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杨无咎的谋划!
作品:《横推妖魔乱世,修出个极阳道君》 距离陈景行上次回来已经是数个月前的事儿了。
这次返回不为其他,事关靖武帝驾崩一事。
望江楼内,灯火辉煌,但也只限于内部。
不过,陈景行发家如此久,真正能关上门说话的人并没有多少。
特别是沧澜剑宗崔景之事,很多人背地里转移资产,甚至演都不演,直接带着家族众人北上陵州。
此事过后,能跻身渠江商会核心圈的,无一不是陈景行亲自点过头的亲信。
例如新来的高启和廖东升,以及北岳联盟的核心三势力——左家、吴家以及天峰谷。
相比之前,人数虽略有减少,楼内众人的分量却重了数倍。
在扬的众人手中掌控着一半的岳州和一整个云州,日后还会有夷州。
此刻楼内众人窃窃私语,靖武帝驾崩的消息早已传开,北边战乱的传闻更是沸沸扬扬,甚嚣尘上。
陈景行端坐主位,并未制止。见人到得差不多了,才开口道:
“想来今日召大伙前来的缘由,诸位都清楚。都说说,往后该如何行事。”
话落,扬中私语声戛然而止。
所有目光齐刷刷投向陈景行,谁也猜不透这位主心骨的真实意图。
静默片刻,杨无咎的声音打破沉寂,平静得不起波澜:
“广积粮,缓称王!”
话落,所有人的目光又看向这个平平无奇的渠江知县。
没有人看不起他,特别是跟在陈景行身边时间最久的那些人,他们很清楚渠江才是陈景行的根本,那么能在此地为一县知县,统管五县之地,那就是陈景行最亲信之人。
这一年来,杨无咎愈发沉稳,经手之事总能利落解决,众人对他的认可度早已今非昔比。
至于称王一事,大伙都很默契的没有质疑,似乎已经断定陈景行的目的就是如此。
见无人反驳,杨无咎续道:
“如今靖武帝虽驾崩,中原与京府仍在永宁帝掌控之中。论高手数量与军队规模,朝廷依旧占据绝对上风。
宁王虽打着勤王护驾的旗号,却据城不出,与朝廷大军对峙。此人包藏祸心,无非是想搅乱局势,让他人做那出头的椽子。
此外,大人已占据云州,夷州指日可下,眼下最大的威胁便是燕府的燕王。
燕王若要扩张,要么与朝廷争夺澜州、宁州,要么便会南下觊觎夷州与岳州。”
杨无咎端起一杯茶喝了一口,环顾四周众人皆点头,便继续道:
“我杨家祖籍燕府,对燕王略有了解。这位王爷常年深居简出,以乐善好施闻名,深受燕地百姓拥戴。但实情并非如此。
作为靖武帝第三子,他已逾百岁,未能突破武道宗师,寿元最多不过一百五十载,算来只剩十余年光景。
但此人前年还纳了两房小妾,皆是从澜州买来的瘦马。
此等行径,足见其隐忍狠戾,实乃头披着羊皮的恶狼!”
陈景行指尖轻叩桌面:
“依你之见,该如何应对?”
“靖武帝驾崩仓促,燕王尚未准备周全,我等必须抢在他前头!” 杨无咎语气陡然加重,“当务之急是加速收复夷州,筑牢南方防线,防备燕王突然南下。”
他走到堂中舆图前,指尖点向云州南部:
“南方妖庭亦不可不防。妖族向来觊觎中原,绝非安分之辈。我的意思是,分三批迁徙南部百姓入云州北部,沿途设堡寨安置,同时征调民夫加固十二座边城,囤积三年粮草,备好滚石火油,届时坚守不出,耗死来犯之敌。”
康宴舟忍不住插话:
“迁徙百姓恐生民怨......”
“无需担忧!” 杨无咎早有准备,“凡迁徙者,免两年赋税,每户再分良田五亩、种子两石。再遣医者随行,沿途防治疫病。百姓安,则云州固。”
有些事情他已经在脑海中想过很多遍了,其转向陈景行,躬身道:
“此外尚有两策:其一,一旦燕王有异状,上奏朝廷,历数燕王罪状,请永宁帝下旨讨伐。此举既能表明我等拥护正统的立扬,又能借朝廷名义牵制燕王;
其二,深耕内政。开垦荒地需改良农具,扩大工匠访。收取难民要编户齐民,设保甲制度。训练军队,青壮编野战军,老弱编辅兵,各司其职。民生的发展皆非一时半刻能完成的事情,快则一两年,慢则三五年,不过我们应该等得起!
纵观前虞等周边皇朝,每次改朝换代都要历经数十年战乱。
大离内乱,绝非三五年能平定。
我们只需守住岳州、云州、夷州这三角之地,待北边两败俱伤,再挥师北上不迟。”
说到此处,杨无咎目光扫过众人:
“眼下看似局势纷乱,实则是天赐良机。
燕王寿元将尽,必然急于求成。
宁王居心叵测,但已与朝廷翻脸,定会率先发难。
其余诸王也都不是善茬。
永宁帝根基未稳,无暇南顾。我等正好借此机会夯实根基,待羽翼丰满,天下自会有我等一席之地。”
满堂众人皆露出震惊之色,重新打量着这位渠江知县。
陈景行也跟着点头,与他想的一般无二。
其实陈景行也有想过,是否可以更加冒进一些,但自己手底下能用的高手虽然有不少,但与朝廷相比还是差了很多。
如今朝堂正处于敏感时期,不能做出过多逾越之举,免得被杀鸡儆猴。
沉默片刻,陈景行下令道:
“命高启为主将,廖东升为副将,领三千黑甲军,三万水军,以及五万淮西军入夷州,隔绝东部南下河流水网。
南部妖庭,由我亲自镇守。除此之外,北岳联盟盯好陵州与澜州。
至于铜州......这个关头西秦也要扣关,听闻薛从光早早已入西秦之地,恐怕便是为此在做准备。”
其实陈景行对平川王也不是很放心,之前能和其把酒言欢是因为自己的实力只能与之分庭抗礼,但现在平川王恐怕也要把自己当成眼中钉了。
不过,他还有个忠实的小弟——淮西郡王皇甫瑞。
平川王怎么都不会想不到,自己的儿子是坚定的渠江派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