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我原以为诗词是小道
作品:《被诬科举舞弊?一篇六国论惊天下》 “无妨。”陆临川指了指桌上的文稿,“我也找到赚钱的门路了。”
柳通这才注意到桌上摊开的稿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怀远,你在写什么?”
“话本小说。”陆临川坦然道,“以三国史事为蓝本,写来消遣,若能赚些润笔就更好了。”
柳通闻言一怔。
怀远从不看这些杂书,更别说写,看来这次真是被逼急了,才想出如此下策。
柳通心中暗叹,担心好友初次尝试,写出来的东西不堪入目。
“若虚兄帮我看看?”陆临川将稿纸递过去。
柳通接过,心中打定主意,无论写得如何,都要先鼓励几句。
可当他看到开篇那首《临江仙》时,顿时瞪大了眼睛。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他喃喃念道,越念越是心惊。
这首词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像是名家之作,可他却从未读过,难道……
“怀远,这首词是你写的?”柳通难以置信地问。
陆临川点点头,说起瞎话来脸不红心不跳:“随手写的,若虚兄见笑了。”
柳通惊诧无比:“你竟有如此诗才?!为何从前不见你显露?”
在他的印象里,怀远一向以经义策论见长,从不钻研诗词,也从未写出过佳作,何时竟有这般造诣?
“我原以为诗词是小道,便没有刻意钻研。”陆临川解释道,“如今要写话本,自然要讲究些文采。”
柳通连连感叹,迫不及待地往下读去。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开篇寥寥数语,便勾勒出宏大的历史脉络,将千年兴衰道尽,比他读过的任何史论都要精辟。
柳通越看越是入迷,完全忘记了时间。
他的表情时而凝重,时而惊叹,读到精彩处更是忍不住击节叫好。
不知不觉,柳通已读完了纸上所有内容。
他意犹未尽地抬头:“下面的呢?”
“还没写。”陆临川笑道。
柳通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怀远,没想到你还有这等天赋!”
“若虚兄过誉了。”陆临川谦虚道,“只是闲来练笔罢了。”
“练笔?”柳通瞪大眼睛,“这样的文章若只是练笔,那些专写话本的先生们怕是要羞死了!”
陆临川闻言暗喜。
看来《三国演义》在这个时代同样能引起共鸣,售卖出去应该不成问题。
有了这笔钱,不仅能解决燃眉之急,还能为今后的生活打下基础。
正当两人讨论得热烈时,门外又传来脚步声。
“怀远,若虚,你们在吗?”赵明德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陆临川连忙开门:“子谦兄来得正好。”
赵明德走进屋内,看到柳通手里拿着稿纸,好奇道:“在聊什么呢?这么热闹?”
柳通欣喜地挥舞着稿纸:“子谦,快来看!怀远写了三国话本!”
赵明德露出惊讶之色:“怀远会写话本?”
陆临川淡然一笑:“专研一个谋生之道罢了。”
赵明德接过稿纸,目光落在开篇词上。
他轻声念道:“滚滚长江东逝水……一壶浊酒喜相逢……都付笑谈中。”念完已是满脸震惊:“怀远,这首词……”
柳通抢着道:“正是怀远所写!我也很诧异,怀远竟有如此诗才!”
想了想,赵明德感叹道:“古人云,诗穷而后工,诚不我欺!怀远这番遭遇,倒是让心性豁达了许多。”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若没有历经牢狱之灾和生死之患,怎会看得如此通透?
赵明德怀着震惊的心情继续往下读。
他的表情逐渐从惊讶转为专注,最后完全被故事吸引,连呼吸都变得轻缓。
读到“桃园三结义’那段时,他甚至不自觉地念出了声:“‘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好!写得好!虽是杜撰,却也合情合理……”
陆临川和柳通相视一笑,静静等待他读完。
终于,赵明德放下稿纸,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怀远,你这文笔、这气势……”一时竟找不出合适的词来形容:“隐隐有大家风范了!”
柳通连连点头。
赵明德仔细端详着稿纸,继续夸赞:“文笔老练,叙事流畅,人物刻画生动。怀远,你何时练就的这般本事?”
陆临川谦虚道:“回忆三国史话,略有所得罢了。”
“这哪是略有所得?”赵明德笑道,“我看比那些专写话本的先生强多了!”
柳通笑道:“怀远,你这回可要出名了!”
三人相视而笑,气氛热烈。
赵明德忽然想起什么,从怀中取出一封信:“对了,怀远,你入狱期间,我曾给伯母写信告知情况。这是回信,昨日刚到,倒是忘了给你。”
柳通懊恼地拍了拍额头:“我竟没有想到这一茬!还好有子谦兄……”
陆临川接过信,心中感慨。
子谦兄做事确实周到,连这种细节都有所顾及。
他拆开信封,展开信纸。
原身的母亲也是读过书的,这是她的亲笔信。
纸上的字迹清秀工整,却透着一丝颤抖,显然写信时心情激动。
信是写给赵明德的,内容简短:
“明德贤侄:
“来信已悉,惊闻吾儿遭此大难,心如刀绞。贤侄奔走相助,老身感激不尽。吾儿自幼聪慧,品行端正,断不会行舞弊之事。老身已收拾行装,不日将启程赴京。纵千里迢迢,亦要亲眼见吾儿平安。家中事务已托付邻里照看,贤侄勿念。
“临川母手书”
陆临川读完,眼前浮现出一位慈母的形象。
母亲是乡中秀才的女儿,知书达理,温柔贤惠。
父亲早逝后,她独自抚养一双儿女,含辛茹苦供儿子读书,虽家境贫寒,却从不抱怨,总是以温暖的笑容面对生活。
柳通和赵明德也凑过来看信。
看完后,柳通惊讶道:“伯母要来京城?蜀中距京师极远……”
赵明德叹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