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才艺考核

作品:《不争宠的皇后突然无敌了

    午后,十位秀女按序站立在柔仪殿内,静默无声。


    女官捧着紫檀木托盘走过,上面摆放着笔墨纸砚。


    铜漏滴到第三声,司礼太监尖细的声音划破寂静:“才艺考核正式开始——”


    秦玉瑶率先出列,选择的才艺是工笔花鸟。


    只见她执笔的手稳如磐石,纤细手腕悬空而立,竟不见丝毫颤动。


    笔尖蘸取颜料时,她习惯性地将小指微微翘起,这个不经意的小动作透着几分娇俏。


    德嫔忍不住倾身向前。


    不多时,一幅《国色天香图》便跃然纸上。


    画中牡丹或含苞或怒放,花瓣层层叠叠似能嗅到芬芳,更有两只彩蝶翩跹其间,栩栩如生。


    “好一个‘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德嫔忍不住赞叹,“这蝶儿画得尤其精妙,竟像是要飞出纸面似的。”


    几位嫔妃纷纷附和,连太后都多看了两眼。


    秦玉瑶垂眸浅笑,眼角余光却瞥向端坐在一旁的徽文帝。


    可惜帝王目光淡然,并未在她身上多作停留,反而转向了正在准备的下一组秀女。


    “苏姑娘准备献什么才艺?”皇后的声音突然响起,打断了秦玉瑶的思绪。


    苏婉清盈盈出列,手中捧着一方雪浪笺。


    她即兴赋诗一首,以"春色满园"起兴,文采斐然,引得几位文官出身的嫔妃轻声赞叹。


    皇后微微颔首,命女官将诗作记录下来,转头对太后道:“母后,这苏家姑娘倒是腹有诗书。”


    太后接过诗笺细看,不置可否。


    皇帝则只是略一抬眼,便又恢复了慵懒的坐姿。


    苏婉清注意到皇帝的反应,眼中闪过一丝失落,退下时脚步略显沉重。


    轮到楚昭宁时,她选择了书法。


    只见她执笔姿势独特,三指虚握笔杆,手腕悬空,笔走龙蛇间,一行行清丽刚劲的簪花小楷跃然纸上。


    她书写的是《论语·为政》篇,字字力透纸背,却又透着女子特有的秀逸。


    徽文帝原本慵懒倚靠的姿态渐渐端正。


    他示意身旁的太监总管将作品呈上,接过细看时,目光首先落在起笔的“为”字上。


    那看似柔和的起笔中暗藏锋芒,收笔处却又含蓄内敛,恰似执笔之人外柔内刚的性子。


    “这簪花小楷,倒是难得。”他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几分赞赏,“笔力遒劲处不输须眉,转折间又尽显闺秀风韵。”


    太后接过细看,突然问道:“楚五姑娘,你读《女诫》吗?”


    殿中瞬间安静下来。


    《女诫》是宫中女子必读之书,却也是最容易答得千篇一律的考题。


    几位年长的嫔妃交换着眼色,都在等着看楚昭宁如何应对。


    楚昭宁将毛笔轻轻搁在砚台上,这个动作她做得极慢,仿佛在借此整理思绪。


    当她抬起头时,目光清澈:“回太后,《女诫》教导女子柔顺谦卑,自是美德。但臣女以为……”


    她顿了顿,“柔顺不等同于软弱,谦卑不意味着无知。譬如水,至柔却能穿石。又似竹,虚心却有节。”


    “臣女愚见,女子德言当如这书法,形柔而骨刚。”


    这个回答让太后眼前一亮,徽文帝也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太子不自觉地坐直了身子。


    这一切都被秦玉瑶尽收眼底。


    她站在阴影处,精心描绘的妆容掩盖不住铁青的脸色。


    苦心经营多时,却在最关键的时刻被楚昭宁抢尽风头。


    更令她心惊的是,太子明显对楚昭宁青眼有加。


    苏婉清站在最角落,眼中的嫉妒几乎要化为实质。


    那首精心准备的诗,竟比不上几行字来得轰动。


    她看着殿中央光彩夺目的楚昭宁,眼中闪过一丝阴鸷。


    才艺考核继续进行,但之后的秀女再难引起上位者如此浓厚的兴趣。


    陈姝展示的是刺绣技艺,一方松鹤延年的帕子针脚细密,图案端庄,虽不惊艳却显功底。


    太后多看了两眼,微微颔首。


    沈知微献上一支独舞,纤腰回转间,《春江花月夜》的旋律中翩然起舞。


    舞姿虽美,却因心绪不宁而错了两处节拍,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她退下时眼中含泪,却强忍着不让落下。


    江南布政使司之女周三娘则表演了茶艺,动作行云流水,颇有雅趣。


    皇后颇为欣赏,特意命人赏了一盏雨前龙井。


    酉时三刻,随着最后一位秀女退出大殿,沉重的殿门缓缓关闭,发出沉闷的声响。


    太后、皇帝和皇后移驾后殿商议。


    宫女们轻手轻脚地撤下茶盏,太监们捧着朱漆托盘鱼贯而入,上面整齐摆放着五十位秀女的绿头牌。


    徽文帝的目光在楚昭宁的名牌上停留片刻。


    太子妃人选关系国本,不可不慎。楚家世代忠良,楚昭宁才德兼备,确是最佳人选。


    但想到朝中各方势力平衡,他又陷入沉思。


    “皇上意下如何?”太后打破沉默,手中佛珠缓缓转动。


    徽文帝沉吟道:“楚家女才德俱佳,可为太子妃。陈国公之女端庄稳重,配二皇子正好。至于三皇子……”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秦总兵之女画艺精湛,性情温婉,与三皇子甚是相配。”


    太后点头:“如此甚好。江南周家女可为太子侧妃,再选两个家世低些的良娣,既不损体面,又可平衡朝中势力。”


    皇帝思索片刻,又补充道:“苏家女文采不错,可为三皇子侧妃。”


    商议既定,司礼监立刻着手准备圣旨。


    殿外,秀女们在储秀宫中焦灼等待,无人知晓命运将如何安排。


    次日辰时,储秀宫正殿内,秀女们三三两两聚在一处,楚昭宁独自坐在雕花窗棂边。


    宫女们奉上茶点,却无人有心思享用,更无心交谈。


    秦玉瑶与几位交好的秀女坐在一处,表面谈笑风生,眼神却不时飘向殿门。


    她昨夜辗转难眠,眼下施了厚粉才遮住青影。


    苏婉清则独自站在角落,手中攥着一方已经揉皱的帕子,指尖发白。


    殿角的铜漏滴答作响,时间在焦灼的等待中缓慢流逝。


    忽然,殿外传来整齐的脚步声。


    秀女们不约而同地挺直了腰背,连呼吸都放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