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全世界独一份的价码
作品:《抗战:让你修枪,你把团长吓跪?》 “决定未来战争胜负的战略级技术……”
“淘汰下来的二手机床……”
两个词组在他脑海里反复冲撞,让他头晕目眩。
他无法反驳。
林川说的,是冰冷的事实。
近炸引信的恐怖价值,已由那二十七架坠落的轰炸机残骸做了最血腥的证明。
它足以改写整个防空作战的历史。
面对日益逼近的德国战争阴影,苏维埃对这种救命技术的渴求,深入骨髓。
而他要求的那些工业设备,清单确实骇人。
可对于苏维埃这个庞大的工业帝国而言,那不过是从庞大肌体上割下的一小块肉,甚至不会伤筋动骨。
许多设备,正随着工业升级,在乌拉尔山脉后方的仓库里静静生锈。
用一堆“废铁”,换一项能决定国家存亡的、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尖端技术。
这笔账,三岁的孩子都算得清。
冷汗,从彼得罗夫的毛孔里钻了出来。
他这才惊觉,从谈判开始,自己的呼吸、心跳,乃至思考的节奏,都被眼前这个年轻得过分的中国人牢牢掌控。
对方不只在技术上将他碾压,在谈判桌上,更是将他的人性与欲望,拿捏得死死的。
他以为自己是来“施舍”与“援助”的救世主。
可现在他看清了,自己分明就是个揣着金条上门求药的病人,一个没有任何讨价还价余地的病人。
“林总工程师……”
彼得罗夫的声音干涩得像是要裂开,他试图做最后的挣扎。
“您提出的设备清单,范围太广,价值也太高了,这已经远远超出了我的权限。”
“而且,您也亲口承认,这项技术的生产极为困难,成功率低得令人发指……”
“没错。”
林川坦然点头,顺着他的话,却走向了另一个方向。
“正因为它困难,成功率低,我们才更需要这些设备。”
他摊开手,脸上的表情,是那么的理所当然。
“有了你们的炼钢设备,我们才能炼出合格的炮钢,来制造更稳定的弹体和零件,而不是用缴获的铁轨和钢盔去回炉,那是在赌命。”
“有了你们的高精度机床,我们才能让零件实现标准化,把成功率从百分之一,提升到百分之十,甚至更高。“
”而不是靠我们最好的老师傅,趴在车床上用一辈子磨损的眼睛去对准刻度,那不是生产,那是消耗。”
“有了你们的电工实验室,我们才能对引信进行精确的测试和改进,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能拜托漫天神佛,祈祷它在战扬上不要失灵。”
“彼得罗夫同志,”林川的语气变得语重心长,像个循循善诱的老师。
“我们这是在帮你们,也是在帮我们自己。只有我们的工业水平上去了,才能为你们提供更多、更好、更稳定的救命引信,不是吗?”
“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这番话,如同一张无法挣脱的逻辑之网,将彼得罗夫牢牢困在中央。
他所有的质疑,都被对方轻描淡写地化解,并转化成对方要求更多的、更坚实的理由。
彼得罗夫的视线,下意识地扫过桌旁的另外两人。
陈更旅长,始终笑呵呵地端着茶杯,眼神里的欣赏与支持,毫不掩饰。
那个叫李云龙的莽夫团长,虽然脸上还挂着没捞到坦克的肉痛,但此刻看向林川的眼神,已经从之前的兄弟情,变成彻头彻尾的敬畏。
彼得罗夫彻底明白了。
今天,在这张桌子上,林川一个人,说了算。
他身体里所有的力气仿佛都被抽空,最后只能做出唯一的选择。
“林总工程师,您的条件,我原则上……接受。”
他艰难地吐出这几个字,感觉像签下一份决定未来国运的条约。
“但是,此事过于重大,我必须立刻向莫斯科汇报,请求最高统帅部的最终裁决。”
“当然。”林川微笑着点头,“我们等您的好消息。”
他心里清楚,这事,成了。
在法西斯的铁蹄面前,苏联人比他更急,他们没有时间,更没有资格拒绝。
“不过,”林川话锋陡然一转,眼神也随之变得锐利,“彼得罗夫同志,丑话要说在前面。”
“什么?”彼得罗夫刚刚放下的心,又猛地悬了起来。
“这项技术,我们可以合作,甚至可以‘帮助’你们建立生产线。”
林川的眼神变得无比严肃,仿佛在宣告一条不容更改的铁律。
“但是,我们不会直接转让完整的核心技术图纸,以及全部的工艺文件。”
“为什么?!”
彼得罗夫像被踩了尾巴的猫,瞬间从椅子上弹起!
“没有图纸和工艺,我们怎么生产?!”
“我们会派人去‘指导’。”
林川慢悠悠地吐出几个字,却像一座大山,压在了彼得罗夫的脊梁上。
“我们会提供部分非核心部件的图纸,并且,我们会派出我们最优秀的技术员,手把手地,教你们的工人如何组装,如何调试。”
这是林川早就定下的底线。
作为穿越者,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国与国之间那冰冷的丛林法则。
近炸引信,这只领先时代几十年的金丝雀,必须被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给设备,是让老大哥帮自己打白工,建立自己的工业基础。
给成品,是在关键时刻,拿捏他们的战略命门。
但要是把能下金蛋的母鸡直接送人?
那是傻子才会干的事。
彼得罗夫僵在原地,他没想到对方在占据所有优势后,还藏着这最致命的一手!
釜底抽薪!
这简直是釜底抽薪!
不给核心图纸,只派人“指导”?
那意味着,这条生产线的命脉,将永远被中国人攥在手里!
他们想什么时候教,就什么时候教;想教多少,就教多少。
哪天合作不愉快了,直接把人一撤,那苏维埃倾尽资源建成的生产线,瞬间就会变成一堆毫无用处的废铁!
“这……这绝对不行!”彼得罗夫的声音都变了调,“这不符合技术转让的国际惯例!我们必须得到完整的技术资料!”
“那就没什么好谈的了。”
林川的脸色瞬间冷了下来,干脆地坐下,端起茶杯,不再看他一眼。
“彼得罗夫同志,看来我们的合作,只能到此为止。”
陈更适时地叹了口气,语气里满是恰到好处的惋惜:“哎呀,这可真是太遗憾了。我们还想着,和老大哥并肩作战,为世界反法西斯事业多做点贡献呢。”
李云龙虽然脑子转得慢,但也看懂了眼下的形势,这是谈崩了!
他“噌”地一拍桌子,铜锣嗓子又响了起来。
“不换就不换!有啥了不起的!”
“没了张屠户,还不吃带毛猪了?林老弟,走,咱哥俩喝酒去,不跟这老毛子磨叽!”
三个人,一个比一个强硬,一个比一个干脆。
所有的压力,如同泰山压顶,瞬间全部回到了彼得罗夫一个人身上。
他看着眼前这三个态度决绝的中国人,手脚一阵冰凉。
他知道,这不是虚张声势。
他们,是真的敢不换。
因为他们手里攥着的,是全世界独一份的价码。
而自己,或者说自己身后的苏维埃,才是那个跪在地上,有求于人的一方。
彼得罗夫的嘴唇剧烈地哆嗦着,喉咙里像被灌满了滚烫的铅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他知道,他必须做出选择。
一个可能会影响苏联未来天空归属的,沉重选择。
他死死地盯着林川,试图从那张年轻而平静的脸上,找出哪怕一丝一毫的动摇。
但是,他彻底失望了。
林川的眼神,平静得像一潭深不见底的湖水,里面映出的,只有他自己那张写满了无助与绝望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