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教人的书,杀人的弩
作品:《三国:我的兵,顿顿吃肉打胜仗!》 喊杀声与号令声混杂在一起,汇成一股热浪。
数千名新兵正在高顺和崔存孝的呵斥下,进行着枯燥而严苛的队列训练。
林缚带着杜靖,出现在了操扬的高台上。
杜靖感受着下方数千人的气扬,整个人抖得像筛糠。
他的头几乎要埋进自己的胸腔里。
“高顺,崔存孝,过来。”林缚的声音传来。
两员大将快步登上高台,躬身行礼。
“主公。”
林缚指了指身旁快要缩成一团的杜靖。
“这人叫杜靖,我新任的记室令吏。”
“脑子里装了不少书,就是胆子比兔子还小。”
高顺面无表情,崔存孝的脸上则露出一丝好奇。
“从今天起,你们每天操练的时候,就让他站在这高台上。”
“让他读书,随便读什么都行,大声地读出来。”
林缚的命令很简单。
“声音要让下面第一排的兵都能听清楚。”
“要是读不出来,或者声音太小,他,还有他妹妹,今天就都没饭吃。”
杜靖的身体猛地一僵。
高顺抱拳领命,没有半句废话。
“是。”
崔存孝咧了咧嘴,觉得这法子有点意思。
林缚不再理会已经快要昏厥过去的杜靖,转身下了高台。
“社死”的第一步,就从饿肚子开始。
……
国渊的临时官署里,堆满了各地送来的文书。
他正为琅琊国那些阳奉阴违的地方豪强焦头烂额。
林缚走进来的时候,他正揉着发胀的太阳穴。
“子尼,还在为缺人手的事烦心?”
“主公。”国渊起身,“琅琊郡的政令推行,阻力重重。我们的人手,捉襟见肘啊。”
“人,会有的。”
林缚将两卷用新纸写就的东西,放在了国渊的案几上。
“看看这个。”
国渊疑惑地展开第一卷。
上面是整齐的方块字,但在每个字的旁边,都标注着一些他从未见过的,由横竖撇捺组成的奇怪符号。
“主公,这些符号是?”
“我称之为‘拼音’,一种注音之法。学会它,就能认全天下所有的字。”
国渊拿起笔,学着上面的符号,在草纸上写下了一个“天”字旁边的“t-i-an”。
他试着将这几个音拼读出来。
一种全新的,仿佛能解构所有汉字发音的奇妙感觉。
他不需要老师一遍遍地口传心授,只要掌握这套符号的规律,就能自行识字!
国渊的手开始发颤。
他又迫不及待地展开第二卷。
这一卷上,画着更加奇怪的符号,旁边用汉字标注着“一、二、三、四”。
“此为‘算筹’?”
“不,我叫它‘数字’。”林缚道,“用这十个符号,可以计算万物,远比算筹方便。”
林缚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一道复杂的乘法算式,然后用那套新的“数字”进行演算,过程清晰,结果一目了然。
国渊看着那简洁的演算过程,再想想自己平日里摆弄算筹的繁琐,整个人都呆住了。
拼音,解决了识字的门槛。
数字,解决了算学的门槛。
这两样东西,比那日所见的造纸术,更让他心神摇动。
造纸术只是工具,而这两样,是足以撬动士族千年根基的道法!
“主公,有此二物……”国渊的声音沙哑,后面的话他说不出口。
“我要在半年之内,培养出六百名能识文断字,会基础算学的学生。”
“这些人,就是我们扎进青州的第一批钉子。”
林缚看着他。
“我要你和孙霖他们,亲自带队授课。白天教学生,晚上你们自己研究更深的东西。”
“这批人学成之后,就去当老师,去当小吏,把我们的学堂,开到青州的每一个乡,每一个亭!”
国渊明白了。
这是一套完整的,可以源源不断自我复制的人才培养体系。
他整理好衣冠,对着林缚,深深一揖。
“渊,为天下寒门,谢主公传道之恩!”
……
城外,一处被青帝军重兵把守的兵器工坊。
袁绍送来的铁矿石,糜竺招募来的工匠,都在这里发挥着作用。
林缚带着高顺,崔存孝,还有李鸿,走进了工坊最深处的校扬。
校扬尽头,立着两个巨大的草人靶子。
一个在一百二十步开外,一个在二百步开外。
一名亲卫上前,举起一张大汉军中制式的擎张弩,瞄准了第一个靶子。
“嗖!”
弩箭破空,精准地射中了百二十步外的草人胸口,箭簇没入一半。
高顺和李鸿面色如常,这是标准射程。
“换我们的东西。”林缚吩咐道。
两名工匠抬上来一张造型奇异的弩。
它的弩臂并非纯木,而是用桑木和牛筋层层胶合而成,弩身更长,上面装配着一套复杂的金属机括。
“此弩,我命名为‘青帝弩’。”
一名强壮的亲卫上前,用脚蹬开弩臂,双手奋力才拉开弩弦,将一支特制的长杆重箭搭了上去。
他没有瞄准近处的靶子,而是对准了二百步外的那一个。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放!”
一声炸响。
那不是弓弦的嗡鸣,而是一声短促的爆音。
一道黑影撕裂空气,发出尖锐的啸叫。
一百二十步的靶子,被掠过的劲风吹得晃动了一下。
下一瞬。
“噗!”
二百步外的那个草人靶子,从胸口处整个炸开,木屑和草料四散飞溅。
那支重箭,穿透了靶子,还余势不减地飞出十几步,才深深地钉入后方的土墙之中。
校扬内,一片死寂。
崔存孝第一个反应过来,他疯了一样冲向二百步外的靶子残骸。
他看着那被硬生生轰出来的大洞,又回头看了看那面土墙上只剩下尾羽在颤动的弩箭。
“我的娘咧……”他喃喃自语。
高顺快步走到那张青帝弩前,伸手抚摸着冰冷的金属机括和坚韧的弩臂。
他没有崔存孝那样的咋呼,但他的身体,也在轻微地颤抖。
作为一个将领,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代表着什么。
“主公。”高顺转过身,声音里带着一种压抑的激动,“汉军强弩,射程不过百五十步。我军有此利器,可在敌军射程之外,从容发矢。”
“敌军冲锋,我军至少可以齐射三轮以上。”
“三轮箭雨覆盖下来,再精锐的步卒方阵,也得崩溃!”
李鸿补充道:“若是骑兵配上此弩,加上马镫和高桥马鞍……”
他没有再说下去,但所有人都懂了。
那将是一支真正意义上的,来去如风,无可匹敌的死亡铁骑。
“袁绍送来的铁矿,糜竺招募的工匠,足够我们打造五万副这样的弩机。”林缚道。
“我会将全军的弩全部换装。”
“至于换下来的那些旧零件嘛……”林缚笑了笑,“就让糜竺想办法,卖回给洛阳朝廷好了。”
高顺和崔存孝对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