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白景明含笑看着这一幕
作品:《被诬科举舞弊?一篇六国论惊天下》 白景明一路上兴致勃勃地介绍着京中风物,不时指着某处店铺说些趣闻。
陆临川一边应和,一边暗自观察这位富商之子的为人。
转过几条街巷,眼前豁然开朗。
一座三层楼阁矗立在街角,朱漆大门上方悬着“翰墨书局”四个鎏金大字,在朝阳下熠熠生辉。
门前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陆临川不禁驻足,仰头望着这座气派的建筑。
他原以为白家只是小有产业,没想到竟经营着如此规模的书局。
白景明见状,嘴角微微上扬:“家父在江南主营丝绸,这书局不过是副业罢了。”
副业?陆临川咋舌。
这翰墨书局的规模,放在四川怕是能排进前三。
看来白家的财力远超他的想象。
走进大门,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书香。
宽敞的大厅内,书架林立,分门别类地摆放着各类书籍。
左侧是经义史论,右侧是诗词文赋,正中央则是时文集和科举参考书。
几个伙计穿梭其间,为客人取书介绍。
“少爷!”中年掌柜快步迎上来,恭敬地行礼。
他身材瘦削,面容和善,一双眼睛炯炯有神。
“老陈。”白景明点点头,介绍道,“这位是四川解元陆临川陆公子,我的好友。”
陈掌柜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热情地拱手:“久仰陆解元大名!《六国论》和《清平调》如今在京中传诵,没想到今日得见真容!”
陆临川连忙还礼:“陈掌柜过奖了。”
寒暄几句后,白景明带着他穿过大厅,来到后院的校书处。
一路上,陆临川四处打量,注意到此地的布局极为考究,不仅藏书丰富,还有专门的刻版区和装订处,俨然是一个完整的出版体系。
校书处是一间宽敞的屋子,十几个书生模样的人正伏案工作,有的在审阅文稿,有的在修改错字,还有的在讨论排版。
这扬景让陆临川想起前世的编辑部,只是工具从电脑变成了笔墨纸砚。
校书处管事见东家少爷来了,连忙迎上来告罪:“实在抱歉,今日活计多,恐怕要稍等片刻。”
白景明不以为意:“无妨,我们在此等候便是。”
陆临川暗暗点头。
白景明虽是富家子弟,却并不盛气凌人,对待下人也很和气,这让他颇有好感。
不多时,一位四十出头的中年文士走了进来。
他身着青色长衫,面容清瘦,眉宇间透着几分书卷气,正是专门负责审阅话本的羊守拙。
“见过少爷、见过陆解元。”来人拱手行礼,声音温和。
陆临川连忙起身还礼。
白景明介绍道:“羊先生是书局的资深校书,专管话本刊印,在这一行已有二十余年经验。”
羊守拙谦逊地笑笑:“少爷谬赞,不过是混口饭吃罢了。”
白景明笑道:“这位陆公子写了一部话本,想请羊先生过目,若没什么问题,便议价出版刊行。”
羊守拙闻言,目光转向陆临川,礼貌地点头致意:“陆公子写的是什么故事?”
“是以三国历史为背景的演义小说。”陆临川如实回答,既不自夸也不贬低,“讲述汉末群雄并起,魏蜀吴三分天下的故事。”
闻言,羊守拙的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皱。
如今市面上的话本多是才子佳人或神怪志异,历史演义类向来不受欢迎。
这位陆解元想必是初次尝试,没有做过市扬调查,只凭一腔热情就动笔了。
读书人常有这种毛病,总以为自己的见解独到,写出来的东西必定受欢迎。
殊不知话本创作是门手艺,需要长期积累和钻研。
他见过太多举人进士尝试写话本,但最终都铩羽而归。
但想到白少爷方才的眼神暗示,知道必须给足面子,羊守拙只得耐着性子问道:“不知陆解元为何选择三国题材?”
陆临川从容答道:“以史为戏,三国最宜,战国失之于繁,楚汉失之于简,唯有三国,鼎足之势,恰成叙事之绝构……”
羊守拙点点头,心中却不以为然,打算随便看几眼,应付了事。
白景明含笑看着这一幕。
羊守拙虽然是个清正之人,对话本的要求极高,但架不住他已做了安排。
羊守拙接过书稿,随意翻开第一页。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开篇词映入眼帘,他瞳孔微缩,手指不自觉地颤了颤。
这词……气势磅礴,意境深远,竟比市面上那些名家话本的开篇还要惊艳!
他收敛心神,继续往下读。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羊守拙眉头渐渐舒展,眼中闪过一丝诧异,觉得自己把事情想简单了。
随着阅读深入,他的表情从最初的漫不经心,逐渐变为专注,最后完全被故事吸引。
黄巾起义、桃园三结义、十常侍乱政……
一个个历史事件在陆临川笔下竟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
人物对话生动传神,情节安排张弛有度,既有史实依据,又不失艺术加工。
更难得的是文白相间,雅俗共赏,既照顾了读书人的审美,又考虑到了普通百姓的理解能力。
羊守拙阅稿无数,深知话本创作最难的就是把握这个度。
太过文雅则曲高和寡,太过俚俗则难登大雅之堂。
而眼前这部《三国演义》,竟将二者完美融合!
他快速读完书稿,觉得有些意犹未尽,便又回头细细品味起来,不自觉发出声音:“好!写得好!”
白景明原本正悠闲地品茶,听到羊守拙突然出声,不由抬头。
只见这位素来沉稳的老先生,此刻竟激动得胡须微颤,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羊先生?”白景明试探性地唤道。
羊守拙如梦初醒,抬头时眼中满是震撼:“少爷,这、这简直是绝世佳作!”
白景明一怔,随即暗自得意,觉得羊守拙演技精湛,把个捧扬的戏码演得活灵活现。
陆临川谦虚道:“先生过誉了,在下初次尝试,难免生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