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 章 拉拢分化

作品:《权力巅峰之中央选调生

    任晓强略一思忖,问道:“书记,租赁机械需要费用,要不等镇长批了经费,我再去找机械?”


    张志霖摆了摆手,语气不容置疑:“当前正值麦收关键时期,最近天气又不太好,抢收工作要立即启动!这项工作由你全权负责,钱的问题你无需考虑,但机械调度和农资供应必须保障到位。涉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不论花多少钱我都认!”


    乡镇干部整天跟群众打交道,最懂百姓的难处,其实不少人是有良心的,想为老百姓做点事,任晓强就是这样的人。


    他打小在农村长大,对庄稼人有着打心底里的亲近。最近镇上人事变动,主要领导无暇顾及工作,眼看着天气要变化了,夏收工作还没启动,他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就算之前,书记、镇长眼里只有煤矿和工程项目,对农业工作敷衍塞责、漠不关心。每次都是他死缠烂打,才要从领导的指缝里“抠” 出一点点资金来贴补农业,早就身疲力竭了。


    如今得了书记实打实的支持,任晓强顾不了那么多,毫不犹豫地说道:“书记,请你放心,我会立即开展工作,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扎实做好服务保障,提高抢收工作效率,最大限度保障种粮群众收益。”


    谈完夏粮抢收,张志霖刻意询问了许多农业方面的工作,任晓强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两人不知不觉就聊了一个多小时。


    看到天色渐黑,灶上也收拾停当,张志霖笑着说道:“今天跟你这个‘老农业’学了不少,我是第一次到基层工作,现在是两眼一抹黑,就算想为老百姓做点事,也找不到头绪,以后你可得多提真知灼见、多建睿智之言。我的原则是,只要是有利于群众的事、有利于发展的事,再难不畏难、再多不怕多、再小不嫌小,都要一件件办好!”


    接着,他起身说道:“耽误你吃饭了,今天我请客,咱去外面吃点好的,回水湾哪家饭馆比较有特色?”


    任晓强忙说:“咱们这有家梁记饭店,菜品口味地道,价格实惠。书记,今天必须我请!”


    “走,能在一起工作本就是缘分,谁请都一样!”


    二人有说有笑的从办公室出来,朝着街上走去。


    这一幕,让很多干部摸不着头脑,很快便有人给镇长“通风报信”。


    李晓明一听就怒了,他自认为很支持任晓强的工作,这“狗日的”怎么一下午就“更换门庭”了?


    第二天刚上班,张志霖在副书记梅诗扬、副镇长任晓强、农经站站长马东的陪同下,调研夏收工作。


    来到集屯村,张志霖走进小麦种植基地,揉开麦穗,仔细查看小麦饱满度,与村干部、种粮群众深入交谈,详细了解小麦抢收、烘干晾晒、收储、价格等情况,叮嘱任晓强和村干部,一定要加强统筹、精心组织、科学调度,做到应收尽收、应收快收。


    同时,他还强调,要压茬做好后续工作,组织做好烘干晾晒,用好省财政粮食烘干专项补贴资金。全体干部要下沉一线、靠前指挥,全力以赴抢时间、抓进度,确保“三夏”生产顺利开展。


    镇长李晓明到了单位后,准备找任晓强好好说道说道,但万万没想到,人家直接跟张志霖下乡去了。


    他顿时怒不可遏,心里大骂任晓强忘恩负义,好好的人不当,去当张志霖的狗。


    人心这东西就是如此微妙,一旦生了嫌隙、结了隔阂,再想回到从前那种亲密无间、融洽和谐的状态,往往比登天还难。


    临近中午,张志霖回到了镇政府,任晓强却没跟着回来。按照领导的指示,他已经赶往县里调配机械,夏粮抢收工作必须马上启动。


    午饭后,张志霖把目标“投向”纪检书记马瑞亮和副镇长赵宇,这两人是前任书记周桐提拔起来的干部,理论上属于可以争取、能够拉拢的对象。


    不是有那么一句话: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按梅诗扬的说法,周桐和李晓明因“分赃不均”,关系闹得非常僵,手底下的“人马”也是泾渭分明、各自为政。


    张志霖目前面临的窘境是,没人来给自己汇报工作。哪怕是以前站在镇长对立面的领导,如今也都按兵不动,个个行事愈发谨慎,显然都在观望风向。


    坐等不是办法,下午上班后,张志霖让文书把纪检书记叫来,他要了解全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马瑞亮接到“召唤”后,在办公室来回踱步,一时拿不准该如何应对。


    磨蹭了五分钟,他终究还是硬着头皮走到书记办公室门口,抬手敲门前,还下意识地朝隔壁镇长办公室的方向瞟了一眼。


    进门后,马瑞亮说道:“书记,你找我?”


    张志霖抬头说道:“瑞亮,坐下说,喝水自己倒。”


    “不用,在办公室刚喝了几杯茶。”


    等他落座后,张志霖开门见山:“你是纪检书记,负责纪检监察、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干部效能、机关作风等工作,监督镇内党员干部行为,维护党的纪律和规矩。


    乡镇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涉及惠民资金发放、乡村工程建设、集体资产处置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领域,易滋生‘微腐败’,我想详细了解一下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尤其是群众反映强烈的腐败问题。”


    马瑞亮有所准备,他递给了张志霖一份文件,汇报道:“书记,这些是上级反馈的19个问题,其中落实上级政策方面问题有5个,群众举报问题9个,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方面问题5个。全镇共制定针对性整改措施42条,已完成整改15个。”


    张志霖看着文件说道:“问题这么多,好像没处理几个人呀?”


    马瑞亮稍显尴尬,回道:“书记,这些问题都比较好整改,其实是上级部门‘分配’的任务,不完成不行。”


    张志霖又问:“有没有自主查办案件?”


    马瑞亮摇了摇头说:“乡镇纪检监督力量薄弱,难以形成有效监督。再加上熟人社会阻力,腐败形式隐蔽,这两年确实没怎么办案。”


    张志霖语重心长地说道:“乡镇权力虽‘微’,却直接涉及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领域,从扶贫资金、低保发放,到土地流转、集体资产处置,再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惠农政策落实等,每一项都与农民的衣食住行、生产生活紧密相关,最容易滋生腐败。


    下一步,你要围绕工程和民生领域,畅通举报渠道,鼓励群众对‘吃拿卡要’、虚报冒领,围标串标、偷工减料等行为举报。通过实打实查处一批典型案件,遏制基层权力滥用,保障惠民政策落实,着力铲除基层腐败土壤,提升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的满意度。”


    这就是一把手的优势,可以站在全局的高度,给每位班子成员安排工作,这是组织赋予的权力,就算你背地里阳奉阴违,明面上必须服从组织安排。


    马瑞亮回道:“好的书记,我会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通过‘制度 + 监督 + 教育’多管齐下,抓一批典型案例,着力铲除基层腐败土壤,为基层治理提供坚实保障。”


    工作交代完毕,张志霖话锋一转,与他推心置腹:“瑞亮,可能咱们有些干部会觉得,挂职干部只‘挂’不‘管’,讲一些无关痛痒的话,明哲保身,做不得罪人的‘老好人’,混得一团和气、你好我好大家好,成为了可有可无的‘道具人’,混个一两年就拍屁股走人。


    我要说的是,这种想法大错特错!我是土生土长的河东人,只要在回水湾多待一天,就会担起一天的责任。对于任何腐败行为,我绝不会袖手旁观,必定会坚决清除‘害群之马’,确保基层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此外,根据《选调生管理办法》,选调生挂职期满后,原则上需返回原单位工作。若个人有留任地方的意愿,经所在单位同意,也可留任基层,近几年这样的实际操作案例比比皆是。


    我是从农村出来的,更愿意为乡亲们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既然选择了永安,我就打定主意要在这里扎下根来。挂职期满后,我会明确向组织提出,继续留任永安,而且我有信心能成。


    当然,这话是你我的“交心”之言,你心里有数就行,一定别往外传。”


    这其实是他和马洋、焦炜早就合计好的对策 —— 打消干部们最大的顾虑。


    毕竟,没人愿意跟着一个迟早要走的 “过客” 混。即便两年后真的离开,那也是后话,眼下最关键的是先把大家的心稳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