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7章大丰收

作品:《七十年代,带着空间去下乡

    出了邮局,叶子衿没直接回家,骑着车拐进一条僻静的巷子。


    收好自行车,她闪身进了空间。


    换了身不起眼的粗布衣裳,又化了个妆,才重新走出来。


    巷子尽头便是黑市的入口,门口依旧蹲着那个面无表情的老头。


    见她过来,老头抬眼扫了一下,有些面熟,也就没说什么,算是默认放行。


    叶子衿抬脚往里走,守在院里的徐五一眼就认出了她,眼睛顿时亮了。


    “大姐?您可算来了!快进来!”


    叶子衿笑了笑,“好久不见。”然后跟着他往里走。


    算起来,她也有四五个月没来过了。


    徐五一边引着路,一边说:“你好久没来,我们还经常念叨,不知你哪里发财去了。”


    叶子衿随口问:“最近黑市的生意最近怎么样?”


    徐五笑呵呵地回话:“别的都挺好,就是货源紧俏得很。”


    “这不,您来得正好,可算能添点货了。”


    走进最里间的屋子,钱老板正低头拨着算盘。


    听见脚步声抬头一看,见是叶子衿,立马放下算盘起身迎接。


    脸上堆着热络的笑:“妹子,你可算来了!我这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把你盼到了。”


    叶子衿淡淡回道:“最近有点忙,实在抽不开身。往后怕是来的机会也少了。”


    钱老板一听这话,脸上的笑顿时僵了。


    急道:“妹子,可不能啊!您这货源要是断了,我这一堆老主顾可都得眼巴巴等着,我这生意可就难维持了。”


    叶子衿无奈地摇了摇头:“过些日子,我可能要离开这儿了,所以这货源的事,实在没办法继续了。”


    钱老板这才明白过来,人家是要走了,外地的生意他确实没涉及,也不好再勉强。


    只好压下惋惜,搓着手转移话题:“那这次您带了啥好东西?”


    叶子衿想了想这次要卖的货,于是说:“前阵子上山,碰着点野物——一头熊,还有两头野猪。”


    “熊?”


    钱老板眼睛瞬间瞪得溜圆,声音都拔高了八度。


    “真有熊?那可是宝贝啊!皮毛、肉、胆,哪样都是稀罕物!”


    他在屋里急得转了两圈,又忙问,“啥时候交易?我这就去准备钱。”


    “今晚十点,还是老地方见。”


    叶子衿补充道,“另外,我这儿还有些存粮,玉米,麦子,稻谷。”


    “还有些鸡、鸭、鹅蛋,也一并卖给你。”


    “粮食和蛋也成!新米新面、鲜蛋,我全都要!”


    钱老板拍着胸脯保证,“妹子你放心,价格绝对给你最高的,绝不亏待你。”


    叶子衿没多待,临走前又嘱咐了句“注意安全”,便转身离开了黑市。


    回到小树林,她先进了空间,迫不及待的拆信。


    干爸的信里说已经平安到家,让她别惦记,还说寄了些南方的新茶过来,让她注意收。


    特意嘱咐她分些给公公、两位老爷子剩下都是她爸的。


    沈建国的信写得简短,只说部队要出任务,大概一个月不能通信,又让她好好照顾自己。


    看完信,叶子衿心里踏实了不少。


    傍晚时分,她仔细把粮食和各种蛋分出来,又从空间里用电棍电了两头野猪备好。


    等到夜深人静,离十点还差一刻,她就把所有东西都从空间里取了出来,在以前的位置摆好。


    没过多久,钱老板就带着几辆马车赶来了。


    看到地上的东西,他先是上前摸了摸熊皮,又估摸了两头野猪的分量。


    笑得合不拢嘴:“好家伙,这熊够壮实啊!还有野猪也肥得很,真是好东西!”


    叶子衿催促道:“赶紧过秤吧,此地不宜久留。”


    “哎,好!”钱老板连忙点头,招呼伙计们赶紧称重。


    一番忙碌后,粮食和野物都过了秤。


    钱老板当场点清了钱,递给叶子衿。


    沉甸甸的一沓钱揣在怀里,叶子衿心里顿时有了底——就凭她赚这些钱,在京都买几套房子都够了。


    钱老板脸上的笑就没断过,一边指挥伙计们装车,一边说:“妹子,往后要是还能弄到好东西,可一定还找我啊!”


    叶子衿应了声:“我会的。”


    钱老板离开前,叶子衿提醒了一句。


    这几年可能会发生改革,你手里要是有钱,就去县城里买一些房子,地皮。


    钱老板这人其实还不错,她提一嘴,能不能听进去,她也不勉强。


    钱老板先是一顿,随即重重的点头。


    “谢谢妹子提醒,这话我急在心里了。”


    也是因为叶子衿的提醒,将来才会出现一位姓钱的房产大亨。


    看着钱老板带着车队匆匆离开,叶子衿也从空间里取出电瓶车,发动车子,借着夜色赶紧往家赶。


    秋风卷着金黄的稻浪掠过田野,屯子里的庄稼早已成熟。


    麦子,玉米,稻子成了一片沉甸甸的金黄。


    今年的玉米杆也比往年粗壮,叶片间坠着的玉米棒个个鼓囊囊的。


    剥开外层的皮,饱满的玉米粒像黄珍珠似的挤得密不透风。


    就连最有经验的老农都忍不住咂舌:“活了大半辈子,没见过这么肯长的玉米!”


    收玉米的日子定在秋分这天,全队的劳力都扎进了地里。


    男人们抡着镰刀砍秸秆,女人们蹲在地上剥玉米皮。


    孩子们则提着小篮子捡漏在地里的玉米棒,年轻力壮的小伙把玉米装上牛车。


    欢声笑语混着玉米叶的沙沙声,在田埂上飘出老远。


    傍晚歇工时,会计抱着算盘核产量,最后汇总到大队部时,连大队长都惊得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多少?”他指着账本上的数字,嗓门比平时高了八度。


    “回大队长,全队总产十二万两千三百斤!”


    会计抹了把汗,脸上是抑制不住的激动。


    “去年这时候才五万一千出头,今年硬是翻了快两倍。”


    这还是玉米,还没算麦子,稻谷,还有地里的菜。


    秋收结束,今年实现了大丰收,交了公粮,仓库里还囤了不少。


    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传遍了屯子,家家户户都透着喜气。


    “今年交了公粮,还能剩下不少,到时候每一户都能多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