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被认出身份

作品:《春衫乱

    谢玉兰抬头,对上一双灼灼如星的眸子。


    少年约莫十七八岁,剑眉星目,一袭天蓝色缎袍,湿漉漉的袖口还滴着水。此刻正拧着眉瞪她,活像抓了个不听话的孩童。


    “我……”谢玉兰一时语塞。


    “你什么你!”


    少年看着清瘦,但力气大的惊人,一只手将她提到岸边,那对剑眉不由皱了皱。


    这人也太轻了。


    “就算遇到再难的事情,也不能寻思,性命只有一回。”


    谢玉兰:“……”


    合着他把自己当作要跳河的。


    半夏看到谢玉兰被人抓住,急急匆匆从驴车过来,挡在谢玉兰身前:“不许伤害我家大哥。”


    忍冬也怯生生拽住谢玉兰的衣袖:“大哥,咱们回去吧……”


    少年闻声低头,这才注意到两个“小男孩”,神色更加凝重:“你还有两个弟弟?当着两个弟弟的面跳荷塘?”


    谢玉兰一个头两个大,别说是跳荷塘,就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


    少年的声音很快吸引了周围的人注意力。


    “那是谁?”


    “不认识啊,没见过。”


    少年还招呼着要问村民,她是哪户人家的,大有救人救到底,送佛送到西的架势。


    谢玉兰吓得拉着忍冬和半夏就趁乱跑了。


    这要是闹大了,万一被发现她的来历,就完蛋了。


    回城的驴车上,忍冬颇为自责:“对不起大哥,都是我,我要是不提荷花,大哥也不会被人欺负。”


    谢玉兰轻敲她脑门:“说什么呢,他没有欺负我,只是把我当成了投河寻死的。”


    “这样吗?”忍冬眼睛亮了亮,这才淡化了内心的愧疚。


    谢玉兰将这些东西都带了回去,加工处理之后,干脆在门口支了个简陋的小摊。


    因为临着长街,很方面。


    竹筐里堆着煮熟的菱角,旁边陶罐盛着清甜的莲子羹。


    半夏和忍冬蹲在摊后,一个收钱,一个递荷叶包。


    “三文钱一包,热乎的。”谢玉兰吆喝着。


    生意不算好,但胜在稳定。


    自打从乡下收了菱角、莲子回来,她们天不亮出摊,晌午收工,赚的铜板刚够买米买菜。


    半夏数着钱袋里的铜板,小脸皱成一团:“大哥,今天才二十七文。”


    谢玉兰揉了揉她的脑袋:“够买两条小鱼了,晚上给你炖汤。”


    话虽这么说,她心里却清楚。


    这点微薄收入,付了房租就剩不下几个钱,更别提攒钱开铺子了。


    正发愁,摊前忽然投下一道阴影。


    “小郎君这菱角,怎么卖?”


    来人是个四十出头的妇人,穿得大红的罗裙,特别喜庆,发髻梳得油光水滑,插着根明晃晃的银簪。最显眼的是耳后别了朵大红绢花。


    非常明显的媒婆标志。


    谢玉兰心头警铃大作,面上却不显:“三文一包,您要多少?”


    媒婆没答话,反倒眯着眼将她上下打量,目光像钩子似的,从她束紧的胸口扫到耳后,忽然笑了:“姑娘家扮男装出来谋生,不容易吧?”


    谢玉兰后背一凉。


    半夏立刻拽住她的衣角,忍冬则瞪圆了眼睛。


    她们一路从京城到扬州,还没有人人出来过。


    只是因为每天涂黑太麻烦,所以到了扬州之后,谢玉兰没有再抹黑脸。


    “您认错了。”谢玉兰压着嗓子,手上利落地包菱角,“我是男子,这两个是我弟弟。”


    媒婆“啧”了一声,指尖突然戳向她耳垂:“男子哪有耳洞?”


    谢玉兰的脸色一变。


    没想到这媒婆的眼睛这么尖。


    见瞒不过,她索性抬头:“夫人到底想买什么?”


    媒婆凑近,脂粉香扑鼻:“老婆子姓赵,这条街上的婚事都归我管。”


    她压低声音,“姑娘年纪轻轻带俩孩子,何不找个好人家嫁了?西街绸缎庄的刘掌柜,去年丧偶,正缺个贤内助……”


    谢玉兰差点气笑。


    敢情这媒婆是来拉皮条的!


    “赵夫人好意心领了。”她退后半步,“但我发过誓,不把两个妹妹拉扯大,终身不娶……不,不嫁!”


    媒婆一愣:“这叫什么话?女子终归要嫁人的!”


    “是啊大哥!”半夏反应机灵,突然抱住苏瑾的腿,眼泪说来就来,“爹娘临终前你怎么答应他们的?说好要供我读书考秀才的!”


    忍冬见状,也扑上来干嚎:“大哥你说过要养我一辈子的!”


    媒婆脸上挂不住了:“姑娘,你这般年轻,何必……”


    “赵夫人!”谢玉兰拱手作揖,“我知您好意,但父母之命不可违,若您真怜惜我,不如多买几包菱角?”


    媒婆脸色青一阵白一阵,最终甩下一句“不识好歹”,扭身走了。


    谢玉兰舒了口气,秀眉却又下意识蹙起。


    媒婆能认出她,别人也能。若真被盯上,这男装怕是撑不了多久……


    罢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吧。


    “呸,小贱货。”赵媒婆离开后,气不打一处来。


    她好心给人说亲,居然还被拒绝了。


    谁不知道她赵媒婆是扬州城里出了名的,平时人家想要她给撮合姻缘,她还不乐意呢。


    也就是看谢玉兰细皮嫩肉的,长得不俗。


    结果这么不识抬举。


    邻居见到赵媒婆怒气腾腾地回来,有意让她给儿子牵红线的她,上前搭话道:“哎呦,赵大姐,这是哪个不长眼的把你气到了?”


    赵媒婆不想搭理,转身要走,眼珠子突然一转,回过身来道:“哎还能有谁,槐树巷新搬来的那户。”


    “我听说那是个小伙子,带着两弟弟。”


    赵媒婆冷笑:“什么小伙子啊,就是个小娘皮,我看她保不齐是哪个大户人家逃出来的妾呢。”


    “啊?!”邻居大吃一惊,其他人也纷纷凑上前来询问发生了什么。


    谢玉兰发现最近自己摊子前的人多了。


    还都是熟悉的街坊们,一群人像是突然发现了什么稀罕事,每每见她挑着担子路过,总要交头接耳一番。


    “瞧见没?就是那个‘谢大郎’,其实是个姑娘家!”


    “啧啧,带着俩孩子,怕不是哪家逃出来的妾室……”


    “我听说啊,是北边遭了水患,丈夫死了,这才女扮男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