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考验
作品:《寒门神童:状元都得抱我大腿喊师兄》 “小川,快……快走。”
兰氏慌乱地爬起来,拉着陈川就往角落里推。
可往哪儿走?
这间破柴房四面漏风,却连个能藏身的狗洞都没有。
她一把将陈川死死护在身后,自己哆哆嗦嗦地挪到门边。
手刚搭上门栓,就凉得像块冰。
门外的人显然没什么耐心,又“砰砰”敲了两下。
“吱呀——”
门被拉开一道缝,外面灯笼的光刺眼地涌进来。
兰氏眯起眼,看清了来人。
是张家的管家,王福。
他脸上挂着一成不变的笑,那笑容在跳跃的火光下,显得格外渗人。
王管家身后,站着两名身材魁梧的护院,腰间挎着刀,面无表情。
杀气,扑面而来。
“小……川,小川。”
兰氏的魂都快吓飞了,她下意识地想要用自己的身体,将陈川完全挡住。
王管家那笑眯眯的眼睛扫过兰氏,最后落在了她身后的阴影里。
“夫人不用担心。”
“老爷就是想见见陈少爷,问几句话而已。”
问话?
兰氏一个字都不信。
三更半夜,带着两个凶神恶煞的护院来请一个五岁的孩子去“问话”?
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
兰氏护着陈川,一步步往后退。
直到后背抵上冰冷的墙壁,退无可退。
就在这时,一只小手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
很稳,很有力。
兰氏一怔,低下头。
黑暗里,她看不清儿子的表情,却能感觉到那份镇定。
“母亲,没关系的。”
陈川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进每个人的耳朵。
“我去去就来。”
说完,他从兰氏的臂弯下钻了出来,主动站到了灯笼的光亮下。
他抬起头,平静地看着王管家。
王管家脸上的笑容微微一滞。
这孩子……不怕?
陈川当然不怕,他甚至有些隐秘的兴奋。
赌对了。
他那位姨夫,果然不是个目光短浅的傻瓜。
张鸣想光宗耀祖,想让张家更上一层楼,这份野心比谁都重。
可指望他那个被宠坏的嫡子?
再过十辈子都没可能。
今天在周塾师面前,陈川抛出的诱饵,张鸣这条大鱼,到底还是咬钩了。
他现在就是张鸣眼里“奇货可居”的那个“货”。
只要他还有用,他就暂时是安全的。
至于危险……
富贵险中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王管家,请带路吧。”
陈川主动开口。
王管家深深看了他一眼,脸上的笑容收敛几分。
“陈少爷,请。”
他侧过身,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两名护院一左一右,将陈川夹在中间。
“小川!”
兰氏发出了一声凄厉的呼喊,想追上去,却被王管家伸手拦住。
“夫人,请回吧。夜深露重,仔细身子。”
王管家的声音依旧客气。
陈川没有回头,他不能回头。
一旦回头,他营造出的所有镇定,都会瞬间崩塌。
他只能一步一步,走向那座灯火通明的主宅。
……
张家的宅院很大,夜里很静。
穿过垂花门,脚下的青石板路被月光照得发白。
陈川默默走着,小小的身影在两个高大护院的夹持下,显得格外脆弱。
但他心里却在飞速盘算。
从柴房到主院书房,一共经过三处有护院巡逻的岗哨,每一队四人。
主院附近,暗处至少还藏着两拨人。
这防御,够严密的。
那位姨夫,怕死得很。
也对,越是钻营,越是惜命。
终于,他们在一间飘散着墨香的房间前停下。
房门紧闭,窗户里透出明亮的光。
王管家上前,恭敬地叩了三下门。
“老爷,陈少爷到了。”
里面没有回应。
王管家也不催促,就那么垂手立在门外。
两名护院更是纹丝不动。
气氛压抑到了极点。
下马威。
陈川心里门儿清。
他索性也学着王管家的样子,安安静静地站着,一双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廊下的雕梁画栋。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约莫一炷香后,里面才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
“进来。”
王管家这才推开门,对陈川道:“陈少爷,请吧。老爷就在里面。”
他没有进去,只是将陈川让了进去,然后便轻轻地带上了门。
书房里很暖和。
一股浓郁的墨香混合着淡淡的檀香,扑面而来。
房间正中,一张宽大的紫檀木书案后,坐着一个身穿宝蓝色锦袍的中年男人。
正是张家家主,张鸣。
张鸣没有看陈川,甚至没有抬头。
他正全神贯注地盯着面前铺开的一张巨大宣纸,右手执笔,悬于半空,气势沉凝。
陈川的目光落在宣纸上。
上面已经写了四个龙飞凤舞的大字,墨迹淋漓,力透纸背。
张鸣手腕猛然一沉,最后一笔挥洒而下!
收笔。
四个大字,跃然纸上。
——璞玉浑金。
张鸣将笔重重掷入笔洗,溅起一圈墨花。
直到此刻,他才终于抬起头,将目光投向了那个五岁孩童。
“你可知,此四字何解?”
张鸣的声音在书房里带着回响。
这是一场考试。
答错了,他刚刚在周塾师面前搏来的一切,都将化为泡影。
陈川心里跟明镜似的。
张鸣要的绝不是浅显的解释。
陈川仰起小脸。
先是恭敬地对着那幅字行了一礼,姿态做得十足。
“回姨夫。”
稚嫩的童音响起,清晰而沉稳。
“璞玉浑金,说的是未经雕琢的美玉,未经冶炼的黄金。其质虽美,却因藏于石中,混于沙砾,不为世人所识。”
说到这里,他微微一顿,抬眼看向张鸣。
那眼神纯净,却又仿佛意有所指。
“《韩非子》有言,和氏之璧,天下之宝也。献于厉王、武王,皆以为狂,刖其双足。直至文王,乃命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
他没有直接解释,而是讲了一个典故。
“所以川儿以为,这四字之重,不在璞玉,而在识玉之人。玉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玉在石中,待人而识。”
最后八个字,他咬得极清,像是总结,更像是点题。
整个书房瞬间安静下来。
只有烛火偶尔爆开的“噼啪”声。
张鸣靠在椅背上。
他心中掀起了巨浪。
这番话,何止是答对了,简直是答到了他的心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