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粮车破局,商心算利
作品:《我在大明炼石油》 青崖镇工坊前院的粥棚日夜不熄,
浓稠的米香混着草药味,
成了这片绝望之地唯一的暖色。
然而,这暖色下是巨大的黑洞。
粮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干瘪下去,
徐文昭的算盘珠子拨得噼啪作响,
每一次声响都敲在李烜心尖上。
库房里那点存粮,
在数十万张饥饿的嘴面前,
杯水车薪。
周扒皮送来的“磐石油”换来的那点赈粮,
如同泥牛入海,连个泡都没冒响。
府城的粮价?
早已被恐慌和贪婪推上了天,
一石糙米的价格能换半头牛!
黑石峪新墙再高,
也挡不住饥肠辘辘的洪水。
李烜站在工坊库房门口,
看着空了大半的粮囤,
脸色比深秋的霜还冷。
陈石头蹲在一边,
烦躁地用枣木棍戳着地面,
瓮声瓮气:“东家,沈家那边…还没信儿?
她不会见死不救吧?”
徐文昭合上账册,忧心忡忡:
“东家,最多再撑三日。
三日之后,无粮入仓,粥棚必乱!”
就在这山穷水尽、人心惶惶之际!
“来了!来了!粮车!好多的粮车!”
镇口瞭望的匠人连滚带爬冲进工坊,声音因激动而变调!
李烜猛地抬头,三步并作两步冲出工坊大门!
只见镇外官道上,烟尘滚滚!
一支庞大的车队如同蜿蜒的长龙,
正朝着青崖镇缓缓驶来!
打头的是数十辆罩着厚实油布、
吃重极深的双轮牛车,
车轮碾过冻硬的土路,
发出沉闷而令人心安的声响。
车队两旁,是近百名精悍的护卫!
清一色的青布短打,
腰挎制式腰刀(虽非军械,却透着整齐与精干),
眼神警惕地扫视着道路两侧因车队出现而蠢蠢欲动、眼放绿光的流民!
队伍中段,一面靛蓝色的三角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
旗上一个龙飞凤舞的金色“沈”字,
在昏黄的日头下,熠熠生辉!
“是沈家的旗!”
徐文昭失声叫道,
眼中爆发出狂喜的光芒!
陈石头张大了嘴巴,
手里的枣木棍啪嗒一声掉在地上。
李烜紧抿的嘴角,
终于不易察觉地松动了一丝。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翻腾的心绪,
大步迎了上去。
车队在工坊前宽阔地停下。
为首一辆装饰相对华贵(但也仅是多了一圈铜钉)的马车帘子掀开。
沈锦棠扶着侍女的手,
轻盈地跳下车辕。
她依旧是一身利落的胡服箭袖,
深紫色锦缎衬得肌肤胜雪,
外罩一件银狐裘滚边的玄色斗篷,
御寒又贵气。
连日奔波让她精致的眉眼间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
但那双顾盼生辉的眸子,
却亮得惊人,如同淬炼过的星辰。
她目光扫过工坊前黑压压、
翘首以盼的流民,
掠过冒着腾腾热气的粥棚,
最后落在快步走来的李烜身上,
嘴角勾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
“哟,李东家,”
她的声音清脆依旧,
带着一丝长途跋涉后的沙哑,
却字字清晰,穿透喧嚣。
“几日不见,你这工坊…
热闹得紧啊?
都快成青崖镇最大的善堂了。”
李烜走到她面前,
无视她话里的揶揄,
目光直接投向那些沉甸甸的粮车:
“沈小姐,雪中送炭,
李某感激不尽。
此批粮食…”
“打住!”
沈锦棠竖起一根纤细白皙的手指,
轻轻摇了摇,直接打断李烜的客套。
她下巴微扬,带着商贾特有的精明与直率。
“感激?免了。
本小姐千里迢迢,
从江南几大仓紧急调拨,
走运河、转陆路,一路打点关卡,
喂饱了不知多少牛鬼蛇神,
可不是来做善事的!”
她莲步轻移,走到一辆粮车旁,
伸出戴着鹿皮手套的手,
随意地拍了拍鼓囊囊的麻袋,
发出沉闷的声响。
“看见没?
上好的江南粳米,
混着耐煮的糙米、豆子,
还有不易霉坏的陈粮。
共一百五十车,
总计一千五百石!”
她报出的数字让周围竖着耳朵听的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按眼下兖州府城的黑市价,”
沈锦棠转过身,
目光灼灼地盯着李烜,
嘴角噙着一丝狡黠。
“这一千五百石,
足够我沈家再开三间绸缎庄!”
她故意顿了顿,
欣赏着李烜微凝的眉头和周围匠人瞬间紧张起来的脸色,
才慢悠悠地继续道:
“不过嘛…谁让本小姐眼光长远呢?
这青崖镇,如今是流民聚集之地,
可灾后重建呢?
数十万流民要安置,
要开荒,要盖房,要买锅碗瓢盆,
要扯布做衣…这泼天的商机,
可比眼前这点蝇头小利…大多了!”
她走近一步,
身上淡淡的、混合着旅途风尘和名贵熏香的气息拂过李烜鼻尖。
“所以,李东家,”
沈锦棠的声音压低了些,
带着一种近乎耳语的亲昵,
却又字字敲在利益的天平上。
“这批粮,我沈锦棠,平价卖给你!”
“平价?”
李烜眉头一挑。
府城粮价已飞天,平价?
“对,平价!”
沈锦棠红唇微启,吐出两个字。
“灾前兖州府秋粮的平价!
比现在的黑市价,低一半还多!
够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