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陈皮藏锋,药香隐刃
作品:《我在大明炼石油》 慈云庵的药材如同天降甘霖,
瞬间注入了濒临枯竭的工坊医棚。
上品的麻黄、紫苏投入沸腾的陶釜,
辛辣的药香带着驱散寒邪的力量,
弥漫在污浊的空气里。
浓煎的黄连葛根汤苦涩刺鼻,
却成了痢疾病患眼中救命的琼浆。
苏清珞深蓝的衣裙穿梭在病榻间,
疲惫依旧刻在眼底,
但那份沉静的掌控力已然回归。
玉屏风散和藿香正气丸被优先分发给体弱的老人和日夜守在病患旁的医护,
如同在汹涌的瘟疫潮汐前筑起一道无形的堤坝。
“清珞姑娘,风寒汤剂好了!”
一个妇人端着热气腾腾的木碗。
“先给草席上那位咳得喘不过气的老丈!”
苏清珞头也不抬,
正用银针为一个高热抽搐的孩童施针,指尖稳定如初。
孩童青紫的嘴唇在针下渐渐褪去骇人的颜色,
急促的呼吸也平缓下来。
妇人连忙应声照办。
棚内棚外,秩序在药香中悄然重建。绝望的哭嚎被压抑的呻吟取代,
生的希望在苦涩的汤药里重新萌发。
陈石头带着几个恢复了些气力的流民壮工,
用苍术粉混合艾草,
在窝棚区点燃熏烟。
辛辣呛人的烟雾升腾,驱赶着无形的疫鬼。
李烜站在药棚门口,看着棚内景象,
连日来紧绷如弓弦的心神终于得到一丝喘息。
他目光落在角落里那口散发着樟木清香的朱漆木箱上,
朱福那张刻板却透着旧日贵气的脸,
和朱明月清冷如寒梅的身影在脑海中一闪而过。
这份雪中送炭的情谊,
沉甸甸地压在心头,也带来一丝隐忧
——那位深居慈云庵的宗室女,
为何在此时出手?
仅仅是“人心可聚”的感佩?
“李大哥,”
苏清珞忙完一阵,走到他身边,
额角沁着细密的汗珠,
递过一碗刚熬好的防风驱寒汤。
“你也喝点,预防着。”
李烜接过粗陶碗,
温热的药汤带着辛辣的暖意滑入喉咙,
驱散了深秋的寒意。
他目光扫过药棚里堆积如山的药材,
最终落在那几包用厚实油纸单独包裹、
捆扎得方方正正的“陈皮”上。
陈皮性温,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在治疗风寒湿阻引起的胸闷咳嗽方面确有奇效,
但混在这一大堆救急的猛药里,
就显得有些…过于“周全”了。
“清珞,那几包陈皮,品相如何?”
李烜状似无意地问。
“都是上好的广陈皮,”
苏清珞顺着他的目光看去。
“橘络清晰,香气醇厚,年份也足。
庵主心思细腻,
连后续调养的药都备下了。”
她语气里带着感激。
李烜点点头,走到那几包陈皮前。
他拿起其中一包,入手微沉。
陈皮虽干燥,但质地轻飘,这一包的分量…
似乎比其他几包更“坠手”一些?
极其细微的差别,
若非他长期摆弄油料、对重量异常敏感,几乎难以察觉。
“怎么了?”
苏清珞见他神色微凝。
“没什么,”
李烜不动声色,指尖在油纸包上轻轻捻过,
感受着内部的质地。
“这包陈皮…香气似乎格外浓烈。”
他随手掂了掂。
“分量也足,庵主真是破费了。
清珞,这包给我吧,
我那儿正好有个老匠人胸闷气短,
给他泡水喝。”
苏清珞不疑有他,点头应允。
李烜拿着那包沉手的陈皮,
回到自己那间兼做账房和临时指挥所的破木屋。
油灯昏暗,映着他冷峻的侧脸。
他关紧门窗,确认无人窥视后,才将油纸包放在桌上。
手指沿着捆扎的麻绳仔细摸索,
在油纸包侧面的一个不起眼的折角处,
指尖触到了一丝极其细微的、
不同于陈皮纤维的硬物感。
他眼神一厉,取过裁纸的小刀,
小心翼翼地沿着那处折角边缘,
将油纸一层层挑开。
动作轻柔而精准,
如同在进行一场精密的手术。
油纸坚韧,内层还衬着一层薄薄的、
防止香气散逸的桑皮纸。
当桑皮纸也被挑开一角,
露出了里面深褐色、卷曲的广陈皮。
然而,在陈皮的中央,
赫然压着一个用更厚实的、
近乎防水的蜡笺折叠成的小小方胜!
正是这薄薄一方蜡笺,
增加了纸包那微不可察的重量!
李烜的心跳漏了一拍。
他屏住呼吸,
用刀尖小心剔开包裹蜡笺的最后一点陈皮,将其取出。
蜡笺折叠得异常紧密,入手微凉。
他轻轻展开。
娟秀清丽、力透纸背的小楷再次映入眼帘,
比上次的素笺更加密集,
也…更加惊心!
近期遭贬黜、下狱者名录:
原户科给事中,刘文炳,
劾王振擅权、侵吞内帑,下诏狱。
原都察院浙江道监察御史,
周新,劾王振侄王山强占民田、逼死人命,贬云南永昌卫经历。
原翰林院编修,于谦(注:此非兵部于廷益,同名),
因诗作讽喻王振专权,黜为民。
……(另列三四人名及简略事由)
钱禄秽行斑斑,其爪牙‘万利商行’,
假漕运之名,于山东、河南灾县,
倒卖常平仓陈米、霉米,掺沙充数,
高价售予流民。
证据链:万利商行账册(暗语‘老米’、‘新沙’指代)、
受其胁迫之仓吏口供(可寻,兖州府阳谷县仓副使赵三水)、
转运霉米之漕船‘鲁漕丁字七号’船老大(名‘混江蛟’李魁,贪财嗜赌,可胁之)。
虽非铁证如山,然斑斑劣迹,秽臭难掩。
一击或溃其根基,亦或引火烧身,慎之!”
“浊浪滔天,砥柱可寻。
秽行斑斑,一击或溃。”
落款处,依旧是那枚小小的、朱砂勾勒的明月梅花印记。
清冷,孤傲,却在这昏黄的油灯下,
散发着洞穿迷雾的锐利锋芒!
李烜逐字逐句看完,后背竟渗出一层细密的冷汗!
这薄薄一页纸,重逾千钧!
朱明月送来的,哪里仅仅是药材?
这是一份足以搅动朝野风云、
也能将人碾得粉身碎骨的政治砝码!
她不仅点出了王振集团近期打压的“砥柱”(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