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宋家被弹劾了
作品:《科举?老子儿孙满堂,遍布朝野》 次日朝堂上,果然有御史出列,义正词严地弹劾宋家“治家不严,包庇污秽”之罪。
更有甚者,直接跪求皇帝严惩,以正风气。
满朝文武一片哗然,不少晋王一脉的官员目光闪烁,等着看宋家的笑话。
然而,还不等宋家四子开口辩解,安王已率先站了出来:
“陛下!臣以为,此事乃宋先生家事!
宋先生失散妹妹数十载,如今寻回,本是喜事。
其妹落难风尘,实乃命运多舛,令人唏嘘。
宋家不顾流言,念及亲情,出资赎妹,接回府中照料,正显宋家仁厚之心!
若因此等家事而惩处了宋家,岂非让天下忠臣义士寒心?
莫非做了我大渝官员,连救助落难亲族的仁心都不能有了吗?”
安王话音刚落,孙尚书也出列附和:“安王殿下所言极是!
宋先生宅心仁厚,宋家更是在宋将军屯军粮不计得失,用自己私产为大渝屯粮。
如此家风,难道还不够吗?
更何况,在场诸位,哪个没有兄弟姐妹。
若是异位而处,自家姐妹遭遇如此困境,难不成你们就打算坐视不管了吗?
陛下,依臣看来,宋先生其妹遭难,他能不顾宋家名声,挺身相护,反而说明了他的人品。
若有人以此攻讦,那才是有失厚道!”
晋王一党见此,忙上前反驳道:“安王殿下是宋将军的岳父,孙尚书的女儿是宋远廷的徒弟。
二位向着宋家说话自然无可厚非,但宋家收留妓奴的事情已经传遍京都。
敢问二位,这难道不是给大渝朝廷抹黑吗?”
不得不说,晋王还是很能拿捏皇帝心思的。皇帝最终声名,不管宋远廷有什么苦衷,但今日之事到底还是于名声有损。
特别是宋家还是大渝标榜的新贵清流。
一门四进士,双状元的宋家,就应该是门风毫无挑剔的存在。
可如今,那感觉就像是一块洁白的绢布染上了令人作呕的血腥。
皇帝的心里显然是不悦的,但他也明白,此事特殊,并不是宋家的罪过。
可若不做点什么,皇帝又觉得心中憋闷。
正此时,大儒林鸿儒出列施礼,开口道:“陛下,臣以为宋家此举的确于名声有碍。
宋先生的处理方式也不尽人意。”
林鸿儒此话一处,所有人都惊呆了。要知道,林鸿儒最得意的弟子就是宋家六郎。
自打宋六郎拜入林鸿儒门下,林大人对他可是比对亲儿子还亲。
可今日,这位老大人却站在宋家的对立面,抨击宋远廷做的不对。
不少朝臣都有了发懵,就连安王和孙尚书也是如此。
但就在大家困惑之际,林鸿儒却继续说道:“然即便宋先生此举微有瑕疵,其心却是可悯。
圣人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其妹既已脱离苦海,宋家亦已知错,自然当以教化为主,而非严惩。
且此事终究是私德范畴,与宋家的门风以及几位宋大人的能力并无直接关联。”
林鸿儒话音刚落,六郎便十分有眼色地出列跪地,并言辞恳切地说道:
“陛下,臣的姑姑自幼被发卖。这些年到底经历了什么父亲和臣等都是不知道的。
其实我们也是昨日才知道姑姑曾流落风尘。父亲已在家中狠狠责骂过姑姑。
但事已至此,宋家实在不忍将姑姑赶出家门。那无异于要了她的命。
姑姑的确有错,不自尊、不自爱,但她与父亲到底是血脉至亲。
且昨日险些因为己过自尽。若不是兄长出手及时,只怕如今已经……”
六郎话音落,大郎、二郎和五郎也都出列跪地,几人并不辩驳只是一味认错。
林鸿儒神色不显,眉眼间却是淡淡的欣慰。
宋家四子,孺子可教也。
安王、孙尚书以及林鸿儒,三位重量级人物接连发声,再加上宋家四子只认错,不喊冤,故而朝堂的风向顿时就转变了。
皇帝高坐龙椅,紧蹙的眉头微微舒展,最终淡淡开口:
“众爱卿所言皆有道理。宋家治家或有疏忽,然念其有功于国,且此事系家丑,朕不欲深究。
望宋家日后谨言慎行,整顿门风。”
皇帝的手高高抬起,轻轻落下,宋家四子立即谢恩。
而燕王那些人自然也不敢再多说什么。
一场针对宋家的风波,就这样被暂时压了下去。但宋家四子都隐隐觉得,事情似乎不会轻易结束。
下朝后,大郎四人急忙归家,将今日朝堂上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学给宋远廷听。
宋远廷沉默听着,直到孩子们说完,才缓缓开口道:
“林大人大恩啊。今日安王和孙尚书险些中了晋王的诡计。”
宋远廷扫视四个儿子,轻声问道:“你们四个能如此应对,想必也是看出了林大人的用心吧。”
大郎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如实说道:“其实儿子到现在也没想明白。
只是六弟聪明,反正他如何做,我就跟着如何做便是了。”
宋远廷点点头,大郎的敏锐的确差了些,可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坦然接受自己的缺点。
并且可以想到解决这一缺点的办法。单是这一点,便足够他在朝中保护自己了。
宋远廷又看向六郎,慈爱地问道:“老六,你看出什么了?”
六郎上前一步,恭恭敬敬地答道:“其实儿子最初也没发现什么不对。
还觉得安王和孙大人能为咱们说话是好事一桩呢。
直到师父出面,儿子才发现事情似乎没有那么简单。
其实最初晋王那边的人弹劾咱们宋家的时候,陛下还没有十分生气。
可安王和孙大人先后为我宋家说话后,陛下的脸色就有些变了。
特别是晋王那边又火上浇油,说二人与宋家都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时候。
师父出面,其实就是在挽回局势。表面上他虽没帮宋家说话,可实际上却帮了咱们大忙。
因为儿子的关系,师父与宋家也算是亲近。但他能说出对宋家小惩大诫的话,便会打消陛下心中的不悦。
陛下忌讳的是结党营私,只有看到与宋家相关的人发出不同声音,他的心里才会舒坦。”
宋远廷点点头,生子当如宋明仁啊!
好在,这宋明仁就是他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