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毡房党课

作品:《向阳之路:从东海到天山

    毡房里是那股子熟悉的热奶茶的香气,巴合提别克盘腿坐在我对面,正小声跟旁边一个穿褪色蓝布袍子的老爷子说着什么。


    老爷子头发花白,眼神却亮得很。毡房里挤了十来个人,大多是附近定居点的牧民,还有我们分公司驻点的两个小伙子,小张和小李。


    “开始吧?”巴合提别克看我点点头,用哈语和汉语各说了一遍。


    “努尔兰大叔,您给大伙儿讲讲?”


    努尔兰大叔清了清嗓子,毡房里瞬间安静下来,只有炉子里牛粪块燃烧的细微噼啪声。


    “娃娃们,”他环视一圈,目光扫过那几个年轻牧民的脸。


    “咱这油田,不是石头缝里自个儿蹦出来的。”


    “六零年,苏联老大哥招呼都不打一声,呼啦啦全撤了。”


    “图纸?卷走!专家?撤光!那会儿这地方,就剩下些土房子,几台趴窝的铁疙瘩,还有一群急得嘴角冒泡的石油工人。”


    他拿起手边的搪瓷缸子喝了口奶茶。“咋办?等死?咱中国工人不认这个怂!”


    “厂里几个老师傅,有哈族的阿肯师傅,有汉族的王铁头师傅,凑一块儿,一拍桌子:‘干!没洋人还不过日子了?’”


    “没图纸?凭着记忆画!看不懂洋码子?硬啃!机器坏了?拆开自个儿琢磨!”


    “那真是,白天围着机器转,晚上抱着图纸睡。阿肯师傅眼睛熬得通红,王铁头师傅手上让铁片子划得血糊淋啦,谁都没吭一声。”


    “就靠着这股子劲儿,硬是把油给保住了!没让咱这油田趴窝!”


    努尔兰大叔的声音高了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硬气:“为啥能成?”


    “就一条:心齐!哈族、汉族,那时候哪分你我?就是一个目标:保住油田!”


    “咱石油人,还有咱这方水土上的牧民,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油田就是咱的命根子!”


    “那时候我们牧民,白天放羊,晚上就轮流在油田外围转悠,给工人们放哨!”


    “为啥?油田要是没了,我们放羊的地界都不安生!咱的牛羊,咱的日子,都指着它呢!”


    此刻,毡房里静悄悄的,我看到坐在前排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手指头用力地抠着衣角下摆,若有所思着。


    他突然举起手,问得很直接:“努尔兰大叔!那……那现在呢?”


    “我阿塔(爸爸)说,前些日子还有人鬼鬼祟祟在咱们新修的输水管道那边转悠,拍照片!”


    “还有人在草场上发那种小册子,说……说搞破坏才是‘英雄’!”


    “咱油田、管道,都是国家的,也是咱们牧民喝水、浇草场的指望!碰上这种坏心眼的,咱们咋办?光看着?”


    这问题像块石头砸进水里,毡房里顿时响起一片嗡嗡的低语。


    “就是!我也看见了!”


    “那些人看着就不像好人!”


    “小册子写的都是屁话!谁敢动咱们的管子,我第一个不答应!”


    努尔兰大叔没立刻回答,他锐利的眼睛看向我。巴合提别克也朝我递了个眼色。


    机会来了。


    我立刻从脚边的帆布包里拿出一叠印好的小册子,站起身,盖过那些议论。


    “这位兄弟问得好!大伙儿都听清楚了吧?这就是咱们现在要警惕的坏分子!”


    我把册子递给离我最近的小张和小李,示意他们分发下去。


    “大家看看这个小册子,上面印得清清楚楚:危害国家安全举报电话——12339!”


    册子一张张传递着,毡房里的人都低头翻看。


    那上面印着醒目的电话,还有简单的图示:比如发现可疑人员拍照测绘、发现可疑宣传品、发现破坏管道或电力设施的迹象,都该怎么做。图片用哈汉双语标注,一目了然。


    “这不是让大家去拼命!”我目光扫过那些或担忧或困惑的脸。


    “咱们石油工人、咱们牧民兄弟,首要任务是搞好生产,过好日子!”


    “但咱自己的家园,自己最熟悉!那些坏分子,就喜欢钻空子,偷偷摸摸搞破坏!”


    “他们怕什么?怕的就是咱们千千万万双眼睛盯着!努尔兰大叔刚才说了,过去牧民兄弟也帮着放哨!今天,咱们一样可以!”


    我拿起一本册子,指着上面的电话:“发现不对劲,立刻打这个电话举报!”


    “不用你去抓人,安全部门会第一时间处理!举报核实了,还有奖金!”我看着刚才提问的那个小伙子,也看向努尔兰大叔。


    “咱努尔兰大叔讲了,当年是哈汉工人齐心保住了油田。今天,保护咱们的油田、管道、水源、电线,也得靠咱们所有人!”


    “油田公司承诺,今年给咱这片的牧民定居点修个新篮球场!让大家伙儿冬天也有个暖和地方活动筋骨!”


    “篮球场?”小伙子眼睛一下子亮了,旁边几个年轻人也凑近了看册子,兴奋地议论起来。


    “真给修?就在咱们村头?”


    “打电话就行?奖金修篮球场?那敢情好!”


    “我儿子就爱打球!冬天窝在毡房里骨头都僵了!”


    一个抱着孩子的中年妇女也插话:“就是就是,孩子们有个地方玩,咱们也省心!”


    巴合提别克笑着站起来,接过话茬,用哈语大声说。


    “努尔兰大叔讲的团结,就是力量!现在咱们团结起来,用眼睛当‘鹰’!”


    他做了个锐利远眺的手势,这是他们驯鹰人常说的比喻。


    “盯住那些想破坏咱们好日子的‘老鼠’!发现了,一个电话,安全部门这只‘金雕’就扑下来了!”


    “咱们不动手,只动口,报告就行!还能给娃娃们挣个篮球场,好不好?”


    “好!”这次回应的人更多了,声音响亮,带着笑意。


    “巴合提别克说得对!当‘鹰眼’!”


    “像盯兔子窝那样盯破坏分子!”


    毡房里的气氛彻底热络起来,笑声和议论声交织。人们传看着小册子,指着上面的图示,互相解释着。


    努尔兰大叔也咧开嘴笑了,冲我和巴合提别克用力点了点头,然后拍了拍旁边一个小伙子的肩膀。


    “听见没?现在咱们放哨,不用腿跑,用电话!比你阿塔我们当年先进多喽!”


    看着眼前这热气腾腾的场景,牧民们朴实的脸上洋溢着一种被点亮的责任感。


    油灯的光映在他们脸上,那光,比炉火还暖,驱散了毡房里的闷热,也驱散了他们心头那点对“坏分子”的茫然和畏惧。


    毡房党课,讲的是过去的故事,点亮的,是今天的灯,照亮了守护家园的路——这条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