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三辞三让该准备了

作品:《大明:逆父!请叫朕成祖永乐大帝

    东宫正殿的青铜鹤形灯盏吐着幽幽火光,将朱棣的影子拉得老长。


    他刚送徐妙云回寝殿安胎,龙涎香的余味还萦绕在袖间,转过九枝屏风,就见裴进步像根青竹似的立在殿中央。


    裴进步早已在殿内等候多时,见太子驾到,立即躬身行礼:“臣裴进步,拜见太子殿下。”


    朱棣漫不经心地"嗯"了一声,径自走向主座。


    黄花梨木的扶手被他摩挲得发亮,这是三个月前才换的新椅——比太子规制的座椅宽了三寸,扶手雕的也不是寻常蟒纹,而是五爪金龙。


    "大半夜的,裴卿倒是勤勉。"朱棣端起茶盏,发现是冷的,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


    裴进步立刻抢上前接过茶盏,从袖中掏出个珐琅小瓶,倒出几片雪芽。殿角阴影里突然闪出个小太监,捧着红泥火炉无声跪地。不过弹指间,新沏的君山银针已氤氲着热气呈到朱棣手边。


    "说吧,又出什么幺蛾子了?"朱棣吹开浮叶,茶汤映出他微微眯起的眼睛。


    裴进步突然撩袍跪地,玉带扣碰在金砖上"铛"地一响:"请殿下屏退左右。"


    朱棣执盏的手顿了顿。窗外恰有惊雷滚过,初夏的暴雨来得急,豆大的雨点已经开始砸在琉璃瓦上。他摆摆手,侍从们如潮水般退去,最后离开的老太监反手关上殿门时,铜锁咬合的声响格外清脆。


    "现在可以说了?这么谨慎,所为何事?"朱棣放下茶盏,青瓷底托与紫檀案几相触,发出"咔"的一声轻响。


    裴进步深吸一口气,拱手道:“殿下,您先前定下两月后登基的计划,臣已命制造局加紧赶制您的衮冕和太子妃的凤袍,三百绣娘两班倒,日夜不停,如今已近完工,最多七日便可全部备妥。”


    朱棣眉梢一挑,眼中闪过一丝讶异:“这么快?”


    裴进步点头:“殿下登基乃天下大事,臣等不敢懈怠。”


    朱棣沉吟片刻,缓缓道:“既然衮冕快做好了,那登基的流程,也该开始准备了?”


    裴进步立刻道:“正是!殿下,您不是灵前继位,而是陛下禅位,按照礼制,必须有三辞三让之礼,方能彰显天命所归。”


    “三辞三让?”朱棣轻笑一声,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父皇怎么可能写禅让诏书?”


    他太了解朱元璋了。


    当初玄武门之变,他逼着朱元璋写下册封自己为太子的诏书,已经让老头子恨得咬牙切齿。


    如今朱标已死,朱元璋心中怕是更加愤懑,怎么可能再写禅让诏书?


    已经没有什么能够拿来威胁朱元璋的了。


    裴进步目光闪烁,低声道:“殿下,若陛下不写……”


    朱棣眼神一冷,盯着他:“不写,又如何?”


    裴进步咬了咬牙,声音压得更低:“若陛下不写,殿下亦可……灵前继位!”


    啪!


    朱棣手中的茶盏重重落在桌上,茶水溅出几滴,他盯着裴进步,眼中寒光乍现:“裴爱卿,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孤有点听不懂啊。”


    裴进步立刻跪伏在地,额头贴地:“殿下!臣等日夜期盼殿下早登大宝,以正宸极,若陛下执意不肯禅位,那……”


    他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意思已经很明显,如果朱元璋不肯写禅让诏书,那就让他驾崩,然后朱棣直接灵前继位!


    朱棣深吸一口气,缓缓靠回椅背,手指轻轻摩挲着茶杯边缘。


    “裴爱卿,你看,又急。”他语气平淡,但眼神却深不可测。


    裴进步额头渗出冷汗,但仍坚持道:“殿下,臣等只是为殿下考虑!国不可一日无君,殿下早日登基,方能稳定朝局!”


    朱棣沉默片刻,忽然问道:“登基大典的钱,够吗?”


    裴进步立刻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喜色:“有!商部有钱!户部尚书也早已准备妥当,只待殿下登基!钱的事情殿下您不用操心,您直管登基就是了。”


    朱棣眯了眯眼:“哦?户部尚书也知道?”


    户部也有钱了?


    裴进步点头:“殿下放心,朝中重臣,皆心向殿下!”


    朱棣轻轻敲击着桌面,目光深邃。


    殿内一时寂静无声,只有窗外微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


    良久,朱棣终于开口:“三辞三让的流程,先准备着。”


    裴进步大喜:“臣这就去安排!”


    朱棣抬手制止:“慢着。”


    裴进步一愣:“殿下还有何吩咐?”


    朱棣盯着他,缓缓道:“禅让诏书的事,孤自有打算,孤先去见见父皇再说,如果他不想体面,那孤只能帮他体面了。”


    他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孤不希望听到任何风声。”


    裴进步浑身一颤,连忙叩首:“臣明白!”


    朱棣挥了挥手:“去吧。”


    裴进步躬身退下,殿门再次关闭。


    朱棣独自坐在殿内,目光深沉地望着窗外的天空。


    “父皇,您会怎么选呢?”


    他低声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


    裴进步离开,朱棣也起身去了乾清宫。


    乾清宫的琉璃瓦在夕阳下泛着血色光芒,朱棣站在宫门外整了整衣冠,龙涎香的气息早已散去,取而代之的是萦绕在鼻尖的苦涩药味。


    "殿下,陛下今日精神不济,怕是……”安权涛佝偻着腰,声音压得极低。


    朱棣抬手打断:"孤知道。"


    殿门吱呀开启的声响格外刺耳。


    "老四来了,太子当够了?来逼咱退位来了?嗯?"朱元璋的声音像砂纸磨过青石。


    朱棣自顾自的来到朱元璋的太师椅旁坐下。


    “真是知子莫若父啊,不过父皇有句话说错了,儿臣不是来逼的,是来请父皇写下禅让诏书的。”


    朱元璋听到这话,冷笑一声,“写?不可能!咱告诉你,咱绝不禅位给你!除非咱死了,否则你别想名正言顺!”


    朱棣叹了口气,“好吧,既然父皇不愿意安享晚年,那儿臣就只能成全父皇了,灵前继位也不是不行,无非是晚点而已。”


    “弑兄杀侄还不够?你还要弑父?老四,你就真不怕遭天谴吗?举头三尺有神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