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 章 和镇长的第一次交锋!
作品:《权力巅峰之中央选调生》 人生在世,总要有那么一回,为了自己全力去拼搏。要么不做,要么全力以赴!
念头既定,他语气愈发恳切:“以后书记有任何指示,请随时吩咐,我一定坚决服从、全力维护镇党委的每一项决策!”
张志霖欣慰地点了点头,说道:“日久见人心!我要是像某些人一样,只顾捞钱,不为民做主,你这个纪检书记完全可以发挥作用,对我实施有效监督!”
顿了顿,他语重心长地说道:“瑞亮,乡镇纪检是基层权力监督的‘第一道防线’,是群众利益的‘守护者’、乡村治理的‘助推器’、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石’,你一定要聚焦主责主业,强化精准监督,联动群众力量,拓宽监督渠道,真正‘动起来、严起来、强起来’,才能为回水湾政治生态的持续净化筑牢坚实的纪律屏障。我建议你先掌握一些腐败线索,用的时候才有有备无患!”
“书记,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会马上动起来,有了进展在向你汇报。”
不知不觉间,两人已聊了一个多钟头,期间不时有干部探头出来,悄悄观察着书记办公室的动静。
镇人大主席杜峰轻手轻脚走进镇长办公室,压低声音道:“镇长,咱这书记很爱跟人聊天呀!昨天和任晓强聊了整整一下午,今天又和马瑞亮聊,快有两个小时了吧?”
李晓明眉头拧成个疙瘩,脸色阴得能滴出水来,冷哼一声:“不干正事,闲得蛋疼!老杜,你说任晓强到底怎么回事?”
杜峰重重叹了口气,指尖在桌面上点了点:“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墙头草靠不住呀!任晓强你还不知道?胸无大志,有奶便是娘,眼里只有庄稼地,三言两语就能被人忽悠走,张志霖肯定是对他做出了承诺!镇长,得赶紧想辙应对,再这样下去,回水湾要变天了!”
李晓明语气发沉:“他是书记,找人聊工作是名正言顺,你说怎么弄?”
杜峰说道:“那几个项目能上马了,只要咱们能顺利拿下,干部们自然明白,回水湾到底是谁说了算。要不然,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行,你管协调,把项目资料整理好。我找他谈,尽快召开党委会,把项目定下来。”
五点左右,李晓明走出办公室,打算去和张志霖谈事。可瞅了一眼,发现马瑞亮还在里面,便又回了办公室,脸色很不好看。
下午六点,副镇长任晓强急匆匆的赶回镇政府,直接去了镇长办公室。
进门后,他自顾自的倒了杯水,猛灌两口后气喘吁吁地说道:“镇长,机械找好了,价格比去年还低一些,夏粮抢收工作马上就能启动。”
李晓明正心里有火,他冷冷的看了一眼任晓强,不耐烦地说道:“谁安排的工作,你找谁要钱去!”
任晓强忙说:“镇长,天气预报说下周有雨,张书记要求立即启动夏粮抢收工作,要不然老百姓会受到损失……”
“他们自己的麦子,难道离了镇政府就不会收了?” 李晓明 “啪” 地合上文件,声音陡然拔高,“镇政府又不是保姆,没闲钱替他们租机械,更没这个义务!再说上级压根没下拨这笔款子,你多跑几个村吆喝吆喝就行了!”
“镇长,去年你还拨了五万……”
“去年是去年,今年情况不一样了,财政吃紧,没钱就是没钱!”李晓明把脸扭向窗外,语气硬得像块石头。
任晓强攥着空水杯的手紧了紧,满肚子的话堵在喉咙口,最终只化作一声悻悻的叹息,转身退出了办公室。
刚出来,他就撞见张志霖,身后跟着纪检书记马瑞亮。
“晓强,机械协调好了?”张志霖脸上带着笑意,眼角盛着关切。
任晓强梗着脖子,一肚子委屈全写在脸上:“都谈好了,可刚跟镇长汇报,不批经费。”
“走,辛苦了一天,先吃饭,就到昨天咱们去的那家饭馆。”
三人并肩穿过镇政府大院的梧桐树荫,身影渐渐消失在门口。这一幕,恰好被办公室里转身的李晓明透过玻璃窗看得一清二楚。他眉头拧成个疙瘩,心里像塞进了团浸了油的棉絮,又闷又躁,一股无名火 “腾” 地窜了上来。
出了镇政府,张志霖给任晓强宽心:“明天让机械进扬,立即启动夏粮抢收。至于经费,你就不要管了,我来想办法,大不了去跟县长要!”
任晓强感叹道:“书记,我替村民感谢你!咱能帮一点,农民的开支就能减少一点,土疙瘩里刨食太不容易了,忙活了一年根本挣不了几个钱!”
“所以,我们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千方百计帮群众解难,真心实意为民谋利,发展产业才是硬道理。晓强,你这个管农业的副镇长,要在土地‘增收’上下功夫,发展特色农业。只要方法对路,我在人、财、物上给你做好后勤保障!”
任晓强嘴上不说,但心里想的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经过这几天的观察,回水湾的干部们渐渐看出些门道:新来的书记好像不是个任人拿捏的软柿子,已经不动声色地“笼络”了好几个党委委员。大家都在暗自观望,想看看镇长会如何“发力”。
第二天清晨,张志霖刚用过早餐,缓步走回办公室,还没来得泡茶,镇长李晓明便推门走了进来。
“书记,过来跟你商量几件事。”说完,李晓明大大咧咧地坐在沙发上,还翘着个二郎腿。
张志霖面带微笑说道:“正好,我也有几项工作要给你交代一下!”
仅两句话,一、二把手的位次已然分明。张志霖那句 “交代”,不软不硬地提醒着对方,你只是我的副手!
身份是组织给的,李晓明无奈道:“请书记指示!”
张志霖坐在办公椅上,正色道:“你是‘老乡镇’,一定明白农业生产有严格的季节性,‘夏收、夏种、夏管’是全年生产的关键节点,夏粮抢收的进度直接影响后续秋粮种植。而且从农民的‘钱袋子’到家家户户的‘米袋子’,都与之息息相关。
最近天气多变,是汛期、雷雨高发期,若不及时抢收,暴雨、大风可能导致小麦倒伏、麦穗发芽,或因连续阴雨使籽粒霉变,直接造成减产甚至绝收。
因此,镇党委、镇政府必须全力支持夏粮抢收工作,既要在经费上给予充分保障,更要主动靠前服务,为农户打通堵点、破解难点,确保颗粒归仓。
晓明,夏粮抢收不是简单的‘收粮食’,而是与群众的收入、口粮、生活成本乃至农村稳定深度绑定的‘民生大事’。抢的是时间,保的是收益,稳的是民心!”
都上升到如高度了,李晓明自然不好明着拒绝。他略一思忖,苦笑着回应:“书记,夏粮抢收确实很重要,镇政府会提前对接粮食收购点,畅通销售渠道,避免农户‘卖粮难’。只是这经费保障…… 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你可能不清楚,目前镇里外债将近 3000 万,账户上能动用的经费只剩 20 来万,维持日常运转都捉襟见肘。单是这个月底要付的米面油、蔬菜水电、办公耗材这些硬性开支,就有 30 万的缺口,我正为这事愁得睡不着觉,根本没有余力保障夏粮抢收的经费!”
这个态度在意料之中,张志霖没有气恼,反而平静地说道:“3000万的债务,我这个当‘掌柜’的得认真研究一下,完了你让会计把债务报表给我拿一份。至于夏粮抢收经费,我去跟县长要把,就算磕头,我也得把这个钱给要回来!”
话都说成这样了,李晓明只能点头答应。
接着,他说道:“书记,现在镇上有两个项目要抓紧实施:一是集镇改造项目,以水、电、路、气、暖等基础设施为基础进行改造升级,对沿线进行维修和铺油,计划投资800万;
二是创建省级林业生态示范镇,计划实施五千亩,对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项目概算投资3500万。
这两个项目是我去年协调下来的,资金来源都是上级拨款。县委张书记非常关注‘省级林业生态示范镇’项目,对项目建设亲自做了相关指示;组织部长王玉龙前段时间,专门视察过集镇改造项目,也提出了‘明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