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活佛好像在对面
作品:《唐末:从百倍熟练到涤荡天下》 而此刻李晔重建的河西军,除了寻常步卒也有这老三样后,与神策军还有个巨大区别,就是这支五千人的军队,出现了明确的军种划分。
唐军自然不会步卒就是单纯的披甲持矛。
一支盛唐的唐军军团,除了最常见的普通步卒外,还会按照一定比例配备陌刀兵、强弩兵、骑兵等兵种,在若干个军团之上,还会有直属统帅的甲骑部队。
可以说唐军完全就是一支行走的装甲军团。
之前李晔没有什么条件,长安也没有这么多人口生产相应兵器来支撑他编练这些兵种,此刻前后夺取了凤翔、秦陇,又在兰州再建了一个军器监,终于让他有余力重新组建起这些士兵。
长安的陌刀在李晔离开后便一直在缓慢的打造中,再加上这段时间在新附地四处搜刮,李晔又扩充了一百陌刀兵出来。
在留下跟在自己身边最久的一百陌刀将外,剩余的五百陌刀全部划给了河西军,然后又配备了一千强弩手。
再加上大盾以及步卒内部划分,除了还缺少骑兵外,河西军已经完全重现了盛唐军队的结构。
这也是符道昭等人有些愕然的原因。
就连李巨川扫视这些眼前的河西军,老成如他,眼底也忍不住泛起了一点色彩。
看了两眼后将注意力放在背对众人的李晔,李巨川身形,再次隐隐压低。
李晔,居然真的找回了盛唐的些许痕迹。
“关中兵补充到神策军,保证三万满员。”
人群看着河西军恍惚,李晔则检阅一番后,看着自己带了一个月又得了近万的八年新兵,开始下发军令。
李晔声音打破了人群恍惚,众军将眼神立即恢复清明,符道昭连忙在身后叉手行礼:
“喏~”
说完,符道昭等军将看着远处泾渭分明的神策军和河西军,眼底又有些无奈。
只是他们还没有过多表现出来,李晔又继续下达了军令:
“后续随着失地收回,会重新组建起各军。”
“朕下一道诏令,各军之间以‘都’为单位,必须相互轮换。”
“不得边军永在边疆,中央军永在长安。”
“另外边军军饷需得是中央军两倍,以此作为驻边激励。”
虽然安史之乱更大一部分因素是河东士族不满关陇士族对权力的垄断。
但边军与中央军之间的相互看不对眼,也是一个客观原因。
李晔此举轮换,除了希望借此消弭各军之间的隔阂,也是尽可能保障中央军永远都有新鲜血液流入,保证战斗力。
李晔这几句话立即得到卢枳和李巨川的回应,他们叉手对着李晔行礼:
“陛下圣明。”
看着两人恭维,李晔则是脸色随意。
世上没有永远正确的制度,眼下看来李晔的这道命令或许适用,但未来的某一天,也许这些制度又会带来新的一些问题。
但未来就不是李晔该考虑的了,只要这些举措在眼下适用,那他就是好的举措。
<span>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span> 如果后世朝廷还是死抱着不放,那也活该他灭亡。
李晔吩咐完,又陷入短暂沉默。
众人恭候在李晔身后,默默等待着李晔继续下令。
没有想象中的漫长,只不过又过了片刻,李晔忽然转身,面向了众人。
大伙连忙表现的更加恭敬,李晔则穿过人群,随口下令:
“出兵,去凉州。”
...
天色明朗。
寒冬渐渐离去,冰寒一冬的河西大地,坚冰缓缓破开。
积雪消融,官道两侧的平野上,开始冒出点点绿芽。
神策军浩荡在河西走廊中,大量快马四散,警戒着周围。
队伍中的军卒大多围在板车旁,跟着自己的兵甲一起前行。
只在队列中不时能够看见一些穿着甲胄,方便应对突发情况的警戒部队。
大军前行也并非全无危险,远处不时传来一阵马匹嘶鸣,那是唐军哨探与吐蕃哨探遭遇后的捉对厮杀。
没有警戒的军令,步卒们就这么保持行军队列,望着远处厮杀的敌我探马。
李晔从兰州出发开始,吐蕃的探马就没有消失过。
不远处的凉州。
城门紧闭,城外已经不见半点人影。
城头密密麻麻聚集了不少‘守军’,正穿着五花八门的衣服,拿着一杆长矛,胆战心惊的看着城外。
唯有快马一匹接一匹从门缝入城,带来远处神策军的动向。
凉州吐蕃王殿。
“唐军人马分做前后两队,前队是三万神策军,后队据说还有五千人。”
一个贵族拿着军报给殿内众人述说。
旦增捧着酒杯,面容完全僵住。
周围其余贵族,更是听见居然打了这么久,李晔不仅不见少,人数还多了五千,身形都忍不住佝偻了下来。
“三万五...都是甲士吗?”
一个年迈的贵族瞪着有些发昏的双眼,实在是忍不住惊疑小声开口。
拿着军报的贵族脸色也十分难看,他看着老贵族这句后,整个王殿所有人都看了过来,憋了半天,才举起军报回应:
“探马说...俱是甲士...”
大殿氛围再次一沉,吐蕃贵族们出神看着军报,随后愣了好半天,才转头看向了旦增。
<span>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span> 一个多月前的旦增不信李晔还能再练甲士的话,仿佛还在大殿中回荡。
旦增则看着所有人都看着自己,脸色更加难看。
他几次作势想要举起酒杯,最后却都在看见军报后,又无力的放了下去。
三万五的甲士,这让好不容易才逃回凉州的旦增,拿什么说硬气话?
只在憋了好半天后,才鼓起一点胆气,弱弱开了口:
“总不能...都是悍卒...”
旦增这句话说完,下方贵族们呆了呆,随后跟着轻松了一点。
不是贵族们依然狂妄,而是溺水人,什么救命稻草都想抓住。
旦增这句话就算还是嘴硬,但在唐军证明自己之前,贵族们多少还能有些希望。
大伙面色安稳了一点,随后城外,传来了连绵号角...
半个时辰后。
旦增带着大小贵族登上凉州城头。
城墙上没了之前那些正经军卒,全是些被动员起来的贵族忠仆和族中子弟。
他们不仅没甲,甚至旦增放眼看去,入眼全是一些少年和老者。
这样的‘军卒’,恐怕李晔冲上城头的那一刻,就是凉州失陷的时候。
尤其与城外神策军对比,差距更是大的触目惊心。
人群心底不断下沉,全城无言,看着城外唐军,一股末日的气息盘旋在他们头顶。
直到一个喇嘛转动着金轮,轻轻提醒了旦增:
“国主,该向活佛诵福了。”
贵族们有些僵硬的转头看来,旦增也同样动作缓慢。
只是看着周围己方守军,又想着城下甲士越打越多的唐军,绝望下,旦增嘴角一抽,居然呆愣的开了口:
“算了吧,我感觉...”
“活佛是不是去了对面?”
<span>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