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鸭绒鹅绒

作品:《不争宠的皇后突然无敌了

    “云锱。”楚昭宁忽然抬头唤道。


    云锱连忙放下手中的账册,快步上前:“姑娘有何吩咐?”


    楚昭宁的目光仍停留在纸上的图样,问道:“府里在城外的庄子上,养了多少鸭子和鹅?每年宰杀时,那些鸭毛鹅绒是如何处理的?”


    云锱略想了想年前整理的账册,谨慎地回道:“回姑娘,京郊的三个田庄都养有家禽,主要是鸭子,鹅要少些。具体数目得查账册才能确定。”


    她顿了顿,继续道“至于绒毛……往年宰杀后,好的翎毛或卖给制扇、制箭的作坊,或自家留着做毽子、羽扇。”


    “那些细软的绒羽,大多和废料一起丢弃或填了灶膛,并无人特意收集。”


    云锱的语气里带着一丝不解。五姑娘向来不管这些琐事,为何突然关心起鸭毛鹅绒来了?


    楚昭宁闻言,轻轻叹了口气。


    果然如此。


    在这个时代,羽绒的价值远未被认识到。


    收集、清洗、处理这些细小绒羽的繁琐工序,在大多数人看来是得不偿失的。


    “立刻派人去庄子上传话,”楚昭宁吩咐道,“从今日起,所有宰杀鸭鹅褪下的毛,需将里面最细软的那层绒羽仔细收集起来,单独存放。”


    “庄子上若养了活鸭活鹅,平日换羽期脱落的绒羽也尽量拾取。”


    云锱虽然疑惑,但还是认真记下:“是,姑娘。只是,这绒羽收集起来,量少且脏污,腥膻味重,怕是……”


    “我知道。”楚昭宁打断她,“清洗去味的方子,我让青囊写给你。”


    “需要用到皂角、碱水反复搓洗,漂净,再高温蒸煮消毒,最后彻底晒干。工序是麻烦了些。”


    她沉吟片刻,知道这事急不得,“告诉庄头,这事不急于一时,重要的是养成收集的习惯。”


    “如今已是夏季,并非大量宰杀家禽的季节,正好可以慢慢摸索收集和处理的流程。”


    “奴婢明白了。”云锱点头,“这就去安排人传话,并把清洗方子一并送去。”


    “嗯,去吧。”楚昭宁摆摆手,目光又重新落回桌上的图纸。


    建立稳定的羽绒供应链需要时间,但她等得起。


    眼下更重要的是先把样板做出来,验证整体设计的可行性。


    没有羽绒,就用棉花替代。


    棉花虽然比羽绒重,保暖性也稍逊,但同样是良好的填充材料,更容易获得。


    “琼枝,铺纸磨墨。”楚昭宁再次坐到书桌前。


    保暖内胆的结构设计同样关键。


    传统的棉袄是将棉花均匀絮在两层布之间,缝合固定。


    但这样容易导致棉花在使用和洗涤后结团、下沉,保暖效果下降,且十分臃肿。


    楚昭宁要做的,是立衬工艺。


    她在纸上画出一个类似长背心的内胆示意图,然后在衣身上,画出一条条垂直的线,将整件衣服分割成无数个大小均匀的小格子。


    “姑娘,这是……”琼枝看着那密密麻麻的格子,好奇地问。


    “这样。”楚昭宁用笔点着那些格子,“把棉花填充进每一个独立的小格子里,再把格子封好。”


    “这样,棉花就被固定住了,不会乱跑,受热也会更均匀,不会这里厚那里薄。”


    她详细标注了每个格子的尺寸、缝合的要求、留出的填充口位置以及最后如何封口。


    这比普通棉袄的制作要费工得多,但对提升保暖效果和耐用性至关重要。


    画好图纸,她让垂丝立刻送去绣房,并吩咐道:“告诉管事嬷嬷,用细棉布,按这个图样,先做两件这样的内胆出来。”


    “填充用上好的新棉,务必每个格子都填充均匀饱满。这是样板,一定要做好。”


    垂丝领命而去。


    楚昭宁一边等待着绣房的内胆样板,一边继续琢磨拉链的简化方案和防风襟的细节设计。


    她让玉簪和扶锦用普通的厚布,先按照她的设计,缝制了一件带有宽大防风襟和密集铜扣的外袍样板。


    她自己试穿了一下,系紧内襟的皮带,再严密地扣上外层的防风襟,确实感觉比普通的盘扣衣服密封性好了很多。


    她在院中快速走了几步,又模仿挥臂的动作,虽然比起拉链还是繁琐,但作为一种备选方案,已然足够可靠。


    正当楚昭宁专注于手中的设计时,琼琚院外忽然传来一阵不寻常的动静。


    丫鬟们的脚步声比平日急促了些,远处似乎还有搬动东西的声响。


    “外面怎么那么吵?”楚昭宁头也不抬地问道。


    玉簪快步从门外进来,脸上带着几分兴奋:“姑娘,明日礼部就要来人行纳采问名之礼了,府里上下都在准备呢。”


    楚昭宁手中的笔微微一顿。


    是了,明日就是纳采问名的日子。


    按照礼制,这个过程她不需要出面,全由家中长辈接待礼部官员。


    “大嫂现在一定忙得不可开交。”楚昭宁轻声道。


    目前宁国公府的中馈由沈知澜掌管,这种大事自然是由她统筹安排。


    玉簪点头:“世子夫人从早上就开始忙了,指挥着下人打扫庭院、准备宴席,连老夫人院里的寿嬷嬷都去帮忙了。”


    府中出了太子妃,这是整个宁国公府的荣耀。


    楚昭宁想象着府中忙碌的景象,不禁微微一笑。


    她这个当事人反而成了最清闲的一个。


    “姑娘不过去看看吗?”扶锦在一旁小声问道,“听说前厅布置得可气派了。”


    楚昭宁摇摇头:“有大嫂操持,我放心。况且我现在去,反倒添乱。”


    她重新拿起笔,继续修改设计图。


    纳采问名只是开始,之后还有一系列繁琐的礼仪。


    她得抓紧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加快防风服的研发进度。。


    与此同时,宁国公府处处洋溢着忙碌而喜庆的气氛。


    沈知澜站在崇德堂前,指挥着下人们布置厅堂:“那边的屏风再往左挪一些,对,就这样。”


    几个粗使婆子合力挪动着一架紫檀木雕花屏风,额头上已经见了汗。


    “赵管家,宴席的菜单最终确定了吗?可有什么需要调整的?”沈知澜转向一旁的管家,接过他递上的菜单仔细查看。


    在沈知澜的统筹下,宁国公府有条不紊地运转着。


    下人们打扫庭院、擦拭家具、布置厅堂、准备宴席,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忙而不乱。


    夕阳西下,楚昭宁仍坐在书案前,专注地修改着设计图。


    窗外的喧嚣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期待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