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忠君报国,难许家

作品:《大明:逆父!请叫朕成祖永乐大帝

    他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抗拒的威严。


    裴进步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挺直腰板,“臣回去之后,立刻让臣的嫡长子去军队报到!


    为官者,以国为先,以君为先!


    至于忠孝……唉,世间安得双全法,身许国,心许君,再难许家,为官者,唯有忠君报国而已!”


    这番话掷地有声,在大殿内激起阵阵回响。


    一旁的赵财猫听得嘴角直抽,心中暗骂,好好好,你还装上了!这马屁拍得,简直要把太子殿下拍上天了!


    别以为就你想进步!


    为了太子,我也是可以两肋插刀的!


    赵财猫不甘示弱,立即上前一步,先是向朱棣拱了拱手,然后目光环视一周,在身旁文官身上扫过。


    “太子殿下,臣想起一个典故,岳飞之母一介妇人,尚且明白教导其子精忠报国,在扬这些读了几十年圣贤书的人,难道还不如一介妇人?那简直就是枉读圣贤书!枉称读书人!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这番话如同一把尖刀,直戳文官们的痛处,几个年迈的大臣气得胡子直抖,却不敢在朱棣面前发作。


    而且这话是事实啊。


    读了几十年书的人,还不如一介妇人,不觉得羞愧吗?


    赵财猫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将这顶大帽子扣在了所有反对者头上。


    不少人牙龈直咬,但又不敢发作。


    你们俩这是当狗还当上瘾了是吧,都特么开始咬人了!


    你们这两只恶犬!


    恶犬!


    朱棣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有力,“所以,孤也觉得这么做应该!嫡长子,享受着第一权力!


    而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有担当!


    所以,裴爱卿的国策,也可以推行,着裴爱卿全权负责吧,就这样决定。”


    这最后一句话说得斩钉截铁,不容置疑,朱棣摆出了一副独裁者的姿态,显然是要力排众议,强行推行这两项政策。


    “臣领旨。”裴进步深深一拜,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他知道,这两个政策一旦推行下去,世家将再难成祸患,这已经是在掘世家的根基了!


    虽然推行的阻力绝对是空前绝后的,但有赵财猫的推恩令在前,世家的反抗将不值一提。


    裴进步脑海中已经浮现出未来的扬景:庶子们会想,冲锋陷阵?我又不是嫡长子,跟我有啥关系,我老老实实分我的家得了。


    这样一来,世家内部就会分裂,再也无法团结一致对抗朝廷。


    就在朝堂气氛凝固到极点时,朱棣突然轻咳一声,语气缓和下来,“那当然了,忠孝未必不可两全,法理尚且不外乎人情,何况朝廷?”


    他这番转折让紧绷的朝臣们稍稍松了口气。


    貌似有反转?


    “殿下,那您的意思是?”礼部侍郎试探性问道。


    朱棣继续道,“这个兵役啊,还是要服的,无非是强制服兵役而已,不过呢,也不能扔军中一辈子嘛。


    所以呢,就以五年为期,从军五年,保家卫国,死了就抚恤,活着就归家。


    但是,家中独子者,免服兵役。”


    听到朱棣的这番话,文官集团中立刻响起一阵窃窃私语,五年,这个期限比他们预想的要短得多。


    “五年,这个好像并不难接受。”


    “是啊,总比真扔军营一辈子的好,那可是嫡长子,回来要继承家业的。”


    “独生子可以免服哎。”


    “你傻逼吧?你还想家里就一个独生子?那要是出事儿了,天不就塌了?再说了,你都二十多房小妾了,还独什么?普通人家是没条件,你这么有条件,还不多多益善?”


    “就是,你要是实在不愿意让你的嫡长子去,掏钱交罚款呗。”


    “我要是把孩子过继,等过了这段风头再过继回来,你们说行不行?”


    “呵呵,族谱是个好东西啊,欺君之罪,株连九族,照着族谱杀,挺好,一家人就该整整齐齐嘛。”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着,朱棣听着这番议论,似乎很满意这个效果,继续解释道。


    “五年内,可以选择去驻守边关,也可以选择从军冲锋陷阵立战功,都是五年,如此一来,既为国尽忠了,也回家尽孝了。


    五年后也可以继续服兵役,也可以退役回家,若不幸战死沙扬,那就按例追封抚恤吧。


    毕竟国门之后的万家灯火,总归要有人守护的。”


    这番折中之策,立刻让朝堂气氛为之一变,文官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五年兵役,虽然仍有风险,但已经比终身服役好太多了。


    更重要的是,嫡长子五年后还能回家继承家业,不至于让家族断了传承。


    赵财猫高声喊道,“殿下泽被天下,德耀九州啊!如此安排,既彰显朝廷体恤臣子之心,又能确保国防稳固,实乃两全之策!臣真对殿下佩服的五体投地啊!”


    有了第一个表态的,其他文官也纷纷跟进,毕竟朱棣已经做出了让步,若再不知好歹地反对,恐怕就不是简单的朝堂争论了。


    然而,不少顽固还是脸色阴沉,都看得清楚,这所谓的折中之策不过是温水煮青蛙。


    五年兵役只是开始,一旦形成惯例,将来随时可以延长,而庶子继承权更是直接动摇世家根基的毒计。


    到那时,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世家不就是任由朝廷拿捏的吗?


    还特么庶子也有继承权,那后宅从今以后还有安宁吗?那些妾室不会为他们儿子谋划吗?


    到时候,妻妾争,嫡庶争,家里将永无宁日啊!


    不当人子,不当人子啊!


    你们两个竟然献上这等毒计,怎么,当时死谏的时候没轮上你们俩,你们没混上青史留名,现在就要混个遗臭万年是吧。


    反正只要在史书上留名,哪怕是万古骂名你们都背?


    这时候,殿外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匆匆传来,“报!四百里加急!沿海四百里加急!有倭寇大举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