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作品:《四合院:开局踹飞易中海众禽傻眼》 整条胡同里,都飘着一股子新木头的清香。
时不时还能听见“吱啦吱啦”的锯木头声,还有刨子推过木料时那顺滑的“唰唰”声。
何雨柱心里踏实,步子也轻快。
他按着师父说的,往里走,数着门牌。
“一、二、三……”
第三家,门口收拾得那叫一个利索。
墙根下,几摞木料码得整整齐齐,用油布盖着,一看就是懂行且爱惜家伙什的人。
院门没关,虚掩着。
何雨柱站在门口,冲里头喊了一声。
“请问,方卫国师傅在家吗?”
“谁啊?”
里头传来一个浑厚的男声。
紧接着,一个穿着跨栏背心,肩膀上搭着块毛巾的汉子从屋里走了出来。
这人得有四十多岁,个头不高,但身子骨结实得很。
一双手,满是老茧,指关节粗大,一看就是常年跟木头打交道的。
他上下打量了何雨柱一眼,眼神里带着点审视。
“我就是方卫国,你找我?”
“方师傅您好。”
何雨柱脸上挂着笑,不卑不亢。
“小子何雨柱,是丰泽园的王福亭王师傅,介绍我过来找您的。”
这话一出口,就跟按了个开关似的。
方卫国脸上那点审视,立马就烟消云散了。
他眼睛一亮,赶紧把肩上的毛巾拿下来,在手上擦了擦。
“哎哟!原来是王大厨介绍来的!”
“快进来!快进来!站门口干嘛!”
方卫国的态度,热情了不止一点半点。
他把何雨柱让进院里,又搬了个小马扎过来。
“坐,坐!”
“王大厨他老人家身子骨还硬朗吧?”
“硬朗着呢!”何雨柱笑着应道,“我刚从我师父那儿过来。”
“那就好,那就好。”方卫国点着头,给何雨柱倒了碗凉白开。
“说吧,小兄弟,王大厨让你来,是有什么活计?”
何雨柱也没客气,端起碗喝了一口,润了润嗓子。
“方师傅,是这么个事儿。”
“我家里那房子,老旧了,想拾掇拾掇。”
“我师父就说,这四九城里,木工活还得是您方师傅,手艺最地道。”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这话让方卫国听得心里舒坦,脸上也露出了笑意。
“王大厨捧我呢。”
“说吧,打算怎么弄?”
何雨柱放下碗,条理清晰地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我那是个正房,里头就一间大通屋。”
“我寻思着,能不能在里头打两个隔断,把这大屋分成三间小屋。”
“这样我跟我妹妹住着,也方便。”
方卫国听着,点了点头。
“这想法好,不赖。”
“接着说。”
“再就是,门窗都得换新的,现在这都是旧的,冬天漏风。”
“还有屋里的墙皮,都起壳了,得重新抹一遍。”
“另外,我妹妹住那个耳房,也得照着这路子,一块儿给修了。”
何雨柱一口气说完,看着方卫国。
方卫国摸着下巴,沉吟了片刻。
“你这想法,都想到点子上了。”
“隔断好打,门窗也好换,墙皮也不是什么大事。”
“就是这用什么料,得有个章程。”
“松木便宜,结实是结实,但容易走形。”
“榆木好,纹理漂亮,也耐用,就是价钱要高一些。”
何雨柱想都没想。
“用好的,用榆木的。”
“钱不是问题,主要是得住着舒坦,结实。”
方卫国又高看了他一眼。
这小子,年纪不大,办事说话透着一股子敞亮和果断。
“成!”
“不过这活儿,我光听你说不成,我得亲自上门去瞧瞧,量量尺寸,看看房梁屋架结不结实。”
“这叫眼见为实。”
“应该的,应该的。”何雨柱赶紧站起身。
“方师傅,那要不……咱们现在就过去?”
“行,你等我换件衣裳,拿上家伙。”
方卫国也是个痛快人,转身就进了屋。
没一会儿,他就换了件干净的蓝布褂子,背上一个帆布工具包,里面叮叮当当的。
俩人一路朝着南锣鼓巷走去。
到了四合院门口,何雨柱领着方卫国进了院。
正巧,阎埠贵拿着个小马扎,准备去院门口找人下棋。
一抬头,看见何雨柱领着个陌生人进来,那人还背着个工具包。
他推了推眼镜,心里那算盘珠子就开始拨动了。
“哎,柱子,这位是?”
“闫叔。”何雨柱客气地点了点头,“这位是方师傅,木匠,我请来家里看看,准备翻修房子。”
“翻修房子?”
阎埠贵一听,眼睛都瞪大了点。
翻修房子?那得花多少钱啊!
这傻柱哪来的钱?
他心里嘀咕着,脸上却堆着笑。
“好事,好事啊!房子是得拾掇拾掇,住着才敞亮。”
何雨柱没多搭理他,领着方卫国就进了自家屋。
方卫国一进屋,就把工具包放在了地上。
他没急着说话,先是背着手,在屋里转了一圈。
从东头走到西头,又从南头看到北头。
他时不时伸手敲敲墙壁,听听声音。
又仰着头,仔细看房梁的接口。
那眼神,专业又锐利,仿佛能看穿这墙皮屋瓦。
何雨柱就跟在后头,也不催,静静地等着。
他知道,这是手艺人在“相宅”。
过了足有十几分钟,方卫国才停下脚步,心里有了数。
“柱子,你这房子底子不差。”
“房梁是大料,没糟,结实着呢。”
“就是这墙,得下点功夫,门窗也确实该换了。”
他从工具包里拿出个卷尺和一本小本子,开始在屋里量尺寸,嘴里念念有词,在本子上写写画画。
“隔断从这儿起,到那儿落,正好能开个门……”
“这边留个窗户,采光好……”
“你妹妹那屋,顶上得加两根木檩子,再把瓦重新码一遍,不然下大雨容易渗水。”
他一边说,一边在本子上画着草图。
何雨柱凑过去看,虽然画得简单,但哪是门,哪是窗,哪是隔断,一目了然。
“方师傅,您真是行家!”
“就按您说的办!”
方卫国把所有尺寸都记好,这才收了家伙。
“成,活儿我心里有数了。”
他看着何雨柱,报了个价。
“料钱加工钱,我给你算个实在价。”
“你这正房带耳房,所有的活儿全下来,一共这个数。”
他说完,伸出了三根手指,三百万!
这个价格,在1951年,绝对算是一笔巨款。
但何雨柱心里清楚,好工好料,就值这个价。
更何况,这里头还有师父王福亭的面子在。
“没问题!”
何雨柱连价都没还。
他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打开,露出里面一沓崭新的一代人民币。
他数出二百万,递了过去。
“方师傅,这是定金,您先拿着买料。”
“剩下的,等活儿干完了,我一次性给您结清。”
方卫国看着那厚厚一沓钱,也是微微一愣。
他接过来,掂了掂分量,心里对这个半大孩子的实力,又有了新的认识。
“好小子,做事爽快!”
“你放心,这活儿,我给你干得漂漂亮亮的!”
方卫国拍着胸脯保证。
“最晚后天,我就带人过来开工!”
“得嘞!”
送走了方卫国,何雨柱站在空荡荡的屋子中央。
再过不久,这里就更像个家了。
正想着呢,门口传来了不速之客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