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铁胎弓
作品:《唐末:从百倍熟练到涤荡天下》 三万神策军与五千河西军,以五千人为一个军团,分成七个巨大军阵排列在大地上。
营地中正在不断组装砲机、云梯和冲车。
大营一片忙碌,军卒换了六分之一,民夫也完全换完。
一开始的七万民夫已经全部转换成了匠人,留在兰州和军器监。
此刻的七万随军民夫又是从关中与河西募集。
寒冬与春季交接的时日,气候凉爽,唐军着甲坐在地上,默默望着城墙。
城墙上的吐蕃守军也无言对望,只是视线交错,守军的眼底却是怎么也抑制不住的恐惧。
而与守军不同,贵族们站在城头看向下方,脸色则更加奇怪。
因为就在唐军的队列中。
一小撮穿着吐蕃甲胄,手持重斧的步卒,正一脸‘骄傲’的混在队伍中。
旦增嘴角一阵抽搐,他呆呆看着这群吐蕃重步,沉默了好半天,才猛然转身,看着身边贵族指向城下吐蕃兵。
“如果我没看错,这些重步...是不是之前被李晔追着砍的那群人?”
贵族们没有回答,只是听见这个问题后脸色更加难看。
他们怎么可能会认不出来?他们只是...
羡慕的紧!
贵族们小心对视,眼底满是各自心思。
随后微微抬头看向城外,有些惋惜。
早知道自己就该随着平措一起冲上去。
冲上去也不打,躲到平措死后,直接投降就行。
不然这会自己何苦在这里等死?早就该在城外找回自己身为唐臣的美好回忆。
贵族们都没有回答,旦增看了半天想骂又不敢。
他恼怒的收回眼神,转眼重新看向了城外。
除了那一千多吐蕃重步外,更让旦增诧异的,还有龙纛下那明显有别于神策军的五千新军。
如果自己的眼神确实没问题,那这五千人...
是河西兵?
实在忍不住在眼底浮现出一丝惊疑,旦增只是好奇陇右道这么快就回来了?
陌刀、强弩、大盾、彩服...
望着这些鲜明的陇右军,旦增只希望这五千人只组建了一个月,不如他的那些同袍神策军一样能打。
城头一片沉默。
城下李晔看着还不如兰州的凉州城,有些无聊的收回了眼神。
<span>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span> 看了看身后还需要不少时间才能完成组装好的器械,李晔骑在马上,看向了周围。
靠近凉州,已经比较深入河西走廊。
此刻的两侧适合种地的土地少了许多,反倒是水草丰茂,适合养马的土地多了起来。
远处祁连山带着山峰还未消散的积雪,仿佛巨人般俯瞰着下方广袤平野。
李晔随便看了一个方向,一个野生马群,正在远处埋头啃草。
只是没有精细化培育,野生马群多是劣马,不要说战马,连良马都比较少见。
有些无奈的收回眼神,想要尽快练出一支正经骑兵的想法再次按捺下去。
符道昭待在身边也扫视着周围,看了看身后还在忙碌的民夫,符道昭转身点来一个裨将,低头询问了几句。
裨将低语,符道昭脸色有些无奈。
瞥了眼手生的民夫,只好转头对着李晔行礼:
“圣人,今日多半是来不及来了。”
李晔闻言直接点了点头,对此似乎并不意外。
他只是扫视一圈,看着自己全力摆出军阵,城头守军还是没有崩溃,也有些无奈的收回眼神。
“让诸军回营,只留下一个军团在外警戒。”
符道昭点了点头,转身准备执行,李晔则看着面前终于也有些无边无际的大军,忽然又抬起了手。
卢枳见了连忙提醒符道昭,符道昭则看着李晔示意,又赶忙一副聆听的模样。
“分出九千人,另外三道城门,每门驻守三千,彻底将四门堵死。”
符道昭和卢枳李巨川一愣,而后才忍不住嘴角扯动着笑了一下。
不知不觉,自己也能一口气把四个门都围了!
“喏!”
符道昭中气十足,直接转身点齐九千神策军,连带一些民夫,向着三门而去。
他们会在三门外搭建营地挖掘壕沟,以防守姿态,将城门完全堵死。
大军很快开始行动,主力有序退回大营,被选中的军卒分开前往了三门。
一时间还有些热闹的唐军营前空地变得更加安静。
心知今天打不起来,城头也放松了一些,一时间整个城里城外,居然有些无所事事。
李晔实在无聊,看了看周围壮阔的河西景色,居然一拉缰绳,带着十几个骑乘良马的骑兵,在大营周围漫步。
龙纛默默跟随,符道昭忙着执行李晔命令,卢枳也忙着安顿回营军卒。
此刻只有李巨川跟着李晔。
城上守军也密切关注着龙纛,看着龙纛下散步看景的李晔,旦增居然有些气笑:
“还挺有雅兴...”
<span>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span> 李晔听不见旦增吐槽,李巨川则是随意看了两眼景色,随后注意放在了城头。
看着城墙上不甘示弱站出来的旦增,李巨川算了算距离,有些可惜:
“四百步,若是有人能一箭射死旦增,这凉州也就下了。”
李巨川只是吐槽,四百步,就算是历史上的那些神射,也不敢说有什么把握。
更何况现在的弓矢,也射不了这么远。
只是李巨川说完,前面本来还在散步的李晔,却忽然停下了马匹。
身下良马停顿,李巨川疑惑看向前面。
李晔则是保持姿势,安静停在原地。
“...圣人?”
等了半天不见李晔反应,李巨川忍不住疑惑。
只是刚刚开口,李晔忽然直接打马往回。
同时路过李巨川时,直接对着身边骑兵下令:
“给大营去旨,让他们立即给朕准备一套火炉、打铁器具。”
骑兵忠实执行了李晔命令,只有李巨川跟在李晔身后,脸色越发疑惑。
很快,李晔回到了大营。
而后一头扎进准备好的铁器营地,开始疯狂敲击。
等着符道昭和卢枳忙完回来,天色也从白日变为黑夜。
三人守在铁匠铺外,看着李晔疯狂挥舞夸张铁锤,将面前一个物品渐渐捶出形状,脸色越发呆滞。
古时弓箭多是木制的复合弓,因为这是人力所能拉动的情况下,最极限的弓箭。
但这并不代表古时只能锻造木制复合弓,实际上不少可以多人合力操作的弩机,就会在木弓基础上加入大量金属,以此强化威力。
所以当李晔在铁毡上渐渐将一张加持了大量冷锻钢的钢弓打出形状时,围观者不仅是李巨川三人,其他民夫和军卒,也都无意识张大了嘴巴。
<span>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