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宋远廷不是宋家儿子
作品:《科举?老子儿孙满堂,遍布朝野》 次日,朝堂上,皇帝面色沉重,手指有一下没一下地敲击着龙椅的扶手。
沉闷的声响敲在每一位大臣的心上。
一名御史正慷慨陈词,唾沫横飞,将宋远廷描述成一个得势便猖狂、不忠不孝、罔顾人伦的卑劣小人。
言辞之激烈,仿佛宋家已然是大渝的毒瘤,不除不足以正风气。
“陛下!宋远廷身为朝臣之父,更应身为表率!
然其富贵之后,弃亲生父母于不顾,任其流落街头,哀嚎于府门之外!
此等行径,与禽兽何异?若天下人皆效仿,我大渝以孝治国的根本何在?纲常伦理何在?
臣恳请陛下,严惩宋远廷,并追究宋家四子失察乃至纵容之罪,以儆效尤!”
御史说完,伏地叩首,一副为国为民、痛心疾首的模样。
龙椅之上,皇帝的目光扫过下方垂首肃立的文武百官。
这一次安王和孙尚书倒是安静得很。林鸿儒更是蹙着眉,似乎也对此事感到匪夷所思。
皇帝虽有些烦闷,但和上次相比,心情反倒好些。
安王不经意地瞥了一眼皇帝的脸色,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自家亲家的本事。
若不是他昨夜未卜先知,提前传信,只怕自己今日又要触霉头了。
孙尚书也是如此,他甚至意识到了一个先前都不曾注意的问题。
他也好,安王也好,就连晋王和燕王那两个整日研究陛下心思的皇子,都远不如宋远廷一介布衣更明白上位者的心思。
皇帝见众人都没有说话的意思,于是把目光放在了宋家二郎的身上。
他的声音听不出喜怒,却带着无形的压力:“宋爱卿,御史所言,你宋家有何辩解?”
二郎闻言出列,神色恭敬却不见慌乱,他按照父亲昨夜的交待,沉稳回道:
“启禀陛下,家父昨夜便言,若今日因此等家宅琐事再扰圣听,他恳请陛下允他当面陈情。
家父此刻已候在宫外,是非曲直,愿在陛下与诸位同僚面前言明。
一切,但凭陛下圣裁。”
皇帝闻言,眉头微蹙。心中的不悦渐渐被一种更深沉的疑虑所取代。
宋家这事,一桩接一桩,而且每次都恰到好处地闹得满城风雨,最终目标直指宋家在朝为官的儿子们。
上次是家风,这次是孝道,下次又会是什么?
这真的只是巧合吗?
还是……
有一双无形的手在背后推动?
皇帝沉吟片刻,最终下令道:“宣,宋远廷觐见。”
大约半柱香的时间,宋远廷步履从容地走入大殿。
他神色平静,依礼参拜。
皇帝扫了宋远廷一眼,开门见山:“宋远廷,御史弹劾你不孝父母,致使二老流落街头,你可认罪?”
宋远廷抬起头,目光清澈,朗声道:“陛下,草民不认此罪。”
“哦?”皇帝挑眉:“那你作何解释?那对老夫妇以及你亲妹宋玉娘的指证,又当如何?”
宋远廷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一旁御史,一字一句的问道:
“不知这位大人是凭何认定那对老夫妇就是草民的亲生父母呢?”
御史被问的一愣,而后立刻清了清嗓子,义正言辞地说道:
“昨日,是你的亲妹妹宋玉娘在门外亲口说的。怎么?你还想抵赖不成?”
宋远廷闻言轻扯嘴角,朗声道:“这位大人昨日在场?”
“我、我不在,但有人在。大家都看见了!”
宋远廷的笑容更深了几分,语气中有几分阴阳的意思:
“草民一介布衣,倒是辛苦大人还要特地打听家事,真是受宠若惊啊。”
皇帝闻言,脸上的神色不由得又变了几分,晋王党羽见状,立刻有人站了出来。
“宋远廷,你不要顾左右而言他。现在说的是你不孝父母的罪名。”
宋远廷冷眼瞥了一下刚刚站出来的官员,他不大认识,估摸着品级不高。
这种小货色还不值得他宋远廷搭理。宋远廷无视那货,直接对上位的皇帝解释道:
“陛下,草民之所以不认此罪,乃是因为,名杨村的宋老汉与宋王氏,压根就不是草民的亲生父母!”
宋远廷此言一出,满殿哗然!
“什么?不是亲生的?”
“这……这怎么可能?”
“宋远廷莫不是疯了?为了脱罪,连父母都不认了?”
“肃静!”内侍尖利的声音压下了一片议论声。
皇帝的身体微微前倾:“宋远廷,你可知你在说什么?
此事关乎人伦根本,若有半句虚言,便是欺君之罪!”
“草民自然深知此事千系重大,绝不敢妄言。”
宋远廷语气坚定,继续说道:“草民也是几年前在名杨村村长口中得知的真相。
草民并非宋家的亲生骨肉,是当年宋老太爷捡回来的弃婴。
只因后来祖父过世,故而才无人将真相告知草民。
宋老汉和宋王氏一心想要榨干草民,自然也不会主动说出这件事。
多年来,他们偏心家中老三,一味的欺压我们,草民还只道是因为老三科举之故。
直到后来知晓真相,才明白,原来只是因为草民并非亲生!
其实仔细想想,也是草民木讷。当初草民差点病死,宋王氏都不愿拿出两个铜板给草民请郎中。
如此狠心,哪里是亲娘能做出来的事情?”
宋远廷的嘴角泛起一丝苦涩的笑意,神色间满是“痛苦”与“无奈”:
“草民自幼便是宋家奴仆般的存在。吃饭都是捡弟弟们剩下的,干的却是最脏最累的活。
这些,名杨村尚健在的老人都可作证。
还有他们口中所谓的分家,实则就是把草民和孩子们赶出家门。
除了我们的贴身衣物,我们没有从宋家拿走一样东西。
若不是草民带着儿子冒险进山采药,我们早就饿死了。
这些,都有分家文书为证。至于说草民家中富足后便不管他们,更是无稽之谈。
草民虽早就知道自己并非亲生,但当初还是签订给他们养老的字据。
实在是后来因为他们偏心老三,想要一次拿走所有的钱,才主动要求断亲。
断亲时,草民拿出了当时的所有家当,四百两银子和豆腐的配方。
这事也都有文书和人证。陛下,豆腐配方和四百两银子难道还不够他们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