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莫斯科的最后抉择
作品:《抗战:让你修枪,你把团长吓跪?》 最终,那满腔的怒火与不甘,都化作一声悠长的叹息,抽走了他全身的力气。
他整个人垮了下来,重重跌坐回椅子上。
“我……需要向莫斯科汇报。”
他的声音干涩嘶哑,每个字都像是从喉咙里硬挤出来的。
“这件事,完全超出了我的权限,我无法决定。”
林川脸上的冰冷瞬间消融,仿佛刚才那个决绝的身影只是幻觉。
他悠然端起茶杯,吹了吹热气,语气温和得像个邻家书生:“当然可以,彼得罗夫同志,我们理解。兹事体大,是该慎重。”
陈更也笑呵呵地接话:“是啊是啊,大事不急。来,彼得罗夫同志,喝茶,喝茶。别为这点小事,伤了同志间的和气嘛。”
李云龙也收起了那副随时准备掀桌子的凶相,挠着头皮,嘟囔了一句:“就是,多大点事儿,谈不拢拉倒,反正吃亏的又不是咱。”
三人一台戏,话说得滴水不漏。
彼得罗夫却感觉自己像个被当众戏耍的小丑。
他们递过来一个台阶,却把那份足以压垮一个国家的抉择,原封不动地,又推回给了他和遥远的莫斯科。
他再也待不下去,失魂落魄地起身,对着陈更和林川僵硬地点了点头。
他领着同样脸色灰败的团队,脚步沉重地离开了。
看着那群老毛子萧瑟的背影,李云龙终于憋不住了。
“林老弟,你他娘的……真牛!”
他一巴掌狠狠拍在林川的肩膀上,力道之大,让林川疼得直咧嘴。
“老子这辈子,就没见过这么谈生意的!把那帮眼高于顶的老毛子,拿捏得死死的!屁都不敢多放一个!”
“你小子,刚才可不是这么想的。”陈更瞥了他一眼,笑骂道,“是谁一听没坦克,急得上蹿下跳,跟猴似的?”
李云龙那张黑脸瞬间涨成猪肝色,嘿嘿傻笑起来。
“那不是……那不是俺老李脑子没转过弯嘛!”
“现在我懂了!坦克算个球!哪有让老毛子给咱建兵工厂来得实在!林老弟这招,叫……对,釜底抽薪!高!他娘的实在是高!”
林川揉着发疼的肩膀,笑了笑,眼神却很平静。
“旅长,老李,这事还没完。”
“真正的关键,在莫斯科。”
陈更深以为然,脸上的笑意退去,神色变得凝重:“是啊。就看克里姆林宫里的那些大人物,有没有这个魄力,吞下我们这份‘不平等条约’了。”
……
与此同时,彼得罗夫的驻地,空气压抑得能拧出水来。
所有苏联专家围着电台,每个人的脸上都交织着愤怒与屈辱。
“总工程师同志!这是勒索!赤裸裸的勒索!”一个年轻工程师涨红了脸,声音都在发抖,“不给核心图纸,只派人‘指导’?我们岂不是成了他们的学徒工?我们的生产线,不就成了他们的人质?!”
“没错!这是趁火打劫!”
“我们应该立刻终止谈判!向共产国际控诉他们!”
一声声控诉在房间里回荡。
彼得罗夫却一言不发,一双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盯着桌上那份设备清单,和那份记录着近炸引信恐怖性能的战报。
“都给我闭嘴!”
他猛地一拍桌子,一声怒吼压下了所有嘈杂。
众人被他吓了一跳,瞬间噤声。
彼得罗夫通红的眼睛扫过每一个人,声音压抑得发颤:“你们以为我不知道这是勒索?你们以为我心里很痛快吗?”
“但是你们告诉我!”
“除了接受,我们还有别的选择吗?!”
他抓起那份战报,狠狠摔在桌上,纸张散落一地。
“二十七架!十五分钟!二十七架重型轰炸机就这么没了!”
“你们谁能用书本上的理论给我解释一下?!”
“如果!我是说如果!德国人的斯图卡,像今天一样,成群结队飞临莫斯科上空,我们拿什么去挡?用我们红军战士的血肉吗?!”
“这项技术,是救命的药!现在药就在眼前,唯一的代价,是我们的尊严!”
彼得-罗夫的声音嘶哑,最后几乎变成了咆哮。
“跟苏维埃的存亡比起来,我们工程师这点可笑的尊严,算个屁!”
整个房间,鸦雀无声。
是啊,跟即将到来的战争相比,跟千千万万同胞的生命相比,这点技术上的屈辱,又算得了什么?
许久,彼得罗夫才喘着粗气,慢慢平复。
他走到电台操作员身边,语气不容置疑。
“立刻接通莫斯科,最高军事委员会,紧急专线。我要亲自向斯大林同志汇报。”
电波承载着关乎国运的抉择,飞向克里姆林宫。
彼得罗夫用最客观,最冰冷的语言,复述了整个过程。他将林川的条件,尤其是最后那条“不转让核心技术”的底线,原原本本地汇报上去。
电波的另一头,是长久的沉默。
那沉默,仿佛能冻结人的灵魂。
不知过了多久,一个沉稳威严的声音终于响起,不带任何感情,却带着钢铁的质感。
“彼得罗夫同志。”
“到!”彼得罗夫猛地挺直了脊背。
“你的汇报,委员会都听到了。”
“关于中国同志的条件,我们经过了讨论。”
“现在,我向你下达最终指令。”
彼得罗夫屏住了呼吸,心脏狂跳。
“第一,原则上,接受他们的全部条件。包括那份设备清单,以及‘技术指导’的合作方式。”
听到这里,彼得罗夫浑身一松,但紧接着的第二条指令,让他神经再次绷紧。
“第二,你和你的团队,任务改变。从谈判代表,转为学习者。你们的任务,不是争论,不是抱怨,而是去看,去学,去记!用你们的眼睛,把他们制造引信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都给我死死地刻在脑子里,印在图纸上!”
“第三,”那个声音顿了顿,变得无比凝重,“告诉我们的中国同志,我们同意了。但我们也有一个条件:在我们的生产线建成并稳定产出前,他们必须以成本价,每月向我们提供至少五百枚成品炮弹!”
“这是命令,也是我们最后的底线。”
“明白了吗?”
“是!我明白了!”彼得罗夫大声回答,眼中却闪过一丝复杂的光。
他明白了。
莫斯科的大人物们,比他想象的更加果决,也更加狠辣。
他们吞下了这份屈辱的条约,但同时,也给自己上了一道保险。
先拿成品应急,解燃眉之急。
再派人去“偷师”,想尽一切办法,把这只会下金蛋的母鸡,连窝都给端回来!
挂断通讯,彼得罗夫转身,脸上的颓丧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冷酷的平静。
“同志们,准备一下。”
“我们去见我们的中国朋友。”
“去告诉他们,莫斯科,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