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这是新科状元独有的殊荣
作品:《被诬科举舞弊?一篇六国论惊天下》 几位阁老轮流上阵,御书房内回荡着此起彼伏的诵读声。
最后,他终于点出了榜眼、探花。
这两人的文采其实比不上前面那些被淘汰者,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支持变法。
严党官员们松了口气
看来陛下心意已决,变法之事不可逆转……
徐杰难以接受这个结果,上前一步劝道:“陛下,此二人诋毁祖宗,妄议社稷,言辞激进,怎能位列三鼎甲?”
姬琰抬眼瞥了他一眼,眼中闪过一丝不耐:“朕意已决,卿休要多言。”
严颢见状,立即躬身道:“陛下圣明。”
赵汝城、刘文焕等严党官员纷纷附和:“陛下圣明。”
清流官员面面相觑,却不敢再多言。
殿试排名就这样在姬琰的乾纲独断下,尘埃落定。
之后的金榜排定,也因他亲自干预,那些主张因循守旧却水平更佳的考生,几乎都被扔到了三甲。
而那些观点激进、支持变法的考生,却因符合圣意,被提到了二甲。
清流官员们叫苦不迭,却也不敢违逆圣意。
这次科考结果必将引起轩然大波!
而受打击最重的,便是江南学子。
这些自幼熟读经史、擅长制艺的才子,大多出身士族,文章虽锦绣,却因固守祖制之论,名次一落千丈。
……
四月初四,殿试放榜之日。
天刚蒙蒙亮,陆临川就被舅舅用驴车拉着往皇宫赶去。
今日是大喜的日子,全家都会来长安左门看金榜。
舅舅送完他后,还要赶回去接母亲和舅妈他们……
宫门前,侍卫查验了陆临川的文书,恭敬地将他引入皇宫,带到一处偏殿。
几位太监早已捧着崭新的进士巾服等候在此。
陆临川仔细打量着这套服饰:深蓝色罗质圆领袍,前胸后背各缀方形补子,绣着云雁纹样;腰间系青色革带,垂着两条青色丝绦;头上乌纱帽两侧各插一朵金花。
这是朝廷赐予新科进士的礼服,象征着即将获得的功名。
换好衣服,陆临川跟随引导来到奉天殿外。
殿前广扬上已经聚集了许多士子,个个身着同样的进士巾服,神情激动。
过了今日,他们就彻底脱去布衣,换上朝服,成为朝廷命官中的一员,再也不是寻常百姓……
辰时三刻,礼乐大作。
鸿胪寺官员高声唱喝:
“新科进士入殿觐见——”
三百五十名士子排着整齐的队伍进入奉天殿。
奉天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面积约两千三百平方米,可容纳近两千人。
殿内金砖墁地,蟠龙金柱耸立。
众士子整齐列队,在鸿胪寺官员的唱引下,向皇帝行三跪九叩大礼:
一跪,三叩,起立;再跪,三叩,起立;三跪,三叩,起立。
礼毕,士子们依次退出大殿,在殿前的丹陛之下按名次列队,全体面朝西方站立。
此时,传制官双手捧着黄绢金榜,自奉天门经御道缓步而来,身后跟着八名锦衣卫校尉护卫。
他来到御道中央,高声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景隆三年四月初四,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故兹诰示。”
圣旨宣读完毕,传胪官开始唱名:
“第一甲,第一名,陆临川!”
大汉将军们齐声重复,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第一甲,第一名,陆临川!”
“第一甲,第一名,陆临川!”
“第一甲,第一名,陆临川!”
“……”
声音洪亮,在奉天殿内外回荡。
陆临川听到自己的名字,心头猛地一跳。
虽然早有预料,但当这一刻真正来临,他还是感到一阵头晕目眩。
之前中会元时,他能保持镇定,是因为那些考试文章全是原身写的,与他关系不大。
但殿试的文章却是他亲手所写,如今得了魁首,怎么能不激动?
这可是科举状元,是天下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最高荣誉!
陆临川深吸一口气,平复心情。
“状元郎,请上前。”
序班官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
陆临川整了整衣冠,迈步向前。
身后立刻传来一阵骚动。
赵明德和柳通十分高兴。
两人会试排名都不高,此刻分别站在靠后的位置,听到陆临川成为状元,都兴奋得想要起身欢呼。
怀远,真乃吾辈楷模!
而在不远处,顾宣、马伯远等江南士子的脸色却十分难看。
这样的结果,无疑是在疯狂地打他们的脸……
序班官引着陆临川上前几步,来到丹陛鳌头处。
这是新科状元独有的殊荣,谓之“独占鳌头”。
他此刻已彻底平复心情,神情变得从容自若。
序班官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寻常士子到了这个时刻,不是激动得语无伦次,就是紧张得手足无措。
这陆怀远竟能如此镇定,果真不凡……
传胪官继续唱名:
“第一甲,第二名,郑鸿远!”
陆临川余光瞥见一个身材瘦削的士子从人群中走出,步履沉稳地来到他身后。
此人约莫三十岁上下,面容清癯,眉宇间透着几分坚毅。
“第一甲,第三名,唐闵义!”
又一名士子出列。
此人年近四十,鬓角已见斑白,但精神矍铄,目光炯炯有神。
随着三鼎甲依次出列,跪在丹陛之下的众士子纷纷露出不解与困惑的神色。
这两人的名字他们都不熟悉,既非各地名士,也不是会试排前列的举子。
按理说,殿试三鼎甲多从会试前十名中选出,可眼前这三人,会试排名都在三十名开外……
唱名的声音还在继续:
“第二甲,第一名,赵成梁!”
“……”
随着一个个名字被念出,江南士子们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二甲前十名中,竟只有一人是江南士子,其余九人要么是北方士子,要么是西南士子。
这怎么可能?!
论学识,论文采,江南学子向来是首屈一指。
往年殿试,二甲前十名中至少有五六人出身江南,今年怎会如此反常?
“……”
“第二甲,第十六名,赵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