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罚
作品:《穿越晚唐:从负债不良人开始》 赏完,就是罚。
封赏的圣旨只是简简单单一句封赏,硬邦邦给到位的实在。
惩罚的圣旨内容就多了,每一份都很长。
第一份,当然是前皇帝李漼。
只听高朝世宣读诏书,
“维大唐乾符元年正月一日,皇帝诏曰:
盖闻天道酬勤,君德在仁。昔夏桀暴虐而汤武兴,商纣荒淫而周武代,此皆天命靡常、惟德是辅之理也。今大唐前皇帝李漼,背列祖之遗训,弃生民之水火,秽德彰于四海,暴行播于八荒,神人共愤,天地同仇!
谨以六罪昭告天下:
其一:耽于逸乐,蠹耗国库
李漼于叛乱中继位,得位已是不正。得位之后,不恤国政,唯知宴乐。广蓄宫女数万,日费千金;每月宴饮十余,管弦不息。奇珍异宝,尽聚后宫;锦绣珠玉,皆出民膏。当此之时,江淮赤地千里,黎庶易子而食,而彼犹役民夫、修离宫,耗太仓之粟,罄府库之财,致使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此乃蠹国害民之罪!
其二:崇信浮屠,逆天虐民
佛本慈悲,岂容妄佞?李漼却惑于邪说,竭天下之力以事佛骨。凤翔迎舍利,禁军倾巢而出,百姓破产以奉香烛,郡县刮地以饰仪卫。昔宪宗迎骨而暴毙,前鉴不远;今彼犹言‘生得见骨,死亦无恨’,其后果然死于邪佛之手。此乃渎神虐民之罪!
其三:纵宦专权,紊乱朝纲
自玄宗以降,宦祸渐炽,然李漼尤甚!委国政于阉竖,任禁军于刑余,纵容清流空谈之辈误国乱政。朝官若寒蝉,忠良被贬尽,奸佞满盈朝。政事堂直如私邸,金銮殿如同戏台,此乃乱政亡国之罪!
其四:姑息藩镇,威权尽丧
河朔三镇,久蓄异心;岭南诸州,屡叛王命。李漼却姑息养奸,视节度如诸侯,任其私铸甲兵、自署官吏。昔太宗天可汗之威,宣宗大中之治之盛,至彼而荡然无存!藩镇割据日甚,中央号令不行。此乃丧权辱国之罪!
其五:重敛苛刑,逼民为盗
赋役繁苛,甚于虎狼!夏秋两税之外,复加“拔钉钱”!又遇水旱蝗灾,有司不恤,反催科益急,致使浙东裘甫、桂林庞勋揭竿而起。然彼不省己过,反屠城掠地,杀降卒三万,焚民居千村,此乃逼民造反、嗜杀无仁之罪!
其六:牝鸡司晨,紊乱伦常
后宫干政,古来大忌。李漼却纵容其妻崔氏,连同外戚崔岫卖官鬻爵,货赂公行。内宫外朝,被崔氏兄妹掌控,皇帝直如虚设。此乃背礼败德、有辱宗庙之罪!
嗟乎!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是怀。今前皇帝之罪,擢发难数,罄竹难书!
遵太皇太后懿旨,剥夺李漼尊号、庙号,谥号废帝。钦此!”
尊号是皇帝在世时的名号,一般是臣下献上来的拍马屁之词。比如唐玄宗曾受尊号“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孝德证道皇帝”。李漼尊号是什么不重要,反正被剥夺了。
庙号和谥号是皇帝去世后议定。剥夺庙号,意思是皇帝死后不得葬入祖庙,不受后世皇帝祭奠。形同废为庶民。
本来庙号和谥号是由礼官主导朝臣参议议定的。像今天这样,太皇太后直接一言而决,实在是大违礼制。
但现在是非常时期,太皇太后独揽大权。群臣被归叔夜、高朝世一文一武牢牢压制,在这大换血时刻,谁敢说个不字?
比这更离谱的事儿不也发生了么?喊摄政王万岁!真是空前绝后。就差把“此君才是皇帝”的纸条贴李真脑门上了。
太皇太后如此作为简直把朝堂当儿戏。但结合她的生平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她会这样?
她出身名门,自幼被培养成贤良淑德的性子,无论是做太子妃,还是做皇后,都堪称后宫典范,母仪天下,深得人心。
但这一切从三十年前逃离长安后就变了。
与皇帝失散,流落民间。最初那三年是最难熬的,连高朝世都不知道,堂堂皇后竟然和流民一道行乞过数月。后来遇到好心人的帮助,才去做了帮佣,勉强有口饭吃。
其后,高朝世找到她,她的生活才有了着落。再后来,得知自己的子女都被杀害,她变得愤激起来。
再贤良淑德的人经过一番巨大变故都会变的。即便十八年前再度回宫当太后,她日夜都想着夺回本属于自己的东西。
她是个极其记仇的人,但记仇的人才会感恩。因为恩仇本质上是一种东西。
所以,她对帮助过她的人直接给,圣旨拟得如同儿戏,连歌功颂德的废话都欠奉,直接封赏。直接得有点霸道,霸道到“哀家给你的,你不要也得要”的地步。
体面?吃相?礼仪?
朝廷的礼仪不就是一套虚伪的繁文缛节么?你们这些高高在上的官员,个个该像哀家一样,在民间落难三年。品尝过民间疾苦后,再回来做官。
但惩罚诏书就要说明原因罗列罪状,定你的罪,诛你的心,堵你的嘴。不然,怎么出这三十年来憋在胸中的恶气。
定完皇帝的罪,就定皇后的罪。
皇帝已死(今早,高朝世命人去紫宸殿寝宫仔细查探过,没找到皇帝的尸体,估计被国师毁尸灭迹了),但皇后还活着。
穿着一身囚服,蓬头垢面,被押到殿前,跪下,目光呆滞地看着龙椅后面威严肃穆的太皇太后。
嘴角,微微冷笑。
高朝世像看死人一样瞟了她一眼,面无表情地宣读圣旨:
“维大唐乾符元年正月一日,皇帝诏曰:
废帝李漼正妻崔氏,包藏祸心,悖逆人伦,多行不义,罪大恶极,罄竹难书!
其一,祸乱宗室,残害嫡裔。
相王、晋王、歧王,乃宣宗皇帝嫡裔血亲,素以贤德著称。崔氏因一己私欲,捏造罪名,诬陷其谋反,或诬陷其妖异,大行屠戮之事。更有诸多太皇太后的宗亲,或被流放,或遭幽禁,李氏、沈氏血脉,备受摧残。此等恶行,实乃宗庙之耻,社稷之祸!
其二,幽囚妃嫔,逆乱人伦
淑妃诞育皇嗣,本应母凭子贵,共享天伦。崔氏竟横刀夺走,且将淑妃幽闭十年,仅以残羹冷饭喂之,几乎饿毙。令母子二人生生分离十年,此等行径,实乃蛇蝎心肠,有违妇德,绝人伦纲常!
其二,牝鸡司晨,干扰朝政。
崔氏仗持中宫之位,与清流奸佞勾结,干预朝廷政务。朝廷选贤任能,本应秉持公心,崔氏却卖官鬻爵,结党营私,排斥异己,致使朝堂乌烟瘴气,贤良之士不得进用。目无礼法,妄图凌驾于皇权之上,实乃大逆不道!
其四,勾结妖僧,弑君杀民。
妖僧须弥,以邪术惑人,李漼却拜为国师,崔氏竟与其狼狈为奸,妄图颠覆社稷。二奸暗中密谋,欲趁大朝会之际,行弑君篡位之恶事。幸得上天庇佑,降下征兆,奸计败露,逆党伏诛。崔氏身为皇后,不思辅佐帝躬,反而包藏祸心,谋逆弑君,其罪当诛!
夫皇后之职,在于辅佐君王,母仪天下,协和六宫,护佑宗室。今崔氏恶贯满盈,天人共愤,若不加以严惩,何以告慰祖宗在天之灵,何以向天下臣民谢罪?
遵太皇太后懿旨,废崔氏为庶人,即刻斩杀。没收崔氏兄妹全部家产,崔氏三代以内男的充为官奴,女的送入教坊司。终我大唐一朝,博陵崔氏永不录用。钦此。”
相王、晋王、歧王,是太皇太后的三个儿子。晋王、歧王早被杀害。相王在十八年前高朝世带着太皇太后回宫的那晚,就被废帝和毒后下令贬出长安,随后又派人将其斩杀。
宣读完圣旨,高朝世把圣旨单手递向跪着的崔皇后,讥讽道:“崔氏,接旨谢恩呐!”
“崔氏谢太皇太后恩典,谢皇上恩典。”
崔皇后举着双手接过圣旨。磕头,木然道。仿佛,心早死了。
这就是古代,皇帝要把你满门抄斩,你还得磕头谢恩!
然后,被千牛卫拉出午门,挥刀斩下头颅,带回宫交差。如当年他们夫妻斩杀相王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