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宋远廷的妹妹

作品:《科举?老子儿孙满堂,遍布朝野

    宋远廷淡然一笑,看向燕王,目光坦诚,继续说道:


    “殿下虽暂处逆境,但根基犹在,德妃娘娘在宫中地位尊崇,河西旧部亦未完全离散。


    陛下春秋已高,立储之事瞬息万变,此时投资殿下,远胜于亲近晋王。”


    “至于这其三嘛……”宋远廷声音微沉:


    “宋某纵观二位皇子,晋王虽表面仁厚,实则猜忌心重,若其得势,必行鸟尽弓藏之事。


    而殿下……或许手段刚猛,但恩怨分明。


    宋某宁愿辅佐一位或许严苛但赏罚分明的君主,也不愿效忠一位表面宽和却内心阴鸷的枭雄。”


    这一番话,既有现实的无奈,又有利益的考量,最后还抬高了燕王,贬低了晋王。


    可谓面面俱到,既解释了动机,又满足了燕王的虚荣心。


    燕王听完,脸色果然好看了许多。


    宋远廷说他“手段刚猛”、“恩怨分明”,这在他听来简直是知己之言。


    比起廖沉那些弯弯绕绕的分析,他更喜欢这种直接的评价。


    廖沉却微微蹙眉,宋远廷的话听起来合情合理,但他总觉得太过完美,仿佛早已准备好的说辞。


    廖沉忍不住追问道:“宋先生深谋远虑,廖某佩服。


    只是,既已选择辅佐殿下,不知宋家接下来有何具体打算?


    又如何应对晋王那边的反扑?”


    宋远廷早已料到有此一问,从容应答:“具体打算,需依时局变化而定。


    眼下殿下初解禁足,不宜过于张扬,当以低调行事为主。


    朝中事务,宋某自会让犬子们相机而动,在关键处为殿下发声。


    至于晋王……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我宋家不会明着与晋王冲突,那是以卵击石。


    但暗地里,搜集其不法之证,结交其敌对势力,瓦解其党羽,这些工作,宋某会着手进行。


    简而言之,明处,宋家仍是忠于陛下的纯臣。


    但在暗处,宋家则是殿下的助力。如此,方可长久。”


    “明处纯臣,暗处助力……”燕王喃喃重复了一遍,觉得此法甚合他意。


    他既需要宋远廷的智谋和影响力,又不希望宋家过早贴上“燕王党”的标签,成为众矢之的。


    这样隐藏在暗处的刀子,有时比明处的长矛更致命。


    廖沉虽然仍有疑虑,但也不得不承认,宋远廷的策略是目前最优选择。


    他看了一眼燕王,见其有意,便不再多言。


    燕王终于露出了今日第一个算是真心的笑容,他站起身,拍了拍宋远廷的肩膀:


    “好!宋先生果然深谋远虑!就依你之言!


    今后,暗地里,你我同心协力!待本王成就大业,必不负你宋家今日之功!”


    喝完一盏茶后,燕王才带着廖沉满意离去。


    宋远廷亲自送至府门,望着远去的马车,脸上平静无波,心中却冷笑:


    燕王啊燕王,你只知利用,却不知自己早已成了别人棋盘上的一颗棋子。


    晋王府内,晋王正在书房赏画。忽闻心腹密报,淡然的脸上顿时失了笑意。


    “你说燕王去了宋家?还待了许久?”


    “是。”


    晋王轻扯嘴角,半晌才缓缓道:“本王知道了。


    传令下去,给本王死死盯住宋家!还有燕王府!


    他们的一举一动,本王都要立刻知晓。


    另外,之前准备的那些关于宋家的‘把柄’,也是时候该用上了!”


    这一日,宋府门前忽然来了个衣衫褴褛,面色蜡黄的中年妇人。


    她怯生生地叩响门环,对门房哽咽着说要求见宋远廷,并自称是宋远廷的亲妹妹,宋玉娘。


    门房见其状貌,不敢怠慢,连忙通报进去。


    宋远廷闻讯亦是惊疑不定。在原主的记忆中,宋远廷确实有妹妹名叫玉娘。


    且这宋玉娘还是原主亲手带大的。


    只是在那丫头六岁时,便被宋老太狠心卖给别人家做童养媳了。此后二十多年音讯全无。


    宋远廷虽然对这宋玉娘没什么感情,但原主的身体却给出了最诚实的反应。


    感受到发自心底的激动,宋远廷立刻命人将妇人请进前厅。


    宋远廷端坐主位,那妇人一进来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放声痛哭:


    “大哥!我是玉娘啊!”


    宋远廷仔细端详,面前的妇人虽饱经风霜,眉宇间却依稀能看出几分记忆中小妹的影子,尤其是右眉梢一颗小小的黑痣,与记忆吻合。


    宋远廷心中一阵酸楚,原主的情感让他对这个苦命的妹妹生出了真实的怜惜。


    宋远廷连忙起身将宋玉娘扶起,温言道:


    “快起来,玉娘,真是你?”


    “大哥,真的是我。我还以为这辈子再也见不到大哥了呢。”


    宋玉娘绝口不提宋家的其他人,可见她对爹娘为了三哥将自己卖了的事情仍然有怨。


    宋远廷谨慎,虽心里怜惜宋玉娘,却还是拐着弯问了些只有宋家兄妹知道的事情。


    而宋玉娘也都一一答上了。宋玉娘还说,当年被送到那户人家后,公婆苛刻。


    她小小年纪就要伺候一大家子人,再后来,还不等正式成婚,丈夫就早亡了。


    她无儿无女,被夫家视为灾星,赶出家门,辗转流落京都,吃尽了苦头。


    最近才打听到宋家在京中做了大官,这才厚着脸皮找过来。


    宋玉娘形容凄惨,言语恳切,不似作伪。


    宋远廷心中恻隐,想着妹妹一生孤苦,如今既然找上门来,自己这个做大哥的,无论如何也要给她一个安身之所。


    于是,当即便吩咐下人收拾出一处清净院落,让玉娘住下,还让女儿和儿媳们多去陪伴关照。


    四娘心地善良,见这位突然出现的姑姑如此可怜,也时常去探望,送些自己调制的安神补气的丸药。


    起初几日,玉娘只是说身子虚,劳累过度,休养便好。


    但细心的四娘却发现,姑姑身上似乎总带着一股若有若无的怪异味道。


    而且偶尔见她挽袖时,露出的手腕内侧似乎有不易察觉的红疹。


    出于医者的本能,四娘留了心。


    一次借着送药的机会,四娘坚持要为玉娘请个平安脉。


    玉娘起初推拒,眼神闪烁,但在四娘温和而坚持的态度下,最终还是伸出了手。


    四娘的手指搭上玉娘的脉搏,片刻后,她脸色骤然一变。


    这脉象浮滑中带着一种沉涩的邪毒之象。


    四娘再仔细观察姑姑的面色、眼睑,以及不经意间脖颈处露出的些许痕迹,一个可怕的诊断在她心中浮现。


    杨梅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