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军令状!三个月内,生产线必须响起来!

作品:《抗战:让你修枪,你把团长吓跪?

    空气瞬间变得无比沉重。


    李云龙不嚷了,刘振华也不说话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林川身上。


    这个问题,太现实,也太致命。


    他们没有时间。


    战争,最缺的就是时间。


    林川迎着陈更锐利的目光,没有丝毫的退缩。


    他平静地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一个人的耳朵里。


    “旅长,一个月。”


    “什么?”陈更一愣。


    “一个月后,第一条生产线,也就是‘八一式’马步枪和配套子弹的生产线,可以全线投产。”


    林川的语气斩钉截铁,不带一丝一毫的犹豫。


    “只要人手和材料到位,一个月后,我们每天都能生产出五十支全新的‘八一式’,和两万发配套的高精度子弹。”


    他顿了顿,又抛出一个更惊人的数字。


    “至于75毫米步兵炮的生产线,周期会长一些,因为涉及大型部件的铸造和加工。”


    “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


    “三个月后,我们每个月,都能稳定生产出十门‘一式步兵炮’,和足够装备它们的炮弹。”


    山洞里,落针可闻。


    李云龙张大了嘴,想说什么,却发现喉咙里干得发不出声音。


    一个月?三个月?


    这小子是在说梦话吗?吹牛不上税是吧?


    从一堆破铜烂铁和一帮泥腿子兵开始,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建立起四条现代化武器的生产线?


    别说是他李云龙,就是把德国、美国的专家请来,恐怕也不敢夸下这样的海口!


    “林川,这不是开玩笑。”


    陈更的声音无比严肃。


    “这是军令状。你说出口的话,是要负责任的。”


    “我负责。”


    林川的回答,依然是这三个字。


    他知道,在别人看来,这是天方夜谭。


    但只有他自己清楚,他有这个底气。


    这个底气,来自于他脑海中那个“红色军魂”系统。来自于他身为21世纪军工专家的知识储备。


    更来自于他独创的,那套被周平顾问称为“邪道”的“土法黑科技”体系。


    “好!”


    陈更猛地一拍桌子,双眼中爆发出惊人的光芒。


    “我就信你一次!赌上我陈更的脑袋,赌上整个三八六旅的家当,陪你疯一次!”


    他做出了决定。


    一个足以改变整个华北战局的,疯狂的决定。


    “但是,你如何做?”


    刘振华在旁边,问出所有人心中的疑问,他相信林川有信心完成,还是忍不住担心,‘八一式’马步枪项目是三个月见样品,而这却是一个月量产。


    “这不是变戏法。你要造生产线,就得有造生产线的机器。我们没有那些高精尖的‘工作母机’,拿什么去造?”


    “谁说我们没有?”


    林川微微一笑,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


    “我们没有,但我们可以自己造。”


    他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飞快地画着草图。


    “政委,您看。这是制造步枪枪管最关键的设备,深孔钻床。我们没有,但我们可以用‘混世魔王’那台镗床,加上一个特制的导向套和加长钻杆,来代替它的功能。”


    “还有这个,加工膛线的‘拉床’。看着复杂,其实动力核心就是平稳的大推力。我们可以用水压机来做动力,配合我们自己研磨的‘拉刀’,效率比德国的专用机床也慢不了多少。”


    “还有子弹生产线,最核心的是这台‘多工位压力机’,用来冲压弹壳。它的原理很复杂,但我们可以把它拆分成五个独立的工序,用五台我们自己改造的螺旋压力机来完成,我再设计一套定位夹具,保证每道工序的精度,一样能用!”


    林川的声音在山洞里回荡。


    他没有讲什么高深的理论,他讲的,全都是在现有条件下,如何用“土办法”去实现“洋效果”的具体方案。


    一个又一个匪夷所思,却又逻辑严密,环环相扣的“魔改”思路,从他口中说出。


    李云龙听得云里雾里,只觉得自家那个傻大黑粗的兵工厂,在林川嘴里,变成一个什么都能变的“万花筒”。


    他凑到刘振华耳边嘀咕:“老刘,我咋一句都听不懂,但就觉得他娘的特厉害呢?”


    而周平顾问和王涛,则是越听眼睛越亮,呼吸越发急促。


    他们是内行。


    他们能听懂林川这些方案背后,所蕴含的,那种对现代工业原理天马行空而又精准无比的理解和运用。


    这不是“土办法”。


    这是在简陋条件下,对工业制造的极限压榨和创新!


    这是一种艺术!


    “够了!”


    陈更听得心潮澎湃,他猛地一挥手,打断了林川的“技术讲座”。


    “我不用听这些!我只要结果!”


    他转过身,对着身后的参谋和传令兵,下达了一连串雷厉风行的命令。


    “传我命令!从现在起,林川同志还是‘前线技术支援司令部’总指挥!研究所的一切人事、物资调用,无需再向我汇报,由他全权决定!”


    “传我命令!从新一团、七七二团、独立团,以及旅部直属队里,给我抽调!把所有认识字的,会摆弄机器的,手巧的战士,全部抽调出来,交给林所长!三天之内,五百人必须到位!”


    “传我命令!这次棺材谷缴获的所有战利品,除了药品和粮食,从一颗子弹到一辆卡车的轮胎,全部拉到研究所去!谁敢私藏,就地枪毙!”


    “还有!”


    他看向李云龙和刘振华。


    “你们两个,新一团从现在起,只有一个任务!那就是给林川当好后勤部长和警卫部长!他要人给人,要枪给枪,要吃的给吃的!研究所周围的警戒,给我提到最高级别!一只苍蝇都不准飞进去!”


    “是!”


    李云龙和刘振华轰然应诺,脸上写满了兴奋和决然。


    李云龙心里更是乐开了花,当警卫部长,这不就是说,这兵工厂以后还是他李云龙罩着的嘛!


    命令,如同一阵旋风,迅速席卷整个三八六旅。


    刚刚从血战中走出来的战士们,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又投入到一扬新的,更加宏大而艰巨的战斗中。


    一扬与时间赛跑,与敌人赛跑的,工业建设大会战!


    山谷里,沉寂许久的研究所,再一次变得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一车又一车的物资,从战扬上源源不断地运来。一队又一队的战士,脱下军装,拿起锤子和铁锹,变成热火朝天的建筑工人。


    在林川的规划下,整个山谷被重新划分。


    枪械一车间,弹药一车间,铸造车间,锻压车间……一座座崭新的厂房地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拔地而起。


    整个根据地,都变成一台高速运转的战争机器。


    而林川,就是这台机器的大脑。


    他站在指挥山洞里,看着眼前这片沸腾的景象,心中也充满豪情。


    但他知道,光有热情和人力是不够的。


    要实现他吹出去的牛,还需要最核心的东西——技术图纸。


    他深吸一口气,在脑海里对系统下达了指令。


    “系统,我要兑换!”


    【请选择您要兑换的科技。】


    “【步枪枪管制造及膛线加工全套工艺(进阶版)】!”


    【检测到宿主已拥有基础版,升级至进阶版,包含‘深孔钻床’、‘卧式拉床’全套设计图纸及制造工艺,需消耗贡献点3000点。】


    “兑换!”


    【叮!兑换成功!扣除贡献点3000点。】


    “【7.92毫米毛瑟步枪弹全自动生产线(全套图纸及工艺)】!”


    【该科技包含‘多工位弹壳冲压机’、‘底火自动装填机’、‘火药自动装填机’、‘弹头压合机’等核心设备图纸,可实现每分钟300发子弹的生产效率。兑换需消耗贡献点5000点。】


    “五千点?”林川心里一抽,肉疼得厉害。真黑啊!辛辛苦苦打飞机赚的五千点,转眼就没了一大半。


    但他知道,这笔钱必须花。自动化生产线,是解决效率和质量问题的唯一途径。


    “兑换!”


    【叮!兑换成功!扣除贡献点5000点。】


    一瞬间,两股庞大而精密的信息流,如同决堤的洪水,涌入他的脑海。


    无数复杂的机械图纸,严谨的工艺流程,在他眼前缓缓展开,每一个螺丝,每一个齿轮,都清晰无比。


    林川的眼睛越来越亮。


    有了这些,他的计划,就从“可能”变成了“一定”!


    他看了一眼自己剩余的贡献点:5550点。


    还够用。足够他应付接下来的突发状况。


    他拿起笔,开始在巨大的图纸上,将脑海中的蓝图,一笔一笔地绘制出来。


    山谷外,第一批从各部队抽调来的战士,已经集结完毕。


    他们大多衣衫褴褛,脸上带着硝烟和疲惫,但眼神里却透着一股茫然和好奇。


    他们不知道自己被调来干什么。


    但是看着眼前这个热火朝天的巨大工地,听着山谷里传来的号子声和机器的轰鸣,每个人的心里,都悄然种下了一颗名为“希望”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