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建言改革
作品:《直播:兵临京城,主公你要退兵?》 他身上虽然有冀州都指挥佥事和渔阳卫指挥使两个正三品的官职,但冀州指挥佥事这个官职是宁王给的,压根就没经过朝廷册封。
相比于都督同知这个从一品的官职,张越更稀罕兵部尚书这个三品官职,毕竟这是他一直挺向往的文官官职。
李有仁和张越以后的待遇都确定了,随后他们两人都把目光看向了萧令秋。
萧令秋不论是跟随宁王起兵,还是主持迁都之事,这其中的功劳都不比他们两人低,更何况还有梨山之战和宣府之战的功劳战果。
特别是宣府之战,是中原王朝近百年来未有之大胜。
“萧统领的话,他担任平辽卫、骁骑卫的指挥使之职,还担任辽东巡抚和冀州都指挥使之职。”宁王妃说道。
这几个官职,其中品级最高的是冀州都指挥使和辽东巡抚之职,为正二品。不过这两个官职的含权量不是什么都督同知能比的。这两个官职,主管冀州和辽东的军政。
此外平辽卫和骁骑卫作为河北辽东之地的机动兵力,也将会在萧令秋的手中。这等于是直接将曾经宁王府掌管的河北辽东的兵权,交到了萧令秋手里。
李有仁和张越,对宁王妃的这个决定,并不感到惊讶。至少宁王死后,萧令秋是宁王府麾下,最适合继承宁王兵权的人。
宁王妃如果不把兵权交给萧令秋,那等待她的就是下面的指挥使和将领人心涣散,分食宁王府的兵权,各谋出路。
“谢王妃提拔,这拔擢之恩,属下莫不敢忘,往后旦为王府驱使,肝脑涂地。”萧令秋行礼道。
宁王妃摆了摆手:“以后莫谈什么驱使和肝脑涂地的话,本宫只想保住宁王府的基业,让宁王府平安而已。”
“萧将军年少,加上功勋卓著,往后必然能让宁王府的辉煌更加璀璨。”李有仁和张越应和着。
“对了,王妃。那关于裴庆的安排呢?王爷起兵之前,河北士族可是出了不少力的。虽然他们有倒向朝廷的趋势,但裴庆作为河北士族推出来的起兵之人,如若不封赏一下裴庆,难免会引起非议。”李有仁说道。
宁王妃听此,嘴角微微上扬,噙着一抹冷笑:“河北士族欲要和我宁王府离心离德,裴庆如果识相的话,在元月初八的朝会前来拜谒,未尝不能给他封赏。那中书省的平章政事之职,便是留给他的。”
萧令秋三人闻言,皆点了点头。
“王妃,余下还有各大指挥使的封赏,您看该如何安排?”李有仁对宁王妃问道,同时也转头看向了萧令秋。
宁王府麾下除了张越的渔阳卫和裴庆的广阳卫,其余一共有十一个地方卫所的指挥使,其中有五个是最早响应宁王起兵的。
其余六个,一个是宣府卫,一个是辽东的徒河卫。最后四个都在冀南地区,分别是常山卫、河间卫、邢州卫和开州卫。
因为冀南地区不是前线,所以这四个军镇卫所更多的是为前线提供粮草,屯田多于军事。
宁王妃听此,抿了一口热茶,言道:“冀州和辽东就只有这么大,都说一个萝卜一个坑,现在的问题是坑不够多。指挥使再往上升,能升到哪去呢?
对于这些指挥使,能给的就只有爵位了。可以给保州卫的朱勇、滦州卫的赵岩、津海卫的王杲、承河卫的章怀及永平卫的阿善奇伯爵。
至于常山卫、河间卫等指挥使,就给子爵。这样安排,泽生你觉得如何?”
萧令秋拱了拱手:“王妃的安排甚是恰当,朱勇、赵岩等人是最早跟随王爷起兵的,理应给予伯爵之位。
不过我们不应漏掉宣府卫和徒河卫,他们虽然没有直接参与起兵,但亦有戍卫边疆之功,也应给予爵位。”
宁王妃几人微微颔首。反正爵位这个东西,在这种时候已经不值钱了,只是个名头,完全可以慷朝廷之慨。
“这个没问题,另外泽生你还有什么其他想法,也一并提出来。”宁王妃说道。
萧令秋听此,脸上浮现出些许为难和纠结之色,随后咬了咬牙:“王妃,属下想改革兵制,撤掉世兵制,废除军户,改为募兵制。然后将军镇卫所的田地,分给军士。”
这话一出,宁王妃三人神情一怔。他们没想到,萧令秋一开口就是这么大的动作。随之三人都露出了截然不同的神色。
宁王妃黛眉微蹙,眼神仔细的打量着萧令秋的神情。她自然懂得废除世兵制,分田给军士带来的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萧令秋瞬间就能受到底层军士的拥戴。
张越听着萧令秋的想法,则是浓眉一挑,嘴角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李有仁却是微微低下了脑袋,眼珠子直转悠,在思索着什么。
“这世兵制运转了四五十年了,这一下子裁撤世兵制,废除军户,是不是有些太过草率了?”宁王妃蹙着眉头,神色有些犹疑。
军镇卫所的世兵制,传自于大齐末年的军屯田制度,后来被陈法先进一步巩固,形成了如今的军镇卫所制。这个制度最好的优点就是,军士的粮草高度自给。
军屯田最开始,军士的粮草不仅能满足自身,还能供应国库。到了军镇卫所制之时,亦能完全做到粮草自给。哪怕到了现在的元顺年间,卫所军士平时的粮草自给率依然高达七成。
萧令秋听着宁王妃有些不太赞同直接废除世兵制,便想着开口解释。谁知这时候的张越开口了:
“王妃,依臣之见,废除世兵制是良策。虽说军镇卫所,能保证粮草自给,但因为世兵制度给士兵带上了枷锁,导致士兵的屯田积极性一年不如一年。
此外每个卫所在一定程度上,都有不同程度的逃兵出现,这个现象越来越严重。边军卫所都还好一点,因为他们的饷银比较高,且管理严格。
可冀南地区的卫所,逃兵每年都在大量的增多。同时一些指挥使和千户已经有侵占军田之举了,这长久之下,军镇卫所必然糜烂,军士离心离德。
所以这改革兵制,早改不如晚改。趁此之际,还能笼络军心,振奋士气,完全是一举两得的良策。”
张越率先开口赞同萧令秋的想法,这其中或许有出于支持萧令秋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张越本人就是世兵制的受害者之一,对于世兵制的弊端,他深有体会。
世兵制决定了军户一辈子就只能当兵,哪怕死了,也得选一个儿子出来当兵,没有别的出路。这严重限制了士兵的上升渠道,同时也造成了军户士兵一直以来都是遭到歧视的一方。
许多人家嫁女儿,宁愿把女儿嫁给一些贫苦人家,也不愿意嫁给军户。因为军户,世世代代只能是军户,根本没有出头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