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当年的秘密

作品:《科举?老子儿孙满堂,遍布朝野

    “你是个什么东西?我宋家的事轮得到你来管吗?”宋老太不知怡宁身份,当下便阴着脸斥骂道。


    宋玉娘见此,吓得冷汗都要流下来了。


    宋玉娘上前一步,扯了扯宋老太的衣袖,小声提醒道:


    “娘,这是二郎的媳妇,是……”


    “二郎媳妇?”还不等宋玉娘把话说完,宋老太便抢白道:


    “既是二郎的媳妇,便该好好跪下来给爷奶磕个头!谁给你的脸敢如此不敬长辈?”


    宋老太拿乔,完全不知自己正在作死的边缘徘徊。


    二郎见状立刻就要开口反驳,可怡宁却笑着拦住二郎。只是那笑中带着几分恼火和几分不屑。


    “你想让我跪你?”怡宁好笑地看着宋老太。


    那老虔婆被盯得不自在,却还是一挺胸脯,故作镇定地反问道:


    “怎么?你不该跪吗?二郎是我孙子,那你就是我孙媳妇。


    孙媳妇见到爷奶,难道不该三拜九叩?”


    怡宁真是忍不住笑了,她转头看了看内侍,声音中带着几分戏谑:


    “公公,这老虔婆想让本郡主跪她,你怎么看啊?”


    怡宁可是安王的掌上明珠,不仅是安王,就连陛下和太后都对她宠爱有加。


    在皇室贵女中,怡宁算得上是最特别的一个。


    她自幼便跟随安王在军中历练,女训女红一概不通,偏偏喜欢舞刀弄剑。


    马术射艺更是不在男子之下。虽然陛下和太后常常说她胡闹,但他们对怡宁的宠爱却是任何其他皇室贵女都比不了的。


    就好像上次外邦来使,怡宁被掳,陛下那可真是肉眼可见的生气了。


    这个宋家老太太,真是不长眼,竟敢来招惹这位祖宗。


    为了避免战火蔓延,内侍忙陪着笑对怡宁好声好气地说道:


    “配让郡主下跪的,也就只有安王殿下和宫里那几位了。旁人怎么配啊?”


    内侍说完这句话,便立刻转身,抬手狠狠扇了宋老太一巴掌。


    “你个老东西,知道自己跟谁说话呢嘛!这可是当朝郡主,也是你能随意要求的?”


    宋老太的脸火辣辣的疼,先前被小太监掌掴,双颊就已经肿了。


    如今再结结实实挨这么一下,更是疼得要死。


    但脸上的疼远不如心里的怕,宋老太惊愕地看着站在二郎身边的那个丫头。


    这丫头竟然是郡主?


    在宋老太的眼界中,接触过的最大的官就是名杨村的村长了。


    郡主?那都是在话本里听到的大人物。


    可他们如何也没想到,这么大的“官儿”竟然成了二郎的媳妇。


    宋老太已经吓得不会说话了,最后还是宋玉娘拉着她跪在地上,战战兢兢地请罪道:


    “郡主恕罪,我娘只是不知郡主身份。


    若郡主是寻常人家的姑娘,按着礼节,的确是要给爷奶磕头认亲的。”


    怡宁看着宋玉娘那副虚伪的嘴脸,心里的怒火噌噌往上窜。


    这位郡主殿下实在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在所有人还没反应过来时,她已大步上前,一脚就踹在宋玉娘的心口处。


    “你这贱人,也配跟本郡主说话!忘恩负义的白眼狼,当初就应该直接让你撞死在那柱子上!


    四娘每日悉心照料,你那一身的脏病,我们不仅没嫌弃,还日日好生照料。


    可最后呢?换来的却是你反咬一口?


    宋玉娘,本郡主告诉你,此事过后,你最好不要在京都出现。


    如若不然,本郡主保证你生不如死!”


    宋玉娘被怡宁的话吓得瑟瑟发抖,她是知道的,怡宁的脾气最是火爆,她可是说到做到。


    不过一想到背后的神秘人出手就是百两金,宋玉娘便又横下心来。


    大不了就带着金银远走他乡好了。


    安王府势力再大,也不可能把手伸到大渝的每个地方去。


    等到这边尘埃落定,她就带着银子,寻一个没人认识她的地方,从头开始。


    想到这里,宋玉娘便又来了精神。她强压心中恐惧,摆出一副坦诚又可怜的样子。


    “郡主,您权大势也大,我们原是不该惹您的。


    但我爹娘年迈,没有大哥赡养,你让他们怎么活?


    是,过去他们是分过家,断过亲。


    但一纸文书就能隔断血脉亲情吗?父母有什么天大的错处是儿女不能原谅的呢?


    我幼时被卖掉,尚且能够重新接受爹娘,大哥为什么就不可以?”


    听着宋玉娘如此上纲上线,宋远廷真是气笑了。


    “你说你重新接受他们,那很好啊。那你就好好赡养啊,来找我做什么?”


    “还不是因为我没有那个能力?”宋玉娘理不直气也壮。


    “你没能力,就打算孝心外包?这买卖做的稳赚不赔啊!”


    虽然大家并不明白宋远廷的“孝心外包”是什么意思,但大抵也能猜个大概。


    正此时,宋老汉夫妇又闹了起来。


    二人搭配得当,你一句我一句地诉说着几年来的不容易。


    只不过不再像先前那般颐指气使了。


    宋远廷也算是看明白了,这俩老家伙从晋王那得到的指令就是搞臭宋家。


    先是在门外大闹,让京都百姓都知道他宋远廷是个不赡养爹娘的王八蛋。


    若是此事不成,就想尽一切办法留在宋家,如此既能好好恶心他,也能让舆论在百姓中游走。


    也就是说,只要他收留了宋老汉夫妇,那便证明了自己先前就是存了不养爹娘的心思。


    宋远廷冷笑,晋王到底是错了,错就错在他把他当成了圣父。


    无论是当初的分家还是后来的断亲,宋远廷都给自己留了退路。


    那些当初看起来窝囊的决定,实则都是为后面铺路。


    不仅如此,在宋远廷离开宋家时就已经开始着手调查一件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


    宋老太夫妇二人的偏心实在有些奇怪。


    如果说他们偏心宋远志是因为他要参加科举,那老二和老四呢?


    宋远廷将原主的记忆从头到尾回忆了一遍,在原主的记忆中,他就从未感受过爹娘的温情。


    原主这一方本是宋家长房,在大渝这个朝代,长房、长子、长孙,那可都是不得了的。


    但原主的这个长房却更像是长工。


    宋远廷辗转调查了许久,终于得到了当年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