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改制分田

作品:《直播:兵临京城,主公你要退兵?

    随后李有仁也开口了,只见他神色大喜的说道:“改革兵制之法,确实是良策。不仅是一举两得,还是一举三得。裴庆手中有两三万人,这些人说是归属咱们宁王府,但实际上都是河北士族凑出来的,说是他们的私兵也不为过。


    一旦改革兵制,咱们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将裴庆手中的兵权全部收缴,那些士兵必然对咱们宁王府感恩戴德,这无疑是直接打断了河北士族的一只手。”


    宁王妃听此,原本蹙着的眉头缓缓舒展。以她的聪慧,不是不明白改革兵制的好处,她更多的是心里有个坎,有种不安全感。


    她是已经决定要将兵权交给萧令秋了,但是她又不想萧令秋一下子将兵权尽数掌握。


    这种心理有点像是一个年迈的老人,已经打算把家产给儿子了,但又舍不得这么多家产,只想着慢慢的让自己儿子接收家产,而不是一下子把家产全部给出去。


    这种心理来源于一种落差感,同时还有一种不安全感。老人担心自己儿子拿了全部家产之后,就不管自己了。


    “废除世兵制倒是可以,不过分田暂时就不必了吧。一旦分田,河北辽东的粮草怎么办?”宁王妃始终还是有一种士族思想,觉得田地这种东西,不能分给穷人。


    因为所谓的封建政治,就是让底层人保持在贫穷和饥饿的生死线上,只有底层人浑浑噩噩,愚昧无知和生不如死,那么才能保证上层人的特权。


    “王妃,分田是必须和废除世兵制同时进行。光废除世兵制,军户制度消除,那必然会造成大量的逃兵。我们需要用田地,将这些军士笼络在我们麾下。”


    萧令秋解释着。废除了世兵制,消除军户户籍,士兵在户籍上就获得了自由。可不分田的话,这些士兵依旧需要进行军屯田,那所谓废除世兵制,就只是做了个表面工作。


    同时,士兵在户籍上获得了自由,谁还愿意当兵啊,都会直接逃跑,要么开荒,要么沦为士族的佃户。


    听着萧令秋的解释,李有仁同样点了点头,对着宁王妃拱手道:“王妃,粮草问题短期内不用太担心。洛京还有大量的秋粮。同时给士兵分田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阶段税法的法子,来筹集粮草。


    比如分到土地的第一年,让这些士兵缴纳六成的税粮。第二年,缴纳五成。第三年,四成...以此类推,可在六年之后,让这些士兵的田地税粮,减免到和普通农户一样。


    这样一来,分到田的士兵,耕种的积极性必然大大提高,觉得日子越过越有盼头,而且他们还会对咱们感恩戴德。”


    六成粮税,其实是重税了。不过对那些士兵来说,并不是难以接受。因为给人当佃户,也需要缴纳这么多租子。北方地区还好,一般的大地主,租子在四成。


    可是在江南地区,因为耕地少和水田的缘故,佃户的租子甚至会高达七成。


    哪怕是自耕农,大乾王朝说是说三十税一,但因为包税制的缘故,地方上的豪强地主和官绅,会通过‘折变法’等手段,把自己的粮税强行摊派到自耕农的头上,导致自耕农所交的粮税都在三成以上。


    所以这第一年的六成粮税,重是重了点,但并不是不能接受。毕竟田地是属于这帮士兵自己的,而且粮税每年都在减少。眼看着日子会越过越轻松,士兵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


    宁王妃听着李有仁的收税法子,点了点头:“那目前我们有多少军田?你们觉得每人分多少田合适?”


    这种数据,张越和李有仁算是了然于心,随即张越说道:“根据先皇的划分,每个军镇卫所三分守城,七分耕种的原则,一卫所平均下来有二十万亩左右的田地。


    冀州之地有十三个地方卫所,有三百万亩的田地。但实际上的军田,因为这些年开荒的原因,要比这个田亩数多得多,预估超过五百万亩。”


    说是开荒,其实更多的侵占民田。以及一些指挥使和千户把卫所军士当私兵来用,大量的开荒,然后将开荒所得的田地,归在自己名下。


    “按照北地农户一家六口人来算,想要糊口至少需要二十亩田地。我们目前有三十万兵力,这还不算俘虏和工匠。”


    李有仁补充道。他说的糊口,仅仅只是不被饿死,同时无力承担赋税。在北地边镇这种地方,田地的产粮远不如南方地区,一家六口想要勉强过活,得需要三十亩。


    可是一家六口人,一年到头精耕细作,能拼命打理的田地,也就三十亩。这是生产力和粮食作物的限制。


    “那目前的军田根本不够分啊,另外士兵训练和战时,哪有精力打理田地?”宁王妃蹙眉道。


    对于这个问题,萧令秋早有准备,随后他拱手解释:“可以裁军,三十万兵力太过臃肿,难以负担。我们至少需要裁撤一半以上的兵力,可将其中的一部分兵力迁往辽东之地进行开发。裁下来的兵员,在战时还可以帮士兵耕种。”


    二十亩田地,在有六成粮税的情况下,根本难以养活一家人。所以这就需要副业的加持,而帮助士兵耕种,就是副业的一部分。


    同时,后续的盐、糖和烈酒的扬地建造需要人手;火器制造也需要人手,这都需要大量的劳力,能为这些裁掉的兵员提供副业收入。


    “辽东是个不毛之地,可以迁徙这么多人耕种了?此外,移民辽东的话,可是要直面靺鞨人的。”宁王妃神情疑惑的说道。


    “辽东是可以耕种的。辽东的辽泽经过百年来的寒潮,沼泽固化,加上人力开发,有着大量的沃土,适合耕种。至于靺鞨人的话,属下有信心将他们赶出去。”萧令秋信心十足的说道。


    辽泽是辽东和辽西中间的一处大湖,千年以前是一片汪洋沼泽,但因为气候原因、海水侵蚀加上不断的人力开发,辽泽的面积在不断缩小,留下了大量的黑土。


    只不过辽东苦寒,那些大量的黑土地无人开发。


    “嗯,靺鞨人确实不足为虑。但是裁军之后,那些将领该怎么办?此外还有大量的千户将领,也需要封赏。”宁王妃问道。


    想真正办成一件事,就是这样,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王妃,这个简单。分田裁军之后,这些士兵会依靠田地周围,自然聚集形成县府。我们可以让一些曾出身书香门第,有学识的千户,转任文官。”


    李有仁拱手笑道。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现在坑不够嘛,那就创造一些坑出来。一个富县差不多是一万户人,一个府平均是五万户人。


    裁军十余万,这就变相的创造了十余万户人出来。直接选那些千户出来当文官管理,正正好。甚至,还可以将这些千户,安排进现有的地方官里面,用来夺取士族在地方上的权利。


    有宁王府在背后支持,那些转任文官的千户,升职会相当快。


    “此法可行,那些有些学识的千户,还是更愿意当文官的。”


    张越点了点头,赞同道。武官向来被人瞧不起,能转任文官,那些千户哪怕是降品级都愿意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