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家庭剪影
作品:《春漾如筝》 周六上午,阳光透过薄薄的云层,为南城春的周末镀上了一层柔和的暖金色。
杨筝站在穿衣镜前,难得地有些踌躇。
最终,她选了一件米白色的羊毛衫,搭配简单的牛仔裤和帆布鞋,外面套上那件在博物馆初遇时穿的驼色羽绒服。
她希望自己看起来既干净得体,又不过分刻意。
出门前,她特意从父亲的书架上拿了一小罐包装朴素的南城特级云雾茶——这是父亲一个茶农朋友亲手炒制的,数量稀少,父亲一直珍藏着。
云漾家在城南一处闹中取静的高档小区。
当杨筝按照云漾发来的地址找到那栋带着精致小花园的独栋别墅时,环境优雅,绿树成荫,与她自己家所在的老城区教师公寓氛围迥异。
她深吸一口气,按响了门铃。
门几乎是立刻被打开了。
云漾站在门后,穿着简单的家居服,脸上带着温暖的笑容。
“你来了。”
他的声音里透着显而易见的喜悦,侧身让杨筝进来,很自然地接过她手里装着茶叶的小纸袋。
“打扰了,云漾。”杨筝换上云漾递过来的崭新拖鞋,目光不由得被室内的陈设吸引。
玄关处挂着一幅抽象派油画,色彩大胆而和谐。
客厅宽敞明亮,巨大的落地窗外是精心打理的花园。
最引人注目的是占据一整面墙的嵌入式书柜,里面摆满了各种语言、装帧精美的书籍,从厚重的词典、文学经典到艺术画册、国际政治期刊,琳琅满目。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咖啡香和一种宁静雅致的气息。
这里处处体现着主人的文化底蕴和国际化的视野,与杨筝家那种混合着书卷气和实验室报告纸味道的氛围截然不同,却同样充满了独特的魅力。
“杨筝来啦?快请进!”
这声音瞬间驱散了杨筝心头最后一丝紧张。
她身上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距离感,反而像一位亲切的长辈。
“阿姨好,叔叔好。”杨筝礼貌地向坐在沙发上翻阅外文报纸的云明问好。
云明放下报纸,摘下眼镜,笑容温和:“欢迎欢迎,杨同学,别拘束,就当自己家。”
“这是家父的一点心意,南城本地的云雾茶,请叔叔阿姨尝尝。”杨筝将带来的小纸袋递给林纾。
林纾接过,眼中露出惊喜:“哎呀,太有心了!上次在餐厅听你提起就惦记着呢。快坐快坐,小漾,给杨筝倒杯果汁。”她
小心地将茶叶放到茶几上,又匆匆回了厨房,“我的荷花酥马上就好!”
云漾给杨筝倒了杯鲜榨橙汁,在她旁边的单人沙发坐下。
杨筝的目光落在书柜旁一个玻璃展柜上,里面陈列着一些造型奇特、充满异域风情的小物件:一个非洲木雕面具、一个镶嵌着彩色玻璃的土耳其吊灯微缩模型、一套俄罗斯套娃、还有一枚看起来有些年头的银质指南针。
“这些都是爸妈工作时带回来的,”云漾顺着她的目光解释道,“每一样背后都有个小故事。”
“真有意思。”杨筝由衷地说,这种行走世界、接触不同文化的生活方式,对她而言既新奇又充满吸引力。
她忽然理解了云漾身上那份超越年龄的阅历和开阔眼界的来源。
“开饭啦!”林纾的声音再次响起,打断了他们的交谈。
餐厅的长桌上,已经摆满了精致的菜肴,中西合璧,既有清蒸鲈鱼、白灼菜心这样的中式家常,也有烤得恰到好处的三文鱼排和蔬菜沙拉。
最引人注目的,是餐桌中央那盘栩栩如生的荷花酥,粉白相间的花瓣层层叠叠,中心点缀着金黄的莲蓬,与博物馆里那只清代瓷瓶上的图案别无二致。
“哇,阿姨,您做的太像了!简直像艺术品!”杨筝真心赞叹。
林纾开心地笑了:“照着资料学的,第一次做,还好没失败。快尝尝味道怎么样?”
四人落座。席间的气氛轻松而融洽。
云明和林纾很健谈,他们分享着在世界各地工作时遇到的趣事和文化差异。
比如在法国小镇因为语言不通差点错过火车,在非洲部落参与翻译时感受到的淳朴热情,在俄罗斯谈判时对伏特加文化的深刻体验。
他们的讲述生动有趣,充满了对异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也展现了语言作为桥梁在沟通中的力量。
杨筝听得津津有味,偶尔也分享一些南城本地的风土人情和她在学校模联接触到的国际议题。
“杨筝,听说你爸爸是科研工作者,妈妈是考古学家?”
林纾给杨筝夹了一块鲜嫩的鲈鱼,关切地问,“这个组合很有意思啊。”
“嗯,”杨筝点头,脸上带着温暖的笑容,“爸爸在研究所做材料科学方面的研究,妈妈常年在野外。
小时候寒暑假,我经常跟着妈妈去考古工地,在爸爸实验室写作业也是常事。”她回忆起家里的情景,“我们家书房特别‘混搭’,一边是爸爸的各种实验报告和仪器说明书,另一边是妈妈的考古线装书和拓片。
晚餐桌上,他俩聊的话题能从新发现的青铜器锈蚀成分分析,一路歪到古代工匠的冶炼技术和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经常把我听得一愣一愣的。”
“这真是难得的交融,”云明饶有兴致地放下筷子,“科技揭示物质本源,考古追溯文明脉络,本质上都是在探索世界的真相和人类的足迹。你父母的工作,恰好体现了科技与人文相辅相成的关系。”
“是啊,”林纾也感慨,“就像小漾,他爸爸总希望他能子承父业,或者至少学个金融法律,可这孩子从小就喜欢鼓捣望远镜,拆装各种小机器,对物理数学着迷得很。”
她看向云漾,眼神温柔中带着一丝无奈。
云漾正在给杨筝的茶杯续水,闻言动作微顿,耳根又有些泛红,低声说:“妈…”
“这有什么,”杨筝自然地接过话头,语气真诚,“云漾在物理竞赛选拔里表现可好了,直接进了前十呢。能做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事情,多幸福啊。”
她看向云漾,眼神明亮,带着全然的欣赏和支持,“而且,我觉得云漾的物理天赋和他从小接触不同的文化、开阔的眼界是分不开的。理性的思维需要感性的滋养,就像我爸总说,他很多科研灵感,反而是陪我妈整理那些‘破铜烂铁’时冒出来的。”
她的话像瞬间抚平了云漾心里那一丝因母亲提及家庭期望而产生的情绪。
他看向杨筝,眼神里的光芒温暖而明亮,充满了被理解的感激和更深的好感。
云明和林纾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这个女孩不仅优秀,更难得的是她那份通透和善解人意,以及那份发自内心尊重他人选择的平等态度。
饭后,林纾提议品尝杨筝带来的云雾茶。
杨筝主动请缨:“叔叔阿姨要是不介意,我来泡吧?跟我爸学了点皮毛。”
“当然不介意,正好让我们见识见识。”林纾欣然应允。
云家的茶具是精致的白瓷,温润细腻。
杨筝的动作并不花哨,却带着一种沉静的韵律:温杯、置茶、注水、出汤……每一个步骤都从容专注。清亮的茶汤注入杯中,袅袅茶香混合着山野的气息在雅致的客厅里弥漫开来。
“好香!”林纾赞叹,“这香气很特别,清新又醇厚。”
“这是生长在博物馆后山悬崖上的老茶树,”杨筝一边分茶一边解释,“山高雾重,日照时间特殊,加上是古法手工炒制,所以香气层次很丰富。”
她端起茶杯,轻轻嗅了一下,“我爸常说,喝茶不仅是解渴,更是感受一方水土和制茶人的心意,是时间的沉淀和技艺的温度。”
“说得真好。”云明细细品了一口,闭目回味,“入口微涩,旋即回甘,喉韵绵长。这茶里,有山的筋骨,也有云雾的温柔。”
作为顶尖翻译家,他对语言的精妙和意境的捕捉极其敏锐。
“云叔叔形容得太贴切了!”杨筝眼睛一亮,“我爸要是听到您这么评价,肯定高兴坏了。他总说,好茶就像好的翻译,要忠实于本源,也要传递出神韵。”
她巧妙地将茶道与翻译艺术联系起来,引得云明开怀大笑,连声称赞这个比喻精妙。
云漾安静地坐在一旁,看着杨筝与自己父母谈笑风生,看着她从容地展示着属于她和她家庭的文化底蕴。
她就像她带来的那杯茶,看似简单,却底蕴深厚,清香悠远,在这个充满国际化人文气息的家里,毫不逊色,反而相得益彰。
愉快的下午茶时光在融洽的气氛中接近尾声。
杨筝起身告辞。
林纾热情地拉着她的手:“以后常来玩!阿姨还跟你学做南城菜呢!”云明也笑着点头。
云漾送杨筝到小区门口。春日的夕阳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今天…谢谢你。”云漾轻声说,目光深深地看着杨筝。
“谢什么?”杨筝眨眨眼。
“谢谢你…说的那些话。”云漾的声音很轻,却带着分量,“关于我喜欢物理的那些话。还有…谢谢你让我爸妈这么开心。”
他指的不仅是杨筝对他兴趣的支持,更是她带来的那份轻松自然的氛围,以及她对他父母工作的理解和尊重。
“我说的是实话呀。”
杨筝笑了,笑容在夕阳下明媚温暖,“叔叔阿姨人特别好,跟他们聊天很开心。”
她顿了顿,补充道,“而且,你家的书柜太让人羡慕了!”
云漾也笑了,笑容干净明亮:“下次来,带你仔细看看那些故事。”
“好啊。”杨筝爽快地答应。
“路上小心。”云漾目送着她离开。
杨筝走出几步,回头挥了挥手。云漾依旧站在门口,身影挺拔,像一棵沐浴在金色阳光里的白杨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