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寻死也别挑人家荷塘

作品:《春衫乱

    谢玉兰也没有否认。


    这些设计放在现代不算什么,但搁在古代,绝对是新鲜玩意儿。


    掌柜沉吟片刻,试探道:“这些我都要了,三两银子如何?”


    谢玉兰心里一动,这个价格本儿直接回来了。


    但面上不显,只皱眉道:“掌柜的,单是这珊瑚银丝钗,料钱就不止一两了。”


    掌柜眯眼:“那你说个价?”


    “五两。”谢玉兰伸出五指,“而且,我想和您谈个长期买卖。”


    掌柜的一听,眼里划过精光。


    这些款式的确不错,但首饰的款式迭代很快,只要一家出了卖得好,另外的几家都会仿。


    不过,考虑到她背后的那位大师,“成吧,不过合作得拟个契纸,以后你的首饰,只要样式新颖,我们铺子都收,价钱另议。但你可不能把这些再卖给其他铺子。”


    “行。”谢玉兰痛快点头。


    半刻钟后,她揣着五两银子走出琳琅阁,回程路上,脚步轻快。


    经过粮铺时,谢玉兰还称了两斤白面、半斤猪肉,又去杂货铺买了针线和一包饴糖。


    “大哥回来啦!”


    刚推开院门,忍冬就冲了出来,半夏也眼巴巴地站在堂屋门口,手里还攥着扫帚。


    显然是一直在等她。


    谢玉兰笑着把饴糖塞给她们:“尝尝,扬州的糖甜不甜。”


    两个孩子欢呼着拆开油纸包,忍冬迫不及待塞了一颗进嘴,眼睛顿时弯成月牙:“好甜!比药甜多了!”


    “少吃点,小心蛀牙,一会儿还有更好吃的。”谢玉兰转身进了灶间,做了猪肉白菜馅的包子,皮薄馅大,蒸得白白胖胖。又熬了一锅小米粥,切了碟酱菜。


    三人围坐在天井的石桌旁,吃得满嘴油光。


    殊不知京城里,风雨欲来。


    ……


    皇帝要南巡的消息像一颗石子丢进看似平静的湖面,顷刻掀起极大的浪潮。


    江南水患初平,此时南巡,既可安抚民心,又可督查赈灾银两去向,实乃良策。


    然而,这就代表,有人要负责主理沿途接驾事宜。


    这差事看似风光,实则烫手。


    既要协调沿途州府,又要督办行宫修缮,稍有差池便是渎职之罪。


    更何况,这一趟少说要出门一年半载,若是哪里的政务官员有问题还可能会被留下监督整顿,极大削弱了在朝中的权力。


    不知是哪家先传出来的消息,说这件事,皇帝钦点施闻楼负责相关事宜。


    消息传到施府,施老太太当场摔了茶盏。


    “胡闹!”她拄着拐杖在厅中来回踱步,“他那个身子,经得起舟车劳顿吗?万一在途中……”


    “呸呸呸,老太太千万不能说这种话。”李嬷嬷连忙搀住她,低声道,“三爷这是圣意难违啊。”


    老太太跌坐回椅子上,老泪纵横:“总督家议亲不成,他的身子也是终日汤药不离的,如今他又要南下,若有闪失,我拿什么脸去见列祖列宗?”


    她本想按头让施闻楼娶亲,可外面己经风言风语,压根没有好人家愿意把闺女这时候嫁过来。


    施老太太虽然到处给施闻楼张罗通房,可是在主母这件事情,她绝不能随意就让施闻楼娶个进来。


    毕竟通房好打发,可主母关系施家的颜面。


    “你说他怎么一个都看不上呢?”施老太太如丧考妣。


    李嬷嬷沉默片刻,道:“老太太,你忘了,三爷不是看中那个谢玉兰,但……”


    后面她没往下说,这在施府里已经是心照不宣的禁忌话题。


    “那个小贱蹄子……”提到谢玉兰,老太太的脸上蓦然阴沉,她就没见过这么不识抬举的贱婢!


    可是事到如今,除了谢玉兰,想不到其他能够让她那个好孙子退让的人了。


    施老太太咬牙切齿:“给我找,翻了这座城,也得把她给我找回来!”


    她当即命李嬷嬷派出两拨人马。


    一拨去往京城里有合适年纪千金的府邸议亲,另一拨,则持着一幅画像,出了城门找谢玉兰。


    谢玉兰远在千里之外的扬州,对这些完全不知情。


    她在发愁做首饰的原材料。


    自从卖了那批首饰后,她跑遍了扬州城的珠宝铺子,可要么嫌她进货量小不愿合作,要么漫天要价,给她的全是次品。


    “大哥,怎么办?”两个小孩也愁眉苦脸。


    “怕什么?车到山前必有路,走,先去买菜,你们今天跟我一起出门,正好带你们溜达溜达。”


    小孩子的情绪来得快,去的也快,瞬间双眼放光。


    谢玉兰其实心里也愁云密布,在买菜的时候,忽然瞥见街边小贩筐里堆着的新鲜菱角,黑亮亮的壳上还沾着水珠。


    她眼睛一亮。


    “有了。”


    这些商贩能卖,她怎么不能卖?


    城里和乡下通行不便,赚得其实就是幸苦钱。


    谢玉兰干脆租了辆驴车,带着半夏和忍冬出了城。


    扬州城南十里外的水乡村,河道纵横,菱塘连片。


    “老伯,这菱角怎么卖?”谢玉兰在塘边,朝池塘里正采着菱角的老农问。


    撑船的老农打量她几眼,以为就是小孩子闹着玩:“小郎君要多少?”


    “二十斤。”


    老农闻言,笑了:“三文钱一斤。”


    谢玉兰好说歹说,砍到两文,又向附近的村民收了笋干、野菌,统统放在驴车上。


    半夏看着谢玉兰不停地往外掏钱,小脸紧巴巴的问:“大哥,这些真能赚钱吗?”


    这些在她们乡下,可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谢玉兰擦了把汗,笑道:“扬州城里,一碗菱角羹卖十文钱,咱们煮熟了卖,稳赚不赔。”


    正说着,忽听一群小孩欢呼:“荷花!好大的荷花!”


    只见不远处几个孩童手持着硕大的荷花,丝毫不在意炎热的天气,跑跑跳跳地打闹着。


    谢玉兰的视线越过他们,看到不远处有一方清塘,碧波荡漾,粉荷亭亭。


    而半夏和忍冬眼巴巴望着,忍冬突然小声道:“以前爹爹也会采荷花逗我们和娘亲开心……”


    谢玉兰心一软:“等着,我去摘。”


    她说完,跳下驴车,卷起裤腿,刚踩进浅水区,忽听身后一声厉喝:“别动!”


    还未回头,一道青影已飞扑而来,猛地拽住她手腕。


    “哗啦!”水花四溅。


    谢玉兰踉跄着被拖上岸,后背撞进一个温热的胸膛。


    “你这人怎么回事?寻死也别挑人家荷塘啊!”少年清朗的声音在头顶炸响,“这水深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