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不妨亲眼去看看
作品:《她只想种田摆烂,世子却总想造反登基》 “陈大人,”尤湘灵上前一步,声音坚定,“我能让这里的百姓不再挨饿受冻。您信吗?”
卫玉书接过话头:“大人不妨亲眼去看看。我们的村子就在那里。”
陈砚明沉默良久,终于缓缓点头:“好……那我就去看看,但是,我要将我的母亲送回去,我跟着你们走……”
卫玉书正要拒绝,却听尤湘灵开口应下了:“好啊。”
他不赞同看向她,尤湘灵却说:“大人既然愿意冒着生命危险跟随我们前去,我们自然也要给大人一些信任。”
陈砚明亦认真道:“二位放心,我绝非两面三刀之辈。”
“那么,走吧。”尤湘灵微微一笑,转身引路。
陈砚明将母亲安置在山上,山上树木形成的遮挡很快会消失,届时下人们自会将老夫人送回去。
下山路上,卫玉书故意落后几步,低声道:“大人可知为何这些年您屡遭排挤?”
陈砚明脚步一顿:“为何?”
“因为您太干净了。”卫玉书意味深长地说,“在这浑浊的官场里,干净反倒成了罪过。但若是换一个干净的官场,您必然如鱼得水。所以……要不要考虑一下?”
陈砚明猛地转身,却见卫玉书已经快步跟上尤湘灵。
他站在原地,官袍在山风中猎猎作响,久久不能平静。
………………
陈砚明跟随二人穿过蜿蜒的山路,远远望见村口,脚步不由得一顿。
“这……”他眯起眼睛,难以置信地望着眼前的景象——
村口几个孩童正在追逐嬉戏,清脆的笑声随风传来;田埂上,几位老人悠闲地晒着太阳;更远处,村民们正在田间忙碌,虽然作物才刚种下不久,但田垄整齐,土壤肥沃。
“大人请随我来。”尤湘灵引路道。
刚踏入村口,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丫头就蹦蹦跳跳地跑过来:“村长!”
她好奇地打量着陈砚明:“这位伯伯是谁呀?”
“这是县里的陈大人。”尤湘灵柔声道,“放学了吗?今天的《三字经》背会了吗?”
“会啦!”小丫头挺起胸膛,脆生生地背起来,“人之初,性本善……”
陈砚明怔怔地看着这一幕,连官袍被树枝勾住了都没察觉。
这时,一位白发老者迎上前来:“草民参见大人。”
“老丈不必多礼。”陈砚明连忙扶起老人,却发现对方手上竟拿着一本翻旧的《论语》。
“大人见笑了。”老者笑道,“老朽在学堂跟着夫子学认字,这是昨日的功课。”
“学堂?”陈砚明惊讶地望向尤湘灵。
在这个学识被垄断,所有学堂私塾开办都需要官府允准的时代,这个村庄里居然出现了官府未曾记载的学堂?
卫玉书指了指一栋建筑:“就在那边,大人要去看看吗?”
“自然是要去的。”陈砚明毫不犹豫点头。
尤湘灵与卫玉书遂带路至学堂。
学堂里传来朗朗读书声。
透过窗户,陈砚明看见二十多个人正襟危坐,最前排竟还有几个白发苍苍的老人。
讲台上,一位清秀的姑娘正在教大家写字。
“那是柳姑娘。”尤湘灵解释道,“如今由她接任教职。”
“村子里居然出了个读书人……”陈砚明尤有些不敢置信,“还是一个女子?”
尤湘灵张了张嘴,但最后没解释。
柳青荷曾经是员外的小妾,她在被员外强占的那些年里,不仅没有自暴自弃,反而借着员外的书房自学,学会了读书写字,渐渐的通晓诗书。
或许也正是借着书中世界的慰藉,她才能撑下来。
她很了不起。
但她的故事,尤湘灵却没有必要讲给别人听。
毕竟,哪怕是较为开明的现代世界,柳青荷的遭遇也会让她受到歧视。
人们往往会更乐忠于凝视她的清白与贞洁,而非她的成长与蜕变。
尤湘灵不说,陈砚明也没再问。
陈砚明转而注意到学堂墙上贴满了学生的习字,最显眼处挂着一幅字迹工整的《悯农》。
“这些……都是村民们写的?”
“正是。”卫玉书点头,“上至八十老翁,下至六岁孩童,只要愿意学的,都可以来。”
走出学堂,陈砚明又被引到田间。
眼前的景象更让他震惊——原本贫瘠的山坡上,整齐地种着各种新栽的作物。
虽然还未成熟,但长势喜人。
“这是……”
“大人没见过吧?这是土豆。”尤湘灵蹲下身,轻轻拨开土壤,露出刚发芽的嫩苗,“才种下半月,已经长这么高了。”
旁边地里,村民们正在给一片刚出苗的作物浇水。
陈砚明走近细看,只见嫩绿的幼苗整齐排列。
“这叫玉米。”一位农妇热情地解释道,“村长说,等秋天就能结出金灿灿的棒子!”
陈砚明俯身轻触嫩苗,手指有些发抖。
他站在田埂上,看着眼前这片充满希望的田地。
远处,几个孩童捧着新摘的野果跑过,银铃般的笑声在山谷间回荡。
“陈大人,”尤湘灵轻声道,“您觉得,这样的百姓生活,可还过得去?可比你在外面见到的好?”
陈砚明没有立即回答。
他缓步走到村口的水井边,看着清澈的井水中自己的倒影——曾经那个立誓要为百姓谋福祉的少年,如今变成了满脸倦容的中年人。
他初心不改,但又无能为力。
“我……”他声音沙哑,“想请教尤村长一些农事。”
“大人请说。”
正说着,一阵悠扬的钟声响起。
田里的农人、学堂的师生、织布的妇人们都放下手中的活计,朝村中央走去。
“这是……”
“议事钟。”尤湘灵解释道,“每日这个时候,大家都会聚在一起商量村务。大人要一起去看看吗?”
陈砚明整了整官服,郑重地点头:“好。”
夕阳西下,将众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陈砚明站在人群外围,看着尤湘灵站在晒谷场中央,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明日的工作安排、新作物的管护要点、学堂的课业安排……
没有争吵,没有谄媚,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着明亮的光。
很快,村民们渐渐安静下来,目光都聚焦在陈砚明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