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朱棣:破门!

作品:《大明:逆父!请叫朕成祖永乐大帝

    坤宁宫,这座象征着帝国母仪天下的宫殿,此刻却像一座孤岛,被肃杀与绝望的潮水紧紧围困。


    朱棣身披染血的黄袍,他身后,是徐达和一众如狼似虎、杀气腾腾的甲士,沉重的脚步声踏碎了宫苑的宁静。


    坤宁宫那两扇厚重的朱漆宫门,紧紧闭合着,像一道沉默的、最后的防线。


    朱棣下颌微抬,一个眼神示意,便有亲兵上前,铁指关节重重叩在门环上,沉闷的咚咚声在死寂的夜里格外刺耳,如同丧钟的前奏。


    然而,门内一片死寂,连一丝回音也无,只有夜风吹过廊檐的呜咽。


    徐达眉头紧锁,上前一步,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殿下,皇后娘娘闭门不见……这,便是她的态度了,娘娘素来疼爱皇长孙,此来,怕是铁了心要保下朱雄英。”


    他的目光扫过紧闭的宫门,悠悠长叹。


    迟迟没人开门,这态度已经很明白了,让朱棣适可而止。


    小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当着马皇后的面要带走朱雄英,然后杀了他,马皇后怎么可能同意。


    朱棣负手而立,身形在火光下拉出一道长长的、凝固的影子,玄武门之变的血腥气似乎还未散去,父亲朱元璋已被他软禁深宫,大哥太子朱标业已身首异处。


    现在,只剩下这个年仅两岁的侄儿,皇嫡长孙朱雄英,这株朱标血脉最后的幼苗。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这个嫡长子所出的嫡长孙活着,对他这个以武力篡位的摄政王而言,就是未来无穷无尽的祸根。


    他朱棣的龙椅下,不能垫着这样的隐患!


    常氏,那个可怜的大嫂,抱着幼子仓皇逃入坤宁宫,寻求马皇后的庇护,而马皇后……


    朱棣深知自己母后对雄英的疼爱,这个嫡长孙那几乎是倾注了她晚年所有的慈祥。


    此刻,这扇紧闭的宫门,将骨肉亲情与冷酷权力彻底隔绝,也将朱棣推到了必须与马皇后正面交锋的悬崖边。


    朱棣的喉结滚动了一下,眼中最后一丝犹豫被冰冷的决绝彻底吞噬,他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像淬了冰的刀锋,斩钉截铁地吐出两个字。


    “破门。”


    不管面对的是什么,朱棣都要把朱雄英这个危险扼杀在摇篮里,朱雄英的血脉太正了!


    他要是不死,常家、蓝家、以及那些支持朱标的所有人,都不会停止斗争。


    他们都会支持朱雄英来跟自己打擂台,所以朱棣不会也不能让朱雄英活着。


    徐达猛的抬头,眼中满是难以置信的惊骇,“殿下!这是坤宁宫!”


    他几乎是失声喊出来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破坤宁宫门?这是对国母何等的僭越与不敬!马皇后的贤德仁厚,泽被朝野,徐达心中那份敬重与忠诚,让他本能的抗拒这道命令。


    朱棣没有看他,目光死死锁住那紧闭的门扉,仿佛要将其洞穿,他清晰地重复了一遍,每一个字都像重锤砸下。


    “孤说了,破门。”


    那声音里蕴含的不容置疑的威压,让周围的空气都凝固了几分。


    徐达的脸色瞬间变得灰白,但他也明白,从朱棣踏过玄武门那一刻起,就没有退路了。


    帝王之路,尸骨铺就,容不得半点妇人之仁。


    朱雄英不死,朱棣的皇位就如累卵,随时可能倾覆,今日留一线,他日便是滔天血海!


    徐达痛苦地闭上了眼睛,再睁开时,只剩下军人的铁血与无奈。


    徐达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吸尽这夜的寒意,沉重地挥下手臂,从齿缝中挤出一个字。


    “撞!”


    “是!”身后如狼似虎的甲士齐声应诺,声震屋瓦,他们迅速结阵,肩抵肩,足蹬地。


    用裹着铁叶的肩甲和沉重的身躯,一次又一次、悍不畏死地狠狠撞向那象征着无上尊荣的坤宁宫门!


    咚!咚!咚!


    每一次撞击都如同重锤擂在人心之上,沉闷而恐怖,巨大的声响撕裂了坤宁宫内最后的宁静,也彻底碾碎了马皇后心中残存的一丝幻想。


    殿内,烛火不安地跳动,将马皇后苍老而悲怆的身影投射在巨大的屏风上,剧烈地摇晃着。


    那一声声沉闷的撞门声,如同撞在她的心口,让她身形晃了晃。


    她紧紧搂着怀中懵懂无知、被吓得小脸煞白、连哭都忘了的朱雄英,浑浊的泪水再也抑制不住,滚滚而下。


    朱棣能出现在这里,意味着标儿……她的长子,已然罹难!


    可这还不够吗?


    连一个两岁的稚童,他大哥唯一的嫡亲血脉,这豺狼心肠的老四都不肯放过!定要赶尽杀绝?


    马皇后仰起头,泪眼婆娑地望着藻井上繁复的彩绘,那曾经象征着吉祥与安宁的图案,此刻在她眼中只剩下冰冷的嘲讽。


    “苍天啊!这……这就是得到这万里江山的代价吗?”马皇后厉声质问,声音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却得不到任何回应,只有门外那持续不断的、令人心胆俱裂的撞击声在作答。


    为了那冰冷的龙椅,骨肉相残,父子反目,兄弟喋血……难道这就是天命所归的代价?


    这就是她与朱元璋一生戎马、殚精竭虑所换来的结局?


    无尽的悲凉与绝望将她彻底淹没。


    一旁,太子妃常氏早已瘫软在地,泣不成声,怀里抱着还连话都不会说的女儿,常氏紧紧抓着马皇后的衣角,如同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却又清楚地知道,这根稻草,在这滔天的权力风暴面前,是何等的脆弱无力。


    她望着婆母怀中无知无觉的幼女,眼神空洞,仿佛灵魂已被抽走。


    这是自己和朱标的女儿,皇帝定封号,江都郡主,刚出生没几个月。


    朱标和常氏生了四子四女,嫡长子朱雄英,老二江都郡主,老三宜伦郡主、老四朱允熥。


    常氏就是在生朱允熥这个第四胎的时候人没了的。


    还不是生产的时候薨的。


    是生完朱允熥的十一天后,突然大出血而亡。


    然后吕氏火速扶正,对外宣布常氏经医治无效,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