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算了?怎么可能!

作品:《科举?老子儿孙满堂,遍布朝野

    宋远廷的话撕开了了宋玉娘最后的伪装。


    她脸上那副凄苦可怜的表情瞬间凝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贪婪的狰狞。


    “机会?”宋玉娘猛地站起身,眼泪说来就来:


    “大哥!你到现在还执迷不悟吗?”


    宋玉娘忽然面向众人,大声喊道:“大家知道我当初为什么会被卖掉吗?就是因为我这个好大哥容不下我!”


    宋玉娘伸手指着宋老汉和宋老太,继续声泪俱下地对着围观众人哭喊道:


    “各位乡亲,你们给评评理,当年家里穷,爹娘是偏心三哥,想让聪明的三哥读书光宗耀祖,这有错吗?


    可他宋远廷呢?就因为这个,处处看爹娘和三哥不顺眼!表面上装孝子,背地里却恨不得爹娘早点死!”


    宋玉娘越说越激动,就好像事情是真的一般:


    “自打宋远廷生了几个儿子,他觉得自己腰杆子硬了。


    开始变本加厉地虐待爹娘。不仅克扣粮食,冬天更是连炭火都不给!


    我三哥远志,多好的一个人啊,就是被他逼得走投无路,最后……最后才想不开带着媳妇寻了短见啊!”


    宋玉娘将宋远志夫妇的死因歪曲到了宋远廷头上。这种低级的栽赃简直要把宋远廷逗笑了。


    不过宋远廷并未说话,他倒是想看看,自己这个“好妹妹”到底还能编出什么花来。


    宋玉娘见宋远廷并不反驳,还以为他是苦于没有证据,便捶胸顿足地继续说道:


    “还有我,当初把我卖去当童养媳,根本就是他的主意!


    他嫌我在家吃闲饭,若是卖掉,还能换点钱给他贴补家用!


    只不过那钱最后被爹娘拿去给三哥赶考了,他一分没捞着,这才在我面前装好人!


    宋远廷啊宋远廷,你这个伪君子,今日我就要让大家看看你的真面目。”


    这一番颠倒黑白、泼尽脏水的话,让宋家众人气得浑身发抖。


    四娘眼圈通红,紧紧攥着拳头。怡宁郡主更是恨不得冲上去给宋玉娘两个耳光!


    要不是二郎死死拉住她,郡主姑奶奶早就爆发了。


    只是怡宁真是想不通,这世上怎么会有如此恩将仇报的贱人。


    周围的百姓早就被这接连的反转弄懵了,大家看看哭天抢地的宋玉娘和宋老太,又看看面色铁青的宋家众人,一时间议论纷纷,难辨真假。


    然而,面对这样的污蔑,宋远廷却异常平静。


    他向前一步,目光平静地看向表演得正投入的宋玉娘,声音不高,却能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玉娘,你说得如此真切,仿佛亲眼所见一般。


    可我倒是好奇了。”宋远廷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嘲讽:


    “你不是在很小的时候,就被爹娘卖出去做童养媳了吗?


    而且据你所说,此后几十年音讯全无,与家中再无往来。


    那么,我后来如何‘虐待’爹娘,如何‘逼死’三弟夫妇,你又是如何知道的?”


    宋远廷此言一出,现场瞬间安静下来!


    对啊!


    围观众人恍然大悟!


    这宋玉娘刚才控诉的很多事情,都是发生在她被卖之后很多年的事情。


    她一个早就离家的人,怎么可能知道得这么详细?除非……


    宋玉娘被问得猝不及防,脸色唰地一下白了,张着嘴,一时语塞,眼神慌乱地看向宋老太。


    宋老太见状,立刻发挥她胡搅蛮缠的本事,扑上来抢话道:


    “是我告诉她的!咋了?我这个当娘的还不能跟自己闺女说说家里的糟心事了?


    玉娘虽然不在家,但我这个当娘的想闺女,托人捎个信儿诉诉苦不行吗?”


    “哦?托人捎信?”宋远廷嘴角的讥诮更深了:


    “娘,您记性真好。您不是说家里穷得揭不开锅,连炭火都没有吗?


    还有钱托人千里迢迢捎信?捎给一个您亲手卖掉,都不知道是死是活的女儿?


    而且,您跟她诉苦,说我这不好那不好,她怎么就那么信您呢?


    难道她忘了,当初把她推进火坑的人到底是谁?”


    宋远廷逻辑清晰,句句戳在要害上。


    围观的百姓也不傻,开始窃窃私语:


    “是啊,这说不通啊……”


    “要真是被卖掉的,恨还来不及呢,怎么会对卖自己的人说的话深信不疑?”


    “我看他们三个倒像是一伙的,早就串通好了!”


    “对对对,你看那老太太,眼神躲躲闪闪的……”


    舆论的风向再次开始转变。宋老太见势不妙,便又开始撒泼打滚。


    她一屁股坐在地上,双腿乱蹬,拍着地面嚎啕大哭:


    “没天理啊!儿子不认爹娘,还要逼死我们啊。


    我们活不下去了!


    老头子,咱们这就去敲登闻鼓,告御状!


    让皇帝老爷给咱们评评理!


    我就不信,这大渝朝还没有王法了!当大官的就能不认爹娘了?”


    若是寻常乡下老妇,说出“告御状”这种话,只会让人觉得可笑。


    但此刻从宋老太嘴里喊出来,却带着一股不合时宜的“熟练感”。


    宋远廷闻言,不怒反笑,他居高临下地看着在地上打滚的宋老太,声音带着刺骨的寒意:


    “告御状?啧啧,真没想到,我娘如今真是见世面了。


    以前在名杨村,连县衙的大门朝哪边开都不知道。现在居然连‘登闻鼓’、‘告御状’都说得这么顺溜了?


    你这要是说背后没人教你,我可真是一点儿都不信了。”


    宋远廷目光锐利地扫过宋老汉夫妇和面如死灰的宋玉娘。


    趁着三人还没反应过来,宋远廷又缓缓开口道:


    “今日之事,是非曲直,自有公论。


    我宋远廷行事,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


    至于你们三位……”宋远廷冷笑一声:


    “既然口口声声要告御状,那我宋远廷,就随时恭候!”


    话音落,宋远廷不再理会三人的哭闹,转身对宋家下人吩咐道:


    “关门!若再有无赖在此喧哗,直接扭送官府!”


    宋府大门在宋老汉夫妇绝望的哭喊和宋玉娘怨毒的目光中,缓缓关闭。


    回到书房,几个子女和儿媳都气的满脸通红。


    “公爹,这事儿就这么算了?”怡宁要气疯了。


    宋远廷依旧是那副淡然的样子,只是言语间多了几分神秘和嘲讽:


    “算了?怎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