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烛暖深宫,信冷狼心

作品:《我在大明炼石油

    沈锦棠那几车名贵香料卸下的尘埃尚未落定,


    工坊的“凝神烛”工坊便再次燃起了隐秘的炉火。


    顶级白蜡在双层陶锅中温柔融化,


    苏清珞以沈家送来的上品原料,


    重新调配出更清幽、


    更内敛的混合精油。


    柳含烟如同呵护稀世珍宝,


    用细孔铜筛一遍遍过滤搅拌,


    让精油彻底融入蜡的肌理。


    新制出的“凝神烛”,


    蜡体更显温润晶莹,


    那淡雅的草木清气几乎隐于无形,


    只在点燃时,于烛火摇曳间,


    悄然释放出一缕令人心绪宁和的微息。


    三盒新品,连同之前“孝敬”给孙太监的三盒,


    如同六枚精心打磨的棋子,


    被李烜密存于黑石峪工坊最核心的夹壁之中。


    京师的风,裹挟着权柄的寒流,


    吹不到黑石峪的高墙。


    但无形的压力,


    却比深秋的寒风更刺骨。


    工坊上下,表面维持着“三班倒”的喧嚣,


    匠人们挥汗如雨地熬制着明光油、


    分馏着无影油、捶打着润滑脂的石灰黏土,


    但每个人的眼神深处,


    都藏着一丝挥之不去的忐忑。


    王振的“恩典”,


    如同一把悬在所有人头顶的钝刀,


    不知何时会落下。


    徐文昭更是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那份誊抄着钱禄倒卖赈粮罪证、


    由沈家快船直送京师的密信,


    如同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他每日都要借着巡查工坊原料消耗的名义,


    绕到黑石峪峪口那棵老槐树下,


    焦灼地望向通往府城的官道,


    期待能看到沈家信使那熟悉的快马身影。


    山羊胡子被他捻得更稀疏了。


    “徐先生,又在等信?”


    李烜的声音在他身后响起,


    平静得听不出波澜。


    徐文昭猛地回头,


    脸上挤出一丝比哭还难看的笑:


    “东家…这都七八日了…京师路远,


    但沈家的船…”


    “急什么。”


    李烜拍了拍他的肩膀,


    目光投向远处起伏的山峦。


    “该来的总会来。


    咱们该做的,都做了。


    剩下的…看天意,


    也看…那些‘砥柱’的骨头够不够硬!”


    他眼底深处,同样有暗流涌动。


    钱禄那条毒蛇,绝不会坐以待毙!


    赫连铁那伙藏在摩云岭的恶狼,


    獠牙随时可能亮出!


    ***


    紫禁城深处,司礼监值房。


    烛火通明,将室内昂贵的紫檀木家具映照得流光溢彩。


    空气里弥漫着龙涎香浓郁的甜腻气息,


    却压不住一种深宫特有的阴冷。


    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振,


    斜倚在铺着厚厚白虎皮的暖榻上。


    他年约五旬,面皮白净,


    不见一丝皱纹,


    唯有一双细长的眼睛,


    开阖间精光四射,


    带着久居上位、生杀予夺的阴鸷。


    他手里把玩着一支洁白如玉、


    触手温润的蜡烛,


    正是孙太监带回的“明光烛”。


    旁边的小几上,


    一盏小巧精致的薄胎白瓷油灯里,


    盛着清亮如水的“无影油”,


    火焰稳定地燃烧着,


    散发出柔和明亮的光芒和纯净的蜡香,


    将值房照得亮如白昼,


    却无一丝油烟异味。


    “嗯…”


    王振从鼻子里哼出一声,


    听不出喜怒。


    他随手拿起一份户部呈上的、


    请求拨银修缮黄河堤防的奏疏,


    就着那明亮稳定的烛光,


    看得异常清晰。


    批阅良久,竟无丝毫眼涩之感。


    “这灯油蜡烛…


    倒真比宫里那些冒黑烟的强不少。”


    王振终于开口,


    声音尖细平缓,如同毒蛇滑过枯叶。


    侍立一旁的孙太监连忙躬身,


    脸上堆满谄媚的笑容:


    “老祖宗圣明!


    这李烜虽说是个商贾贱业,


    可这炼油制烛的手艺,


    着实有几分门道!


    奴才亲眼所见,那油清得能照见人影!


    蜡烛点起来,又亮又稳,还不熏眼!


    关键…便宜啊!”


    他刻意加重了“便宜”二字,


    偷眼觑着王振的脸色。


    王振眼皮都没抬,


    将手中的“明光烛”随意丢回装蜡烛的樟木箱里,


    发出“啪嗒”一声轻响。


    他端起旁边一盏温热的参汤,


    慢条斯理地呷了一口:


    “东西是不错。那什么‘凝神烛’呢?”


    孙太监精神一振,


    如同献宝般,小心翼翼地从怀中取出一个紫檀木小盒,双手奉上:


    “在这儿呢!老祖宗您瞧瞧!


    这才是李烜那小子压箱底的好东西!


    说是秘法所制,内含安神草木精华!


    奴才斗胆点了一支试过,


    那香气…啧啧,清幽幽的,


    闻着就让人心平气和,


    舒坦得很!”


    他夸张地描述着,


    绝口不提自己曾因闻着舒服而多点了半个时辰。


    王振接过紫檀小盒,打开。


    一股极其淡雅、若有若无的清香飘散出来,


    混合着柏子仁的温润、


    合欢皮的微苦和薄荷脑的清凉,


    瞬间冲淡了龙涎香的甜腻。


    王振紧锁的眉头,


    竟在不知不觉间舒展了一丝。


    他近日因边镇军饷和朝中清流聒噪之事,


    确实心烦气躁,寝食难安。


    这缕淡香,如同清泉流过燥土。


    “点上。”


    王振淡淡道。


    一支“凝神烛”被插入特制的白玉烛台点燃。


    橘黄色的火苗平稳跳跃,


    释放出的香气比盒中更淡,


    更飘渺,却丝丝缕缕,无孔不入。


    王振靠在暖榻上,闭目养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