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京畿的灵异事件
作品:《穿越晚唐:从负债不良人开始》 “团子是谁?”李真奇道。
“琉璃宫的宝贝,一条会预言的大鱼。就是它告诉我裴旻在哪儿的。”
小夷想起它就开心,笑眯眯道。心想,团子要是我艮宫的该多好。
李真砸吧着嘴道,“啥时候我也能去琉璃宫看看就好了。”
“你过了地境再说吧。大雪山之巅,你上去连气都喘不过来。”小夷瞅了瞅他,哂然道。
又是过地境。
“我这真气增长奇慢,你也不给点丹药。”李真抱怨着,转而眼睛一亮,“哎,小夷,你说我跟明姬要九转还原大神丹,她会不会给我?”
李真兴奋道。
小夷笑嘻嘻道,“你去跟她要,她看在我面子上,肯定给。”
“那还是算了。”
李真的脸瞬间拉胯。暗暗腹诽不提你倒还有几分希望。不对,不提你也没啥希望,大唐还欠她好多钱呢。再要神丹那真是讨打了。
阳还真笑道,“增长真气的丹药,我师兄倒是会炼制。但也只能推动真气凝练快个一两倍而已,比之琉璃宫的大神丹,是万万不如。”
李真早就想着跟司马要丹药,开始时碍于情面,后来事儿一多就忘了。此时见阳还真主动提起,便笑道,“等司马道长回来,还请阳天师牵线,带我同去,央求司马仙师。”
“这又何谈求不求的,我们师兄弟多受长公主恩德,区区凡间丹药,又算得了什么?”
李真怔怔看着他,这个神情气质和自己有三分相似的大高手,自己以前的偶像,为了自己又是铸本命飞剑,又是制作甲马,自己早已受惠良多。
他的师兄司马道长更是为了助小夷解困,生生堕境。
自己和小夷其实是亏欠他们师兄二人良多。
再想想自己承诺不空大师要立佛教为国教,而老师已透露了立上清派为国教的懿旨。
一头是对自己有救命之恩半师之谊的不空大师,另一头是自己亏欠颇多的二玄,这事该怎么办?
【怎么才能做到“不负如来不负上清”?李真觉得好难选择。】
阳还真见李真呆呆看着自己,以为他是和师兄不熟,拉不下面子,笑道,“这些都是小事,摄政王不必挂怀。再说,我师兄炼制那些丹药也不费事,随手而已。我代你向师兄要些来。”
李真摇摇头。
过了一会儿,道,“阳天师,我到长安就听说了一师二玄三逸四绝之名,三逸到底是哪三位?”
长安修行界流传,一师是国师,二玄师阳还真师兄弟,四绝也水落石出。唯独三逸,无人提及。
阳还真闻听,神色古怪,良久才道,“不知道。”
啊?
李真转头看看小夷,小夷晒然道,“我也不知道。”
这种十大排名,像她这种身份,哪里会放到心上?
李真诧异地看着阳还真。
阳还真皱眉道,“此事听来太过匪夷所思,但却是事实。摄政王,你可知道十大高手排名从何而来?”
李真摇头。
“是从法界流出来的谶语。”阳还真一个字一个字道。
自西汉后期起,谶纬之学兴起,将谶语与儒家经典如《易经》《尚书》)结合,形成《河图》《洛书》《春秋谶》等谶书,使其从民间传言升级为学术权威,对照谶书印证解释,被统治者引用为施政依据。
历朝大事发生,莫不有谶语作为先兆。
李真虽然不太懂其渊源,但作为军事爱好者,借谶语起事的看得简直不要太多。
“谶语又来自哪里?”李真问。
“童谣乃天籁。谶语每每借助于孩童之口流布。若说是谁教了这些孩童们,却又无从考证。不是他们他们父母师长,也不是邻里市井,可是就这样传出来了。也只有法界才有这等力量。”阳还真道。
李真默然半晌,才道,“十绝之名从何时传出?”
“五十年前,当时我刚离开师兄,孤身闯京城,刚加入司天台不久。听到自己的名字在其上,险些没乐晕过去。”
阳还真道,“可古怪的是,十绝童谣中,对于三逸却没有道出具体姓名。”
李真迷惘。
小夷却恍然,五十年前,老高还未修行,大内第一高手自然是鱼天恩。不然的话,哼哼。
“真是奇怪的谶语啊!”李真喃喃道。
心底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出,我穿越的大唐是真实历史上的大唐?还是平行时空的异世界?
想了想,“三逸是不是比阳天师和司马道长修为差些?”
阳还真连连摇头,苦笑道,“切不可作此论。修为算得了什么?在长公主和大宫主面前,简直就是笑话?军神带兵本领比师兄如何?游大帅机关术本领比须弥如何?卜算子占卜之能比我如何?便是那鱼天恩,谁知道他到底精通什么?须弥国师修为高深,结局如何?”
李真沉默,若有所悟。
“越是不出世的,越是高深莫测。莫说三逸,便是那卜算子,我都十分仰慕。”阳还真道。
室内一时静默。
这时,老安趋步小跑进来,“帮主,王爷,游大将军来了。”
李真看看小夷和阳还真,喜道,“大帅搜到踪迹了。”出门迎接。
不一会儿,和游大帅相携进来。
“长公主、阳兄,好久不见。”
阳还真起身拱手,“好久不见。”
小夷迫不及待问,“找到另一只魇罗了?”
“没有。”
游天一摇头,神色古怪道,“这几日,我调动京畿十县三千多名不良人日夜查找,没找到那只怪物的踪迹。但却发现不少诡异的事情。”
“哦,大帅请坐下来慢慢说。”
李真请游天一坐下,安公公亲自伺候奉茶。
“长安县醴泉坊内,有三户人家出了怪事。女主人煮了饭,全家都吃得津津有味,唯独户主吃起来味同嚼蜡。一连数日均是如此。三人去看大夫,大夫又找不出毛病。吃大夫家的食物却又恢复味觉。”
李真听得莫名其妙,“这事是怪了点,但也不算诡异啊。”
游天一神色不动,继续道,“咸阳县胭脂河坊前日发生了一桩怪事,全坊的猫狗都跑了出来,对着西北角空无一物的角落狂吠不止。坊正请僧人过去察看,僧人说是那里有鬼物聚集。做法超度后。距其十余里的白坊村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情。”
“还有,长安以北高陵县,有人看到死去多年的人,这些人有的在春耕,有的在散步,有的在晒太阳,生人上去搭话,却有消失不见。看到死人的极多,粗略统计,有十七例。”
游天一又道,“最诡异的是泾阳县寨里王村,全村三百多口人不论男女老幼一连数晚都在做同一个梦。梦见一个没有脸的红衣女鬼挨家挨户敲门。”
李真看了看阳天师,诧异道,“灵异事件?”
闹鬼之类的灵异事件哪个朝代哪个地方都不缺,可是短时间内这么集中就不对劲儿了。
“大帅,这么多年来,长安周围的灵异事件多么?”
“一年总有数起,但大多都是捕风捉影,以讹传讹。”游天一沉声道,“但此次,不良人深入探查,人证确凿。会不会与那怪物背后捣鬼?”
捣鬼这个词用得朴拙又准确,鼓捣鬼魂们出来作乱。
四人互相看看,觉得又滑稽又不安,他们都是修行者,这点灵异自然不放在他们眼里。但这么多灵异事件若是跟索罗圣地圣主有关,那就另当别论了。
“我去请不空大师过来商量。”
李真皱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