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塔吐清泉,炭锁奇香

作品:《我在大明炼石油

    黑石峪的油砂矿昼夜轰鸣,


    铁钎破石,石碾滚雷,热汤淘金。


    那沉淀洼地里的黑臭废水,


    如同工坊脚下蔓延的毒疮,


    日夜散发着刺鼻的腥气,


    让徐文昭愁眉不展,


    也让李烜心头压着块巨石。


    污染是悬顶之剑,


    但工坊要活,这油,必须炼!


    必须炼得更好!


    新落成的改良分馏塔,


    如同蛰伏的钢铁巨兽,


    终于迎来了它的第一次咆哮。


    “点火!升温!”


    李烜站在塔基旁,声音沉稳,目光如炬。


    粗大的松木被塞进塔底的砖炉膛,


    烈火轰然腾起,贪婪地舔舐着厚陶甑的底部。


    炉火映照着柳含烟紧绷的小脸,


    她死死盯着甑体上几处关键的法兰接口和那盘绕的蛇形冷凝管。


    “嗤——”


    细微的蒸汽泄露声,如同毒蛇吐信,


    在烈火燃烧的轰鸣中显得格外刺耳!


    一股带着硫磺味的白气,


    正从一处法兰盘的石棉垫边缘顽强地钻出!


    “东家!丙三号法兰!漏气了!”


    一个眼尖的铁匠急声喊道。


    柳含烟心头一紧!


    法兰密封是她的心血!


    她抓起一把浸透油脂的石棉絮就要扑上去堵。


    “别动!”


    李烜低喝,一把按住她。


    “汽滚烫!等压力再稳些!”


    他眼神锐利,紧盯着那缕白气的变化。


    识海中,《万象油藏录》微微震动,


    一行古朴的烫金小字无声浮现:


    【基础故障诊断(被动触发)】


    故障点:丙三号法兰接口


    可能原因:


    1.螺栓预紧力不足,石棉垫未压实;


    2.法兰盘加工不平整,局部有凹坑;


    3.石棉垫老化或油脂干涸。


    建议处置:停炉降压后,复紧该处螺栓。


    若无效,拆检法兰盘平面及石棉垫。


    冰冷的系统提示,如同注入一针强心剂!


    李烜心中大定。


    “稳住火!保持压力!”


    他下令。


    “漏气不大,是螺栓没吃死!


    等甑温再升,法兰受热膨胀,


    这缝自然就合上了!”


    他依据诊断,选择了最省时省力的方案。


    果然!


    随着陶甑温度持续升高,


    铸铁法兰盘在热力下微微膨胀,


    那缕倔强的白气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细、消失!


    接口处重新恢复严丝合缝!


    “神了!”


    柳含烟松了口气,看向李烜的眼神充满敬佩。


    “李大哥,你怎么知道…”


    “感觉。”


    李烜含糊带过,目光投向塔顶。


    “注意冷凝水!”


    滚烫的轻质原油蒸汽,


    顺着导气管冲入盘旋的螺旋铁管。


    冰冷的溪水从冷凝腔室上方源源注入,


    包裹着灼热的铁管。


    “滋啦啦…”


    剧烈的冷热交锋在铁管内部发生!


    蒸汽疯狂地凝结!


    冷凝腔室发出沉闷的嗡鸣!


    粗大的铁管甚至微微颤抖起来!


    “快看!出油了!”


    守在下方收集罐旁的匠人激动地大喊!


    只见导流管出口,


    一股粘稠的、颜色深褐、散发着浓烈刺鼻气味的液体,


    如同小蛇般汩汩流出,滴入陶罐中!


    这便是分馏出的第一道油品


    ——最重、最脏的渣油!


    “温度不够!继续升温!


    火力集中在甑体中部!”


    李烜根据油品状态和识海图谱的对比,


    不断微调着炉火分布。


    炉火舔舐的位置改变,


    陶甑内部的温度梯度随之变化。


    导流管出口的油品颜色开始变浅!


    由深褐转为棕黄,气味依旧刺鼻,


    但杂质似乎少了一些。


    “加火!顶部火力跟上!”


    李烜眼中精光一闪。


    炉膛顶部新添的柴火熊熊燃烧,


    陶甑顶端温度骤升!


    奇迹发生了!


    导流管出口流淌的油液,


    颜色如同被无形的力量洗涤!


    瞬间由棕黄褪为浅黄!


    如同初春柳芽的嫩色!


    那股刺鼻的硫磺和焦糊味也大为减弱,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相对纯粹的油脂气息!


    “轻油!是清亮的轻油!”


    匠人们欢呼起来!


    这比他们用旧式陶罐分馏出的油,


    颜色浅了数倍!


    李烜却眉头微蹙。


    浅黄,不够!


    离“无影”还差得远!


    油液里那股淡淡的、如同铁锈般的异味,


    瞒不过他的鼻子。


    这是硫化物和氮化物的残余。


    “停炉!换罐!”


    第一波浅黄轻油收集满一罐,


    李烜立刻下令。


    炉火被压小,分馏暂停。


    “含烟,准备碱洗!”


    李烜指向旁边早已准备好的几个大陶缸。


    缸里盛满了浑浊的液体


    ——这是用草木灰精心熬煮、


    反复沉淀后得到的浓碱液(KOH溶液)。


    “倒油!”


    浅黄色的轻油被小心地倒入碱液缸中。


    “搅拌!慢!匀!”


    柳含烟亲自操起长柄木耙,


    缓缓搅动。


    油与碱液剧烈反应!


    缸内如同沸腾!


    大量深褐色的絮状物和粘稠的皂化物迅速生成、析出!


    缸里的混合液颜色变得污浊不堪,


    散发出难闻的气味。


    这是碱液在“吃掉”油中的酸性杂质和部分硫化物。


    “静置!”


    李烜盯着缸内变化。


    时间流逝,污浊的混合物逐渐分层。


    上层,油的颜色由浅黄神奇地转变为一种非常淡的、近乎水白的颜色!


    下层则是厚厚一层黑褐色的、


    如同烂泥般的碱渣和皂脚。


    “捞油!小心别带起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