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硬把铁轨掰成钢筋,大力出奇迹!
作品:《抗战:让你修枪,你把团长吓跪?》 水泥厂那边,在彼得罗夫和王涛的“梦幻联动”下,项目进展一日千里。
苏联专家组被现代项目管理思想彻底激活,爆发出惊人的能量,整个工地变成一台高速运转的精密机器。
看着那张每日更新、代表着各项任务稳步推进的横道图,陈更旅长嘴角的笑意就没停过。
他甚至已经开始盘算,等水泥厂一投产,除了炮台,还得给旅部修个新的指挥所,顺便把各团的营房也翻新一遍。
然而,他这份好心情没能维持多久,就被林川的一盆冷水浇了个透心凉。
“旅长,水泥的问题解决了,但下一个更要命的问题来了。”
旅部临时作战室里,林川铺开了一张新的图纸,正是他亲手设计的永久性防空炮台结构图。
“根据我的计算,要让炮台能硬扛住小鬼子两百五十公斤级航弹的直接命中,光有高标号水泥还不够。”
“每一座炮台的混凝土结构里,最少需要二十吨高强度钢筋作为骨架。”
林川的语气平静得像是在宣布今天的天气。
“六座炮台,就是一百二十吨。”
“多……多少?”
刚才还一脸惬意的陈更,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
旁边正抱着茶缸子,美滋滋盘算着怎么从程瞎子手里把炮台指挥权抢回来的李云龙,一口滚烫的热茶直接喷了出来,烫得他原地跳脚。
“一百二十吨?!钢筋?!”
李云龙的嗓门震得屋顶的灰尘簌簌往下掉。
“林川,你小子拿钢材当饭吃呢?!你知道一百二十吨钢能干啥吗?”
“那是咱们兵工厂一个月的全部钢产量!能造多少炮弹,多少枪管!”
“你他娘的要把咱们全旅一个月的口粮,全都埋到地底下当石头骨头?!”
李云龙是真的急了。
在他眼里,钢材就等于子弹和炮弹,是战士们的命。
把这么多钢埋进土里,这比让他李云龙吃亏还难受。
陈更的脸色也变得异常凝重。
他不像李云龙那么激动,但他心里那本账算得更清楚。
兵工厂那台五吨电弧炉,就算人歇炉子不歇,一天撑死也就四五吨合格钢水。
一百二十吨,确实是整个兵工厂一个月的命根子。
如果真这么干,意味着接下来一个月,前线的弹药补给将彻底断绝。
“林川同志,这个数字……不能再减减了?”陈更的声音有些沙哑。
林川摇了摇头,手指敲了敲图纸上密密麻麻的结构线,表情前所未有的严肃。
“旅长,不能减。”
“这是我反复计算过的最低标准。”
“钢筋混凝土,钢筋是骨,混凝土是肉。没有足够强壮的骨头,光有一身肥肉,小鬼子的重磅航弹砸下来,照样是个粉身碎骨的下场。”
“这……”
陈更一时语塞。
“他娘的,难道真要咱们把吃饭的家伙都当柴火烧了?”李云龙烦躁地来回踱步,一双牛眼死死瞪着图纸。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气氛中,林川再次开口。
“当然,要是拿我们自己炼的优质炮钢去做钢筋,那确实是天大的浪费。”
“我可舍不得。”
李云龙和陈更猛地抬头,两双眼睛齐刷刷地钉在林川脸上。
“你有办法?”陈更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
“嗯。”
林川点点头。
“我有个‘土办法’。”
他走到地图前,拿起红蓝铅笔,在根据地周边的几条铁路线上一一画下记号,动作又快又狠。
“咱们根据地周围,小鬼子占着的铁路线可不少。”
“这些铁轨,不都是现成的优质钢材吗?”
李云龙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你的意思是……去扒铁轨?”
他一拍大腿,“这个俺老李在行啊!不就是搞破坏嘛,保证给它扒得一根不剩!”
“不,不是搞破坏。”林川笑着摇了摇头,“是就地取材。”
他收起笑容,眼神里透出一股骇人的光。
“我的计划是,发动总部和各分区部队,想尽一切办法,不管是缴获还是破坏,把鬼子的铁轨给咱们弄回来。废旧的也行!”
“弄回来之后,切割成合适的长度,送进加热炉烧红。”
“然后,用咱们那台五百吨的水压机,配上特制的模具,把它强行压成大致的棒状。”
“最后一步,”林川加重了语气,“把它送进彼得罗夫他们正在安装的那台万能轧机里,趁热直接轧制成咱们需要的,直径二十五毫米的螺纹钢筋!”
此言一出,满室皆寂。
硬生生把铁轨掰弯了当钢筋用?
陈更的呼吸也停顿了一瞬。
他脑海里飞速闪过林川过往创造的那些奇迹:水泥机床、土法磨削、望天猴……
这个年轻人,似乎总能用最不合常理的思路,解决最棘手的难题。
“好!”
陈更猛地一拍桌子,巨大的响声把李云龙都吓了一跳。
他双眼放光,死死盯着林川,“就这么干!”
“这个方案,我亲自上报总部!我相信总部一定会全力支持!王林亭!”陈更转头对门外大喊。
旅部政委王林亭快步走了进来:“到!”
“你立刻组织所有运输力量,把咱们后方仓库里之前缴获的所有废旧铁轨,不管好坏,全部给我想办法运到兵工厂来!一天之内,我必须看到第一批铁轨!”
“是!”
王林亭虽然一头雾水,但还是挺胸立正,领命而去。
陈更的目光再次回到林川身上,带着前所未有的信任和期许:“林川同志,剩下的,就看你的了!”
“保证完成任务!”
研究所的临时办公室里,周平和彼得罗夫正围着那台刚刚完成初步组装的万能轧机图纸,激烈地讨论着什么。
当林川把他的“铁轨变钢筋”计划和盘托出后,彼得罗夫的反应比李云龙还夸张。
“!”
彼得罗夫一声咆哮,俄语单词像子弹一样砸出来。
“Это безумие! This is madness!”
这位苏联总工程师的胡子都翘了起来,他挥舞着手臂,蓝色的眼睛里满是惊骇。
“林川同志!你这是在违背工程学最基本的常识!”
“铁轨钢是高碳钢,是为了高硬度和耐磨性设计的!它的延展性和韧性,根本不适合作为建筑钢筋使用!”
“用五百吨的压力强行改变它的形状,会极大地破坏其内部的金属晶相结构,产生无数我们无法预料的内应力!”
“这样的‘钢筋’,是脆弱的!是危险的!它比普通的铁条好不了多少!”
彼得罗夫的声音震耳欲聋,他感觉自己毕生所学的知识,都在被林川这个疯狂的想法无情地践踏。
然而,一旁的周平听完,却出奇地没有附和。
他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镜片后的双眼闪烁着思索的光芒。
他沉默了许久,才缓缓开口:“彼得罗夫同志,理论上,您说得完全正确。”
“但理论,并没有把我们的五百吨水压机和林所长的‘土办法’计算进去。”
他看向林川,眼神里带着一种技术狂人特有的兴奋。
“在高温和绝对的力量面前,材料的特性并非一成不变。”
“如果锻压的温度和压力控制得当,再通过轧机进行二次塑形,理论上是可以在破坏原有晶相结构的同时,引导它重组成一种新的、更适合我们需求的结构。”
“这是一个我们从未涉足过的领域,但……我愿意接受这个挑战!”
周平的语气斩钉截铁。
“请把设计锻压模具的任务交给我!我立刻组织人手进行计算和绘图!”
彼得罗夫呆呆地看着周平,又看了看一脸平静的林川,他忽然觉得自己像个闯入了疯人院的正常人。
一个敢想。
一个居然还敢干!
林川拍了拍彼得罗夫的肩膀:“彼得罗夫同志,你的任务同样艰巨。我需要你和你的团队,在三天之内,让这台万能轧机能够正常运转起来。我们没有时间了。”
看着林川那不容置疑的眼神,再看看已经埋头在图纸上疯狂计算的周平,彼得罗夫长叹了一口气,最终无奈地点了点头。
“好吧……既然你们中国同志都这么有信心,我们布尔什维克也不能落后。”
“三天!我保证这台机器能吼起来!”
三天后,在兵工厂后山的一片空地上,一条堪称简陋却又无比粗犷的联动生产线,奇迹般地搭建完成。
一头是几座临时砌成的、冒着滚滚热浪的加热炉。
中间是那台如钢铁巨兽般盘踞的五百吨自由锻造水压机,旁边是周平团队呕心沥血设计出的、造型古怪的锻压模具。
末端,则是彼得罗夫团队刚刚调试完毕,还在散发着机油味的万能轧机。
陈更、李云龙、周平、彼得罗夫……所有人都屏息静气地站在这里,等待着见证奇迹,或者见证一场昂贵的失败。
“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