛看到那盘旋的铜管,
如同束缚孽龙的锁链!
命令如山!
陶工组立刻开窑,
精选最厚实的粗陶泥坯,
用特制的刮刀将内壁刮得相对平整。
柳含烟忍着后背的抽痛,
亲自调配“观音土”混合细石英砂的泥浆,
指导匠人用细麻布蘸取,
一层层、极其均匀地涂抹在陶胆内壁。
每一层都必须阴干透,
才能涂抹下一层,工序繁琐,却无人敢怠慢。
铁匠铺炉火熊熊。
赵铁匠赤着精壮的上身,挥汗如雨,
按照柳含烟画的蛤壳图样,
反复锻打、淬火、
打磨两块巴掌大的精铜薄片,
直到其弹性十足。
又用细锉刀在铜片边缘开出细密的锯齿,
确保泄压时能瞬间弹开。
两个黄澄澄的泄压阀“铜蛤”,
透着冰冷的金属光泽。
最奢侈的紫铜片被请了出来。
柳含烟小心翼翼地用木槌敲打延展,
再以硬木为芯,屏息凝神,
用她那近乎神技的手法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