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明光驱秽,星火照夜
作品:《我在大明炼石油》 蜡笺的灰烬被冷风吹散,
朱明月掷下的棋子沉入心湖,
激起的涟漪却被眼前更迫切的生死压了下去。
李烜推开木窗,
寒风裹挟着药棚方向传来的压抑咳嗽与孩童微弱的啼哭,
如同冰冷的鞭子抽在脸上。
钱禄的绞索悬于头顶,
京师的风暴远在天边,
而黑石峪墙内墙外,
一场与无形疫鬼的搏杀,
已到了千钧一发的关头。
苏清珞深蓝的衣角沾着深褐的药渍,
快步穿过弥漫着艾草与黄连苦涩气味的窝棚区。
连续数日的施针、开方、看诊,
让她清丽的脸庞染上浓重的倦色,
眼下一片青黑。
但她的脚步依旧沉稳,
目光锐利地扫过每一处病患聚集地。
药棚内拥挤不堪,
草席上躺满了面色青灰、
上吐下泻或高热昏沉的病人,
呻吟声交织成绝望的乐章。
然而,她的脚步在靠近工坊匠人聚居区边缘时,
却微微一顿。
这里同样住着部分流民工匠家属,
人员同样密集。
但空气中那股浓烈的、
混合着污秽与病气的窒息感,
却似乎淡了许多?
咳嗽声零星,
也少见剧烈腹泻的病人。
几个匠人的孩子在简陋的窝棚边玩耍,
虽也瘦弱,精神却明显比别处好。
苏清珞蹙起秀眉,心中疑窦丛生。
她放慢脚步,仔细观察。
几个老匠人正围着一口小陶炉,
炉上坐着的却不是药罐,
而是烧水的陶壶,壶嘴正冒着腾腾白气。
“老张叔,这水…?”
苏清珞走近询问。
正用破布垫着手拎壶的张老头见是她,连忙道:
“苏大夫!这是烧开的水!
东家前些日子就严令,
取溪水必得烧滚了才能喝!
说是不烧滚的水里有‘秽气’,
喝了要闹肚子!”
他指了指旁边一个木桶,
里面是刚打上来、
还带着泥沙的溪水。
“俺们这片的都这么干!
渴死也不喝生水!”
苏清珞心头一震!
目光随即扫向窝棚角落。
几个用过的粗陶碗随意放着,
碗壁上却不见寻常的油污秽迹,
反而泛着一层极淡的、清亮的油光,
散发着熟悉的、属于“精炼油”的温润气息。
“这碗…?”
“哦!这个啊!”
旁边一个姓王的木匠接口,
带着点自豪。
“咱们工坊的规矩,
吃饭喝水的家伙什,
隔三差五就得用‘明光油’擦一遍!
东家说了,这油清亮,能‘驱秽’,擦过干净!
擦碗剩的油布还能点灯,
不浪费!”
他指了指窝棚顶上吊着的一盏简陋小陶碟灯,
里面盛着浅浅一层清油,
灯芯如豆,散发着稳定而明亮的光晕,
将不大的窝棚照得通亮,
驱散了深秋的浓重寒意与黑暗带来的恐惧。
“晚上点着它,心里头都亮堂些!
娃儿们也不怕黑了,睡得安稳!”
烧开水!油擦器具!明光油灯!
三个看似平常的细节,
如同电光石火,
瞬间贯通了苏清珞连日来的观察与医理!
《黄帝内经》云: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疫病横行,多因“秽气”(细菌病毒)由口鼻入,
或因脏污环境滋生!
烧水可杀水中秽气!
油擦器具可隔绝污物残留!
夜间点灯,光明不仅能驱散恐惧、
安定心神(《素问》有“惊则气乱”之论),
这“明光油”燃烧稳定,烟少味淡,
其火焰产生的微弱高温和光线,
或许…也能抑制一些近处秽气的滋长?!
(她虽无现代微生物概念,但敏锐感知到了现象与结果的联系)
“李大哥!”
苏清珞眼中疲惫一扫而空,
焕发出惊人的光彩,
转身就朝李烜的木屋奔去,
深蓝的裙摆掠过沾满晨露的枯草。
***
“烧开水?集中挖坑埋污秽?
夜里多点灯?”
李烜听完苏清珞条理清晰、
引经据典的分析,眼神骤亮!
他猛地一拍大腿。
“清珞!你真是…女中扁鹊!
洞察入微!”
这三点建议,直指瘟疫传播的核心路径
——水源污染、粪口传播、环境脏乱滋生以及恐慌情绪蔓延!
尤其是用“明光油”点灯这一招,
简直是神来之笔!
既利用了现有资源,
又在心理和微弱物理层面形成了防护!
“石头!徐先生!”
李烜声音斩钉截铁,
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立刻传令!工坊上下,包括所有收容流民,
即日起,强制执行三条铁律!”
“第一:凡取用水源,
无论溪水、井水,必先烧滚沸腾一刻钟以上!
各片区设开水点,专人看管!
发现喝生水者,重罚!
检举者,赏粮!”
“第二:划出远离水源、下风处的荒地,
深挖大坑为‘净所’!
所有便溺,必须入坑!
入坑后,立刻撒一层生石灰或草木灰覆盖!
专人巡查,违者重罚!
每日黄昏,统一掩埋今日污秽!”
“第三:所有窝棚区,入夜必点灯!
一盏灯至少照亮三丈方圆!
灯油…就用‘明光油’!
库房现存,优先保障防疫!
不够,青崖镇老工坊全力熬制!
告诉所有人,灯火通明,
可驱邪祟,安魂魄,少生疫病!
此为工坊铁律,违者…驱逐!”
命令如同疾风骤雨,
瞬间传遍工坊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