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豆腐方子是真的
作品:《科举?老子儿孙满堂,遍布朝野》 “宋先生,这老妇说的可是实话?”内侍的语气多了几分清冷。
能跟在皇帝身边的人,哪个不是人精。
内侍很清楚,若此事宋远廷当真欺君,那宋家的好日子可就到头了。
宋远廷微微一笑,毫不避讳地回道:“回公公的话,我家与赵家的确是亲家。
小女四娘嫁的便是赵家长孙。但赵叔的脾气整个名杨村都知道。
他老人家绝对不会因为与我家有姻亲就睁着眼睛说瞎话。
再者说,若我宋远廷当真是他们说的那种人,赵叔也绝不会让赵家儿孙娶我宋家女儿。
当然了,若是公公觉得我们有姻亲关系,赵叔的话不足为信,您也可以再问问村长和其他两位叔伯。
我与他们可是没有半点关系。”
村长见状,立刻上前,从袖袋中取出了三张文书。
他先把其中一张交给内侍,恭恭敬敬地说道:“这是当初远廷与宋家分家的文书。
一式三份,我这里有一份,宋老汉那有一份,远廷那也有一份。”
宋远廷闻言,立刻给三郎使了个眼神。
三郎上前,将宋远廷保存的那份分家文书一并递给了内侍。
内侍接过两份文书,的确一模一样,而且看纸张确实是几年前的。
分家文书中的内容也的确如宋远廷在朝上所说,除了一些贴身衣物外,老宋家没给宋远廷分任何东西。
内侍的目光扫过宋老太,那老虔婆有些心虚对别开眼神。
就这一下,内侍心中便已有数了。
但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村长又拿出一份断亲文书递给内侍,三郎也一并送上宋远廷的那份。
两份断亲文书都记得清清楚楚,宋远廷的确把豆腐配方和四百两银子给了宋老汉夫妇。
且双方已经定下,从此以后,彼此再无关系。
内侍看完,便有些不耐烦地看向宋老汉夫妇,语气不善的问道:
“这文书写得清清楚楚,你们为了三儿子与宋先生断亲。
不仅如此,还强行要走了人家当时赖以生存的豆腐方子。这东西便是放在眼下也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还有,四百两银子,这些钱在大渝,哪怕是在京都,也够寻常百姓过一辈子了。
既然当初已经如此定下,你们如今又来人家门前胡闹,可就太过分了。”
内侍的语气倒没有多凌厉,以至于宋老太生出了还可以狡辩一下的错觉。
只是有了先前的教训,她不敢撒泼耍混,便又换了一副可怜模样,跪在内侍面前,痛苦流涕。
“这个大官儿,我们也是没有办法了。我承认,我们是偏心过老三。
但老三也被宋远廷害死了啊!他给我们的那点钱,还不够给老三看病的。
还有那个豆腐方子,根本就是假的。我们回去试过了很多次,压根就做不成豆腐。
这个宋远廷,根本就是一早算计好的。如今,我家三儿子没了。
老二和老四也不管我们了,我们不找他找谁?总不能让我们饿死吧!”
内侍转头看向宋远廷,语气和善的问道:“宋先生,他们说的可是真的?”
宋远廷无语的摇摇头:“当然不是,宋远志会死,那是因为他自作自受。
这事当时书院里的人都知道,一查便知,且对宋远志动手的人也不是我。
他们属于狗咬狗,只不过最后两只狗都死了而已。
至于豆腐方子……”
宋远廷冷笑着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宋老太和远远躲在后面的宋老汉和宋玉娘,缓缓开口道:
“有没有可能是他们太笨了?方子没问题,只是他们根本做不出来。”
宋远廷上前两步,微微俯下身子:“方子可带了?”
宋老太面露狐疑,但还是不解地掏出一个布袋,里三层外三层地层层打开。
这豆腐方子虽然宋家始终都没做成,但宋老太还是宝贝一样的贴身藏好。
宋远廷微笑着拿过豆腐方子,而后转身对内侍说道:
“这方子是真是假,咱们今日便当众验验。”
宋远廷把宫里来的人请进了宋府,宋老汉夫妇和宋玉娘也在宋家下人的看管下一同进了宋府偏院。
宋四娘已两三年没有做过豆腐,但手艺却还是刻在骨子里的。
宋远廷将四娘叫来,把豆腐方子递给她,吩咐道:
“按着方子上面,一步一步的做给公公看。”
四娘接过方子,恭敬的应了一声。
而后在众人的见证下,宋四娘用宋老太贴身放着的方子制作了一整盘豆腐。
那豆腐的品质比宫中御厨所做都还要更好。
内侍和带来的几个小太监都一一尝过。最终确定事实确如宋远廷所言,方子是真方子,断亲的四百两银子也并非宋远廷空口无凭。
所以的确是宋老汉夫妇断亲后又来讹诈!
“你们还有什么话可说?”
内侍指着白花花的豆腐对宋老汉夫妇斥问道。
宋老太见状也有些傻眼,他们明明试过了很多次,都没成功。
为何四娘就能一次做成?且她用的就是宋远廷给他们的方子!
难不成真是他老宋家个个蠢笨,没一个能看得明白方子的?
“这不可能!怎么可能?我们明明试过很多次了。这个方子根本就做不成豆腐!”
宋老太不停呢喃着,似乎受了很大的刺激。但很快她又忽然来了精神,掐着腰,理直气壮地说道:
“即便这方子是真的又如何?反正我们是做不出来豆腐的。如今我三儿子死了,钱也没了!
要是宋远廷不养我们,我们老两口就得死。”
“你们这不是耍无赖吗?断亲文书还在这儿了,凭什么公爹还要养你们!”
怡宁郡主早就看不下去了,她曾听二郎提起过这对老东西对他们大房的虐待。
特别是二郎还说,当初公爹差点病死,但老两口却连几个铜板都不舍得给。
说什么“该死谁也拦不住”。
用二郎的话说,公爹的命在这对老东西眼里都还不如家里的一头牛来得重要。
最重要的是,老宋家的所有东西都是公爹一个人赚回来的。
怡宁从未想过二郎原来的日子竟是那样,而眼前这两个老家伙便是这一切的罪魁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