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油润赈轮,仁心暖寒

作品:《我在大明炼石油

    硫磺与硝石的暗流在工坊深处涌动,


    如同蛰伏的毒蛇。


    但黑石峪高墙之外,


    数十万张饥饿的嘴,


    却等不得任何阴谋发酵。


    流民如潮,青崖镇这个小小的枢纽,已被彻底冲垮。


    官府的粥棚如同笑话,


    几口破锅煮着清汤寡水,


    瞬间就被绝望的人潮淹没。


    混乱与死亡,如同瘟疫般蔓延。


    李烜站在黑石峪新筑的高墙上,


    目光越过焦黑的战场,


    投向青崖镇方向。


    那里升起的,不再是工坊的烟火,


    而是混乱的尘烟和隐隐的哭嚎。


    他背上的烧伤还在隐隐作痛,


    昨夜火墙的焦臭仿佛还粘在鼻腔里。


    但此刻,他眼中看到的,是比匪患更汹涌的饥荒狂潮。


    “石头,”


    李烜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带人,把青崖镇老工坊的前院清出来!


    搭棚!架锅!开粥厂!”


    陈石头一愣:


    “东家,咱黑石峪这边刚稳住,粮食也紧…”


    “不够就从库房调!


    不够就找沈锦棠借!


    利息让她开!”


    李烜打断他,语气斩钉截铁。


    “黑石峪的墙能挡匪,


    挡不住几十万张嘴的绝望!


    青崖镇工坊,就在流民眼皮底下!


    那里若乱,黑石峪就是孤岛!唇亡齿寒!”


    他目光转向苏清珞:


    “清珞,青崖镇粥厂,由你总领!


    医护组全数调过去!


    老工坊库房里的草药,尽数启用!


    以工代赈招来的妇孺,全归你调配!


    粥要熬稠,病要救治!


    能救一个,是一个!”


    苏清珞深蓝的衣裙上还沾着草药的痕迹,


    闻言没有丝毫犹豫,


    清冷的眸子迎上李烜的目光,重重点头:


    “清珞领命!定竭尽全力!”


    “徐先生,”


    李烜最后看向徐文昭。


    “你随我去县衙。


    带上十桶最好的‘磐石油’(高粘稠度润滑脂)。”


    ***


    青崖镇,李记老工坊前院。


    昔日堆满原料、飘散油味的场地,


    此刻已被喧嚣和浓重的“人味”占据。


    几十口临时征用的大铁锅架在垒起的土灶上,灶膛里柴火熊熊。


    以工代赈招来的妇人、


    镇上的大娘小媳妇,


    在苏清珞的指挥下,


    如同工蚁般忙碌。


    淘米、洗菜(主要是野菜、干菜)、添柴、搅动巨大的粥勺。


    滚烫的、混合着糙米、豆子、干菜和零星油渣的浓稠粥汤在锅中翻滚,


    散发出令人垂涎的、带着烟火气的浓香。


    这香气,如同黑暗中的灯塔,


    将周围绝望的流民源源不断地吸引过来。


    “排好队!老弱妇孺在前!


    凭号牌领粥!一人一碗!不准抢!”


    “领了粥的,到旁边凉棚歇着!


    有伤的,到苏大夫那边登记!”


    陈石头带着护卫队,


    嗓子已经吼得嘶哑,


    枣木棍成了维持秩序的标杆,


    在拥挤混乱的人潮中硬生生划分出几条通道。


    他眼神凶狠,对那些试图插队、


    哄抢的汉子毫不留情地棍棒伺候,


    但对颤巍巍的老人、


    抱着孩子的妇人,


    却会下意识地侧身让开,


    甚至吼一嗓子:


    “都他娘的有点良心!


    让让抱孩子的!”


    凉棚下,苏清珞成了真正的核心。


    她挽着袖子,


    露出半截白皙却沾着药渍的小臂,


    神情专注而冷静。


    临时拼凑的长桌上,


    摆放着各种草药和简陋的医疗器具。


    一个冻疮溃烂流脓的老汉,


    一个高烧惊厥的孩童,


    一个在混乱中被踩断腿骨的妇人…


    各种惨状在她面前展开。


    “艾草水煮开,放温,清洗冻疮!


    再用干姜粉拌麻油敷上!”


    “这孩子惊风!快!针!


    刺人中、十宣放血!”


    “断腿的!找两块直木板!


    快!清珞姑娘,夹板!”


    她的声音清晰而稳定,


    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力量。


    几个被招来帮忙的流民妇人,


    在她冷静的指挥下,


    从最初的慌乱笨拙,渐渐变得有条不紊。


    捣药、烧水、清洗伤口、递送工具…


    空气中弥漫着艾草、干姜和血腥混合的复杂气味。


    苏清珞的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


    一缕碎发贴在颊边,


    她却顾不上去擦,


    纤细的手指沾着药膏,


    小心地涂抹在一个婴孩冻得青紫的小脚上。


    那专注的侧影,在混乱的背景下,


    如同一株散发清辉的幽兰。


    ***


    县衙后堂,气氛压抑。


    知县周扒皮(周德福)愁眉苦脸地揉着太阳穴,


    县丞吴用(人如其名)在一旁唉声叹气。(王守仁已经调走)


    堂下,几个粮商代表和里正耆老正七嘴八舌地诉苦,主题只有一个:


    流民太多,粮食告罄,道路堵塞,牛车都陷在泥坑里动弹不得!


    “周大人!不能再这么下去了!


    县仓都快见底了!”


    “是啊大人!


    府城拨的赈粮都堵在三十里外的官道上了!


    牛车陷在泥坑里,推都推不动!


    鞭子抽断了都没用!”


    “再运不来粮,


    青崖镇就要易子而食了!”


    周扒皮听得脑仁疼,


    猛地一拍桌子:


    “够了!本官难道不想运粮?


    可牛车陷住,难道让本官去拉?


    府衙那边催命的文书一天三道,


    本官…本官…”


    他急得直搓手,


    目光瞥见门口衙役通报李烜求见,


    如同抓住救命稻草:


    “快!请李东家进来!”


    李烜带着徐文昭步入后堂。


    徐文昭手中捧着一卷文书,


    神色肃然。


    李烜则对堂内的混乱视若无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