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懊恼

作品:《不争宠的皇后突然无敌了

    翠微堂内,早已是灯火通明,地龙烧得旺,暖意融融。


    正中摆开了一张大圆桌,桌上已陈列了各色精致冷盘和点心。


    老夫人坐在罗汉床上,正笑眯眯地听着楚临漳插科打诨,时不时被逗得笑出声。


    宁国公和崔令仪坐在左下首,低声说着话。


    楚临渊和沈知澜也已到了,坐在右下首。


    楚景焕、楚怡珂、楚景骁等也都规规矩矩地坐在一旁。


    只是眼神不住地往门口瞟,显然都心系着父亲/二叔/二伯带回来的礼物。


    “二哥二嫂来了。”眼尖的楚临漳最先喊了一声。


    顿时,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投向门口。


    只见楚临岳和赵萱萱一前一后笑着进来,先给上首的老夫人、父母亲行了礼,又和兄嫂弟弟们打了招呼。


    “快起来快起来,让我瞧瞧。”老夫人迫不及待地招手,“明远啊,这一趟可辛苦了,瞧着是清减了些,但精神头更足了,好,好。”


    “劳祖母挂心,孙儿一切都好。”楚临岳笑道,随即示意身后下人将礼物抬上来,“孙儿从西北带了点土仪回来,聊表心意。”


    下人们鱼贯而入,将一个个箱笼、锦盒打开陈列。


    当那厚实柔软的雪白羊皮展现在眼前时,堂内响起一片低低的惊叹。


    尤其是小辈们,已经忍不住伸手去摸那柔软的毛皮。


    “哎哟,这羊皮好,又软和又白净。”老夫人拿起一张,爱不释手地摩挲着,“每人都有份?好好好,明儿就让人做新坎肩穿。”


    崔令仪也微笑着点头:“明远有心了。”


    她目光扫过那羊皮的数量和质量,心中已大致有数,足够府中主子并得脸的下人管事们分润,安排起来毫无困难。


    接着,当那几张更具视觉冲击力的雪山熊皮被展开时,连沉稳的宁国公和楚临渊都微微动容。


    “这是…熊皮?”宁国公问道。


    “是呢,是西北雪山深处的黑熊皮,极耐寒,防风保暖的效果非寻常皮子能比。”楚临岳恭敬回道。


    然后一一指明哪份是谁的:“这张最厚实的给祖母铺着暖腿。这两张给爹娘。”


    “这两张品相最好、几乎一般大小的,留给昭宁添妆,摆着也气派。大哥、和清宴也都各有一张……”


    老夫人闻言,更是喜得眉开眼笑,连声说:“好孙儿。”


    当那些流光溢彩的宝石被捧出时,堂内气氛愈加热络欢快。


    然而,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沈知澜一整晚都有些心不在焉,几次欲言又止。


    她迫切地想问问儿子的情况,又怕贸然开口,扫了大家的兴,坏了这难得的团聚气氛。


    宁国公和崔令仪交换了一个眼神,他们同样想知道长孙这一路远赴西北是否顺利平安。


    等礼物分派得差不多了,堂内气氛稍缓。


    宁国公才端起茶杯,状似随意地问道:“对了,明远,元哥儿那边,一切可还顺利?”


    沈知澜闻言,立刻抬起头,急切地追问道:“二爷,元哥儿他怎么样?路上可还顺利?到了营中,一切可还习惯?他……”


    千言万语堵在喉咙口,竟不知先问哪一句好。


    楚临岳脸上的笑容渐渐敛去,端起茶杯,狠狠灌了一大口温热的茶水,才缓缓开口,将一路见闻和楚景茂的现状一一道来。


    他描述得异常详尽,也异常残酷:“初时还好,过了潼关,风沙一日大过一日……刚过黑风岭,毫无征兆,一股黄沙墙似的压过来,遮天蔽日……”


    沈知澜听到这里,猛地用手捂住了嘴,发出一声压抑的呜咽,眼泪瞬间涌了上来。


    楚临渊放在膝上的手紧握成拳,手背青筋隐现,嘴唇抿成了一条直线。


    老夫人和崔令仪也听得心疼不已,不住地用帕子拭着眼角。


    纵使早知这是宁国公继承人的必经之路,大家内心还是浸满了苦涩。


    楚临岳继续道:“……入了西北地界,驿站难寻,有时只能宿在荒村野店,甚至露宿背风的山坳。吃食更是粗粝……”


    宁国公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下颌线却绷得像一块冷硬的石头。


    屋内一片死寂,只有楚临岳低沉的声音在回荡,和沈知澜极力压抑的、细碎的啜泣声。


    坐在角落的楚昭宁,眉头微微蹙起。


    她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楚景茂离家前嘻嘻哈哈没个正形的模样。


    再对比一下二哥口中就着风沙啃窝头的场景,心里突然像是被小针刺了一下,心头满是懊恼。


    年前她忙着整理陈年旧账册,满脑子都是数字和表格,几乎足不出户。


    竟完全忘了该提醒楚景茂准备些什么,或者干脆替他张罗些能让他路上和军中过得稍微舒服点的东西。


    她明明…明明可以帮上点忙,让他少受些罪。


    家宴结束后,楚昭宁回到琼琚院,屏退了左右,只留下绛珠和青囊在门外守着。


    她独自坐在书案前,铺开宣纸,提起兼毫笔,饱蘸浓墨,开始落笔。


    “口罩……”她写下两个字,想了想又在旁边用小字注明:“多层细棉纱,夹层可替换滤料,需贴合面部。”


    “肉松……高蛋白,易储存,佐餐。”


    “方便面……工艺过于复杂,暂缓,或可考虑简化版烘干面条”


    “压缩饼干……”


    “脱水蔬菜……”


    “简易版焖烧锅……”


    “行军水壶……”


    “手套,防风衣、帽……”


    ……


    她把能想到的所有可能改善野外行军和生活条件的物品都列了出来,旁边还附有简单的原理说明或注意事项。


    列完单子,她吹干墨迹,扬声唤道:“绛珠。”


    绛珠立刻出现在门口:“姑娘有何吩咐?”


    “去请林嬷嬷过来。”


    “是。”


    很快,管事林嬷嬷便来了。


    楚昭宁将单子递给她,吩咐道:“嬷嬷,你亲自去办。让绣房按照我上面写的,尽快试做出口罩、手套、防风衣帽来,样品先拿来我看。”


    “那些吃食你不用管,我来跟刘妈妈说。你去找可靠的铁匠铺,按我画的这个图样。”


    她说着又抽出一张刚刚简单勾勒的行军水壶图纸,“打制几个这样的水壶出来,要用好铜料,务必密封严实。”


    林嬷嬷接过那厚厚一叠写着稀奇古怪要求的单子和图纸,虽心中诧异。


    但见自家姑娘神色是从未有过的认真,毫不迟疑地应下:“是,姑娘,老奴这就去办。”


    楚昭宁想了想又道:“所需银钱,先从我的月例和私房里支取,若不够……”


    她顿了顿,“我去同母亲说。”


    事情吩咐下去,楚昭宁心里稍安,但那股督促她做点什么的劲头却没散。


    她又开始琢磨那压缩饼干的配方比例和脱水的最佳方式。


    嗯,还有热水壶和保温杯也要琢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