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水晶皂儿
作品:《从早食摊娘子到当朝首富,古人送钱抢破头》 夜晚的市集是整个礼县最热闹的地方。
礼县有条河,叫秀水,秀水河两岸都是一些酒家、药行、布匹行、牙行等等的大型楼店,旗子迎风招摇。
不过东西岸两边的市集也有所不同。河西岸那边的市集比较多专门卖日用百货、穿住用之类的店铺,河东岸这边的市集则更多在于玩乐吃喝方面的店铺。
就连摆摊卖吃食的流动摊贩也是河东岸这边比较多。
“阿姐,你今日不买胭脂水粉了?”许秋鸿看着自家阿姐一路往东岸市集那边走,有点迷糊,平时自家阿姐出门最爱去逛的可是西岸的双映红胭脂铺,今日竟直接跑去东岸那边。
许桑柔停下脚步,转头对许秋鸿说,“安安,今日你和我出来可是带着任务来的!”
“甚么任务?”许秋鸿挠了挠头。
许桑柔把今天准备考察考察东岸市集的美食生意,并打算支个摊子做食物卖的想法跟他说了。
“阿姐摆摊卖吃食?”许秋鸿大为震惊,之后又摇摇头,不同意道。
许桑柔以为自家弟弟腐儒上身,看不起女子摆摊,却听得他说:“阿姐,你这样太辛苦了,不若我每个月多抄几本书,这钱也给你攒下来用。”
松了口气,好在自家弟弟不是酸腐文人。但是可爱的傻弟弟哟,辛辛苦苦抄一册书刨去笔墨纸册费用也就只能换个50文钱,辛辛苦苦抄写赚的钱还不够每个月缴私塾和自己纸笔费用的。
“不过阿姐你要是真想做,我自然支持!需要我怎么做阿姐尽管开口!”而后悄悄在她耳边说,“阿姐,我这里还有这些年攒下来的一贯钱左右,前期做生意也要成本,阿姐需要尽管拿去用!”
好小子,许桑柔震惊地看着他,这两年靠抄书贴补家用还能扣省出一贯钱,她这弟弟也是有些攒钱本事在身上的。
二人在东岸市集的街边走走逛逛,除了街道两边的形形色色各种店铺,中间宽敞的位置也有不少商贩支起的摊子,不少行人一边逛一边吃,遇上热门抢手的还得排队抢购,跟后世的夜市很是相似。
桥头附近的铺子较小,内里没有什么空间给食客们坐下来品尝美食,大部分都是打包起来带走的,故而多数是些脚店,卖些小吃食和饮子,卖盘兔的、卖熟食的、卖茶饮的等等,应有尽有。
这些店铺为了招揽客人,有在门口挂满花灯的,有做了好几个旗帜在迎风招展的,夜市灯火通明,行人悠闲。
再往前整个街道中心位置,就是较为大的店铺酒家了,什么乐丰楼、宜楼、颂和楼这种大的酒家,还有专门做羊肉出名的脍至斋,以果蔬酒为特色的酒家王家,以乳酪茶果闻名的长乐楼。
再往后又是一些脚店,通往后面的求知巷,求知巷大多都是些书店和卖文房四宝的铺子,中间倒是摆了不少卖水果、饮子、蜜饯的小摊。
许桑柔手里捧着一小袋油纸装着的梅子姜,喝着甘草冰雪凉水,身后的许秋鸿拎着一包冰糖藕,一包糯米春糕,准备到时候带回家给父母妹妹吃。
“春家水晶皂儿?”许桑柔瞧见前面的店名不由得念了出来,这水晶皂儿是什么,记忆里也没什么印象,听起来应当是个甜品,不由得升起几分好奇,遂拉着许秋鸿进了这家店铺。
店家是个体态丰韵的娘子,堕髻旁斜簪了两朵玉兰花和一支圆白珍珠钗,见客脸盈七分笑,“小娘子和小郎君想用些甚么?我家水晶皂儿好吃,还有不少饮子和茶果子,都可选选!”
店家坐的柜前上头坠了不少木牌子,一一用墨字写好了店中售有的食物名称。
紫苏水晶皂儿、红蜜水晶皂儿、桂花糖水晶皂儿……还有紫苏饮、豆蔻熟水、竹叶饮、桂花饮子等等。
许桑柔和许秋鸿分别点了一碗桂花糖和红蜜味的水晶皂儿,端上来才知道,这水晶皂儿就是皂角米煮软煮透后加红糖或者桂花糖,再淋上蜂蜜水而成。
一碗晶莹透明的皂儿盛于青瓷碗中,皂角米形如玉珠,淡黄色的桂花点缀在琥珀色的蜜水上。舀一勺入口,外层的冰凉瞬间沁入心脾,原是店家用心将水晶皂儿放入井水里湃凉,皂角米在齿间轻抿即化,绵密的胶质与蜜糖的甜香交织于其中。
“好吃!”许桑柔认为这是她这几天以来吃过最好吃的甜品了,之前家中为了节省,买的都是些脚店的桂花糕,还是平日里拿来待客用的,而后就是桂花糖水,之前喝过一碗还算不错,但如今和这一比,那就……
可这两碗,便要了30文。实在是不便宜,平日里阿娘阿爹都是省下钱来买肉买菜,毕竟是在县城里,不比乡下有田地,吃什么用什么都得花钱。
还好他们家院子里有井,否则就是用水也得花钱!
不行!得好好计划计划,早日赚钱早日改善生活!她要吃好多好吃的!她要带亲人吃遍大周!玩遍大周!带爹娘弟妹进京都也瞧瞧,最好还能在京都置一座大院子!
一路下来,她看中了求知巷。
据她阿弟介绍,求知巷通往礼县的县学,并且求知巷附近就有三家私塾,附近学子文人往来甚多。
摆摊先从早食做起,她摆摊在东岸市集人太多,不如在求知巷附近摆,学子就是学生,学生总有匆匆忙忙上课的时候,听阿弟说不少人早上随便在附近摊上买两个蒸饼或者吃个汤索饼就去上早课的。
她把这个想法一说,立刻获得许秋鸿的支持,“阿姐,我的好多同窗都是早上在早食摊子或者脚店吃完再去上早课的,阿姐做什么都好吃,这生意肯定客如云来!”
二人兴高采烈地一边吃一边商量经商大计,另一边许家却来了个礼貌的生客。
张贵娘打开门将他迎进来,这位生客却提着糕点,朝她笑道:“这位夫人好,在下姓闵,名流照,在礼县县学求学,现刚搬过来,住在贵宅隔壁,今日特登门拜访,多有叨扰。”
张贵娘和许路年都非常热情地邀请他进来坐,对这个仪表堂堂的文人才子十分欣赏,闵流照也不过多推辞,甚至还回去给许平吟拿了甘豆糖,哄得小人儿眉开眼笑的。
相谈甚欢,而后等到自家随从从对门喊他吃饭才告辞。
“少爷,邻居人如何?”随从阿飞好奇地问。
闵流照温和地笑着点了点头,“很是和善,是好相处的善邻。如今爹娘随祖父回乡下田庄开了族学,搬来这里只有夫子和你我三人,未免过于冷清了些。所谓远亲不如近邻,日后我等该多同邻居们来往,互帮互助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