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赏
作品:《穿越晚唐:从负债不良人开始》 今天的圣旨特别多,在八个小太监端着的金盘上堆出一个个三角形。
封完皇帝和摄政王,高朝世将宣读完的圣旨放在一边,从第一个小太监端着的金盘上拿起另一份圣旨。
展开,大声宣布,“遵太皇太后懿旨,封小夷为镇国长公主,正一品,食邑一千户。”
小夷欢快地跑上殿。双手接过圣旨。
群臣见昨日神威凛凛大战妖魔的小姑娘上殿,齐齐一愕,她也是皇族?合该我大唐兴盛,人才辈出。前有文武双全的词宗九皇子,后有神通强大的长公主。只是,这么小的年龄,怎么会那么厉害?
【还有,她怎么接圣旨连跪都不跪?】
有太监从内廷出来,用礼盘端着官印、告身(任命文书)、鱼符鱼袋,恭恭敬敬捧到小夷面前。
这些都是归相让门下省官员连夜准备好的。本来还有章服,但此刻已穿着小夷身上。
小夷朝帘子后的太后行了个叉手礼,大声道:“谢谢奶奶。”
高朝世低声提醒,“叫太皇太后。”
临上朝前,高朝世教了她无数遍礼仪,可她还是记不住。
“无妨。”帘子后的太后轻笑。
小夷抱着礼盘跑回座位。
高朝世又取过一份圣旨,大声宣布,“遵太皇太后懿旨,封裴旻为护国剑圣,从一品,食邑八百户。兼金吾卫大将军。“
【群臣再度愕然,不会是玄宗皇帝时期的裴剑圣吧?他要活着,现在不得200岁?】
裴旻大步上殿,躬身,双手接过圣旨。朝太后行了个规规矩矩的叉手礼。
【群臣又又愕然,又一个不下跪的?】
“裴剑圣平身。”太后抬了抬手。
裴旻道:“臣裴旻谢太皇太后。”
宁真就坐在太后前方,师父给太后行礼就像给自己行礼。赶紧起来站到高朝世旁边,朝师父恭恭敬敬行叉手礼。
裴旻接过太监捧着的礼盘,和小夷的大致差不多,只不过官印是两个,还多了一套金吾卫大将军的章服。走回座位。
高朝世拿起第三份圣旨,宣布,“遵太皇太后懿旨,封李庭为琅琊郡王,食邑八百户。”
三皇子李庭此刻正站在归叔夜身后,闻听出列,快步小趋,恭恭敬敬跪下,行稽首礼(额头点地的跪拜礼)。
“庭儿平身。”太后道。
李庭跪着接过圣旨,这才站起,“谢太皇太后。”又磕了个响头,才起身。
高朝世再度宣布,“遵太皇太后懿旨,封归叔夜为中书令,大唐首相,韩国公,正二品。食邑一千户。即日起,卸任门下侍中职务。”
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中,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奏章,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中书省和门下省长官肯定不能兼任。
归叔夜出列,他是正统官员出身,可不像小夷和裴剑圣那样的世外之人,也像三皇子一般恭恭敬敬跪下,行稽首礼,“谢太皇太后。”
“归相平身。”
归叔夜起身接过官印告身章服等,回到队列之首。
接下来,是阳还真和游天一,他们二人也和归相一样,行稽首礼。
最后,高朝世宣读对军神李沉舟的封赏,“遵太皇太后懿旨,起复卫国公李沉舟为兵部尚书。食邑从原先六百户增至一千户。”
“臣遵旨。谢太皇太后。”李沉舟军伍出身,世受皇恩,行的自然也是稽首礼。
“卫国公平身。”
卫国公端着圣旨、官印、告身回到座位。
封完以后,高朝世有点为难,只剩自己了,自己总不能宣读封赏自己的圣旨吧。
帘子后的太后道:“小高,你的封赏由哀家亲自宣吧。”
高朝世将圣旨递到帘子后的太后手中。
太后清了清嗓子,朗声道:“封高朝世齐国公,从一品;镖旗大将军,从一品;兼冠军大将军、监门卫大将军、内侍监。食邑一千户。”
群臣震惊。
这里面随便一个官职都是群臣奋斗的天花板,这位大内总管居然一下子套了这么多!
都以为归相是一人之下,没想到高公公才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高朝世又要习惯性下跪,被太后凌厉的眼神止住,只得浑身不适地行了个叉手礼,“谢太皇太后!”
腰,弯得极深。
“齐国公平身。”
【群臣不知道是第几次愕然,受封这么多官职,居然只行了个叉手礼!大内总管竟如此不守礼仪!而太后竟也不以为忤。】
封完有资格和太后坐一起分果果的战友们,便是封赏归相提交上来的亲信名单。
高朝世转身,又过第二个小太监端着的金盘上的圣旨。宣读。
“奉皇帝和摄政王旨,擢升门下省黄门侍郎刘长春为门下省侍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刘长春是归相副手,多年来一直拒绝清流的拉拢,坚定不移地支持归相,归相能在清流和宦官的打压中撑下来也多亏了他的副职。
归相升任中书令,他自然递补。
刘长春出列,恭敬跪地,双手接过圣旨,举过头顶,想到一跃入相,深感多年来没跟错对象,激动得双臂颤抖,“臣刘长春接旨。”
“平身。”李真看小皇帝傻愣愣没反应,只能再度代行皇帝之职。
【哎,越陷越深。】
“臣刘宴谢皇上,谢摄政王。”
刘长春大喊。
本来封完中书、门下两省的长官,就该轮到尚书令。但太宗皇帝登基前曾经担任过尚书令,因此太宗朝之后,尚书令再没设过,由左右仆射代掌实权。但晚唐时期,左右仆射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替代相位,渐渐成了荣誉性虚职。
接着是第二位。
“奉皇帝和摄政王旨,擢升户部司郎中刘宴为户部尚书。”
郎中是从五品,尚书是正三品。五级跳。
这刘宴与归相熟识,也是实干派官员。早年做过盐铁转运使和度支使,因改革盐法、整顿漕运得罪崔岫,被弹劾,贬成户部司郎中。
归相深知他是干才,是以第二个推荐的就是他。
只见一位黑瘦的官员出列,跪地接旨,一张黑脸波澜不惊,“臣刘宴接旨。”
“平身。”宁真心道,这人好定力,是个干大事的,以后不妨重用。
“谢皇上,谢摄政王。”刘宴起身。
这些封赏的圣旨,只宣布结果,没说封赏原因,直如儿戏。
群臣大惑不解。自高祖皇帝立朝以来,就没有如此随意的封赏圣旨。但是圣旨就是圣旨,官职,权力,爵位,食邑,那是实实在在的。
……
封赏还在继续,从三省六部开始,到御史台,到九寺五监,五品以上大换血。
那些被点名的固然惊喜不已,但那些听到自己官爵被封到别人头上的,就嗒然若丧,面如死灰了。
比如,那个叫屈仲才的正五品吏部郎中。他的职位被封给了门下省的一个低级官员。
有人欢喜有人愁,欢喜的和发愁的一样多。归叔夜以门下省为老班底,向全朝开刀,大刀阔斧。
除了兵部职务没动,准备让军神李沉舟自己安排,其余的竟换掉了七成。
这可都是高层,拔出萝卜带出泥,高层一换,换下面的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