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三字谣破暗,青蒿踪现贼
作品:《我在大明炼石油》 五大缸粗油不翼而飞!
这消息如同兜头一盆冰水,
瞬间浇熄了李烜心头因“明光驱秽”初见成效而升起的一丝暖意。
墙外是虎视眈眈的流民和看不见的马匪,
墙内疫病未除,此刻油料被劫,釜底抽薪!
没了油,拿什么点灯驱暗?
拿什么维系这刚刚点燃的希望之火?
“看守呢?死了没有?”
李烜的声音冷得像三九天的冰凌。
陈石头脸色铁青:
“人没死,就是晕得死沉!
王管事说,现场没见大动静,像是中了迷香!
地上车辙印子又深又乱,
朝着北边野狐坡方向去了,
少说五六辆大车!
狗日的,专挑咱们熬灯油的粗油下手!
这是掐咱们脖子啊!”
北边野狐坡?
李烜眼神锐利如刀。
这手法,干净利落,绝非寻常毛贼!
钱禄?牛扒皮的余孽?
还是…那伙潜藏在暗处的“漠北狼”赫连铁?
“石头!带几个好手,骑快马!
沿着车辙给老子追!
哪怕追到天涯海角,
也得给老子咬下块肉来!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徐先生!”
李烜转向脸色同样凝重的徐文昭。
“库房现存‘明光油’,
优先保障医护棚和匠人区夜间照明!
窝棚区…减半供应!
告诉大伙,油被贼偷了,
但灯,还得点!
能省一点是一点!
工坊全力熬新油,挺过这几天!”
命令带着一股狠劲,却也透出无奈。
减半?这微弱的光明,
还能驱散多少人心头的阴霾和疫病的威胁?
徐文昭没有立刻应声。
他捻着颌下几根稀疏的胡须,
眉头紧锁,目光扫过下方窝棚区。
虽然强制推行了“烧水、挖坑、点灯”三策,
但流民们大多懵懂,
执行起来拖沓敷衍。
开水点前排着长队,
总有人耐不住渴去喝生水;
新挖的“净所”气味熏天,
还是有人图方便在窝棚边解决;
至于点灯,油减半后,
不少窝棚重新陷入黑暗,
孩童的夜啼和压抑的咳嗽声又隐隐多了起来。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徐文昭喃喃自语,
眼中闪过一丝明悟。
圣贤教化,若不能深入人心,形同虚设!
要让这些挣扎在生死线上的流民真正理解、
主动遵守防疫铁律,
靠棍棒呵斥和半勺米粥的诱惑,远远不够!
需要…更直接、更能穿透人心的东西!
他猛地转身,
快步走向物资发放点旁一小块相对干净的空地。
那里正有几个面黄肌瘦、
但眼神还算清亮的流民孩童,
眼巴巴地看着排队领粥的人群。
“娃娃们,过来!”
徐文昭蹲下身,
脸上努力挤出一个和蔼却因连日操劳而显得僵硬的笑容,
从怀里摸出几块用油纸小心包着的、
黑乎乎的麦芽糖(这是他最后的存货)。
孩子们的眼睛瞬间亮了,
怯生生地围拢过来。
“想吃糖吗?”
徐文昭晃了晃糖块。
孩子们拼命点头,口水都要流出来。
“想吃糖,得跟先生学个歌谣!
学会了,不但有糖吃,还能帮家里领…灯油!”
徐文昭抛出了诱饵,
随即清了清嗓子,
用他能发出的最清晰、
最洪亮的声音,一字一顿地念道:
“水——要——沸!”
他念得极慢,字正腔圆,如同私塾里开蒙。
孩子们茫然地看着他。
徐文昭不气馁,
指着远处冒着白气的开水点:
“看见没?那水烧开了,冒泡泡了!
才能喝!喝了不拉肚子!
记住:水要沸!”
“水…要沸?”
一个稍大点的孩子怯生生地重复。
“对!水要沸!”
徐文昭立刻掰了一小块糖塞进他手里,孩子惊喜地攥紧。
“厕——要——远!”
徐文昭又念,指向远处新挖的、飘着生石灰味道的大坑。
“拉屎撒尿,去那边!
埋起来,撒灰!
离咱们睡觉喝水的地方远远的!
记住:厕要远!”
“厕…要远?”
孩子们跟着念,
目光顺着他的手指望去。
“夜——点——灯!”
徐文昭的声音陡然拔高,
带着一种鼓舞的力量,
指向那些亮着油灯的窝棚。
“晚上黑,鬼祟多!
点起灯,亮堂堂!鬼祟怕光不敢来!
人也精神少生病!记住:夜点灯!”
“夜点灯!”
孩子们的声音大了一些,眼中有了光。
“病——不——染!”
徐文昭最后用力挥手,
如同斩断无形的枷锁。
“记住这三条,天天照着做,
病魔就找不上门!
全家平安!记住了吗?”
“水要沸!厕要远!夜点灯!病不染!”
在麦芽糖的诱惑和徐文昭那带着魔力的、
充满希望的语气感染下,
几个孩子扯着嗓子,
不太整齐却异常响亮地喊了出来!
这朗朗上口、如同童谣般的三字诀,
瞬间吸引了周围流民的注意。
“咦?这酸秀才念的啥?
听着怪顺溜?”
“水要沸…是得烧开喝…”
“厕要远…那臭坑是得离远点…”
“夜点灯…晚上点灯真能防病?”
徐文昭趁热打铁,站起身,
对着围拢过来的流民,
再次用尽力气,
如同说书先生般大声宣讲:
“诸位乡亲!这《防疫三字谣》,
乃顺应天理人欲之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