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年关
作品:《不争宠的皇后突然无敌了》 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司官员正紧锣密鼓地筹备会审事宜,朝堂上暗流涌动。
户部郑大人则与周明率领一众书吏在偏殿内昼夜不停地整理账册。
楚昭宁得知徽文帝的安排后,只是轻轻抿了口茶。
茶水温热,却暖不了她此刻复杂的心绪。
她早已将关键证据和盘托出,如今朝堂上的博弈已非她这个闺阁女子所能左右。
横竖该做的她都做了,那本暗藏玄机的账册就像投入静湖的石子,涟漪能扩散多远,就看执棋者如何落子了。
楚昭宁放下茶盏,转身就把所有心思都放在了宁国公府的内部账务上。
沈知澜前些日子已将府中账目改为新式的复式记账法,此刻云锱正带着几个账房先生在花厅里忙碌。
眨眼间,就来到了腊月二十八。
楚昭宁正懒洋洋地倚在软榻上,手里把玩着一枚白玉棋子。
想起那个总是跟在她身后,用稚嫩声音喊着“姑姑”的小男孩。
那时候的元哥儿才多大?不过六七岁的光景。
如今为了她的事情,竟要提前两年踏上军旅之路。这份情谊,这份牺牲,让她既感动又愧疚。
“姑娘,云锱姐姐来了。”扶锦轻声禀报,打断了她的思绪。
楚昭宁抬了抬眼皮:“让她进来。”
云锱快步走入,手中捧着几本账册:“姑娘,世子夫人已经将府里的账目都改成复式记账法了。这是本月的新账,请您过目。”
楚昭宁接过账册,随手翻了几页,唇角微扬:“大嫂动作倒是快。”
她将账册放在一旁,“账房的人都跟你学的怎么样了?”
“正在学。”云锱恭敬道,“不过有些人年纪大了,学得慢……”
“无妨。”楚昭宁摆摆手,“慢慢来。”
她突然想起什么:“对了,元哥儿的行装准备得如何了?”
一旁的青囊接过话头:“回姑娘,药材都备齐了。两根百年人参,还有奴婢特制的金疮药、解毒丸……”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足够用上大半年的。”
楚昭宁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不舍。
她望向窗外纷飞的雪花,轻声道:“要过年了啊……”
这句话说得极轻,却带着说不出的怅惘。
往年这个时候,府里早该张灯结彩,欢声笑语不断。
可今年,每个人的心头都压着一块大石,元哥儿要走了。
兰荪苑内,沈知澜正在亲手为儿子整理行装。
她将一件件冬衣叠好放入箱笼,动作轻柔却带着说不出的沉重。
每一件衣裳都经过她再三检查,针脚是否密实,布料是否厚实,生怕西北的寒风会冻着她的心头肉。
“娘,这些让下人做就好。”楚景茂站在一旁,看着母亲微红的眼眶,心中不忍。
他多想告诉母亲自己不想走了,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他是宁国公府的嫡长孙,有些责任必须承担。
沈知澜的手顿了顿,强扯出一丝笑容:“西北苦寒,娘不亲自看着,不放心。”
她的手指轻轻抚过一件狐裘大氅,这是她连夜赶制的,针脚密得能挡住最凛冽的寒风。
楚临渊走进来,看到妻子这般模样,轻轻叹了口气。
他何尝舍得儿子远行?可楚景茂作为宁国公府的继承人,就应该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
他走到沈知澜身边,轻拍了拍她的手:“夫人,元哥儿是去历练,不是去送死。”
“我知道。”沈知澜的声音有些发颤,“只是,他本可以再过两年再去的……”
一滴泪水不受控制地落在手中的衣料上,晕开一片深色的痕迹。
儿子才十六岁,本来还能在家多待两年,现在为了小姑子要提前两年去军营。
她心里怎么可能没有疙瘩,就算理智告诉她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心里还是不舒服。
每每想到儿子要在那苦寒之地受罪,她的心就像被针扎似的疼。
站在一旁的楚景湛跟楚景茂对视了一眼,他对大哥的离开也很不舍,同时也很羡慕,他也想跟着大哥一起去西北。
少年人的热血在胸膛里沸腾,他想象着自己也能像大哥一样驰骋沙场,建功立业。
但是他不敢说,他保证,要是他敢提,立马就会被揍得下不了床。
父亲严厉的目光让他只能将这份渴望深深埋在心底。
楚景茂垂下头,他何尝不明白母亲的怨怼?
为了给姑姑撑腰,他主动提出提前去军营。
但此刻看到母亲强忍泪水的样子,他心中也泛起阵阵酸楚。
他想起小时候生病,母亲彻夜不眠地守在床前。
想起习武受伤时,母亲心疼得直掉眼泪。
如今自己要远行,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母亲。
“爹,娘。”楚景茂突然跪下行了大礼,“儿子不孝,让二老担心了。”
他的声音有些哽咽,却努力保持着平稳。
沈知澜再也忍不住,一把将儿子搂入怀中,泪水夺眶而出:“傻孩子…娘只是…只是……”
楚临渊等他们母子俩情绪缓和了一些后,才说道:“元哥儿做得对。宁国公府的男儿,本该如此。”
难道沈知澜不知道吗?
她也是武勋出身,楚景茂作为宁国公府的继任者,军营才是宁国公府的根本,军营是必须要去的。
只是早两年,晚两年的事。
这个道理他们都懂,可为人父母的心,又岂是道理能够抚平的?
翠微堂
老夫人靠在软榻上,手中的玉珠一颗颗捻过。
屋内炭火烧得正旺,却让她心头的燥意更甚。
“寿嬷嬷。”老夫人突然开口,“元哥儿什么时候出发?”
寿嬷嬷躬身道:“回老夫人,过了正月十五就走。”
老夫人叹了口气:“也太着急了些。”
她的目光落在窗外的雪地上,还记得元哥儿刚会走路时的模样,摇摇晃晃像只小鸭子。
如今一转眼,竟要离家远行了。
寿嬷嬷轻声劝慰:“老夫人别太忧心。元哥儿武艺高强,又有国公爷的安排,不会有事的。”
老夫人摇摇头,目光投向窗外的雪景:“我这把老骨头,也不知道还能不能等到元哥儿回来娶亲。”
她最疼爱的曾孙要去那苦寒之地,叫她如何不担心?
西北战事频繁,刀剑无眼,万一……她不敢再想下去。
寿嬷嬷连忙道:“老夫人说的什么话,您身子骨硬朗着呢,定能长命百岁。”
老夫人勉强笑了笑,却掩不住眼中的忧虑。
夜幕降临,楚景茂独自站在院中望着满天繁星。
西北的天空是否也如此明亮?
他心中既有对未知的忐忑,又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更多的则是对家人的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