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户部议事

作品:《不争宠的皇后突然无敌了

    郑大人出宫后,直奔九门提督衙门去了。


    九门提督衙门的朱漆大门在晨光中格外醒目。


    郑大人的轿子刚落地,就听见院子里传来“嘿!哈!”的操练声,整齐有力。


    守门的兵卒一见是户部尚书大人到了,赶紧抱拳行礼。


    郑大人掸了掸衣袖问道:“宁国公可在?”


    “回大人,国公爷正在校场检阅新兵。”兵卒恭敬地回答。


    校场上,宁国公楚毅一身劲装,正在指点亲兵射箭。


    见郑大人匆匆而来,他浓眉一挑,挥手屏退左右:“郑大人这么早。”


    “陛下口谕……”郑大人压低声音,将事情原委道来,“……此事已交由太子殿下督办,皇上命下官务必尽快推行新制”


    “太子督办?”宁国公眼中闪过一丝异色,随即恢复如常,“我明日亲自送她过去。”


    离开九门提督衙门,郑大人回户部。


    户部衙门位于皇城东南角,是一座庄严肃穆的建筑群。


    郑大人大步流星地跨入正堂门槛,他抬手揉了揉酸胀的太阳穴,指腹在眉骨处重重按了两下。


    昨晚一夜未眠,脑子里一直在绕着账册转。


    “郑大人早。”几位正在低声交谈的主事见他进来,立刻噤声行礼,动作整齐却透着一丝仓促。


    郑大人微微颔首,目光扫过众人神色各异的脸庞。


    “传我命令。”他转身对身旁的小厮道,“侍郎、郎中、员外郎及各司主事,即刻到议事厅议事。”


    小厮领命而去,郑大人则径直走向自己的公房。


    “大人,各位大人已到齐。”小厮在门外轻声禀报。


    郑大人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冠,大步走向议事厅。


    推门而入时,原本嘈杂的议论声戛然而止。


    二十余位身着各色官服的官员齐刷刷站起身,向他行礼。


    “诸位请坐。”郑大人在主位落座,目光缓缓扫过在座每一个人。


    户部左侍郎王延年稳居右手首位,五十出头的年纪,眉宇间总带着几分书卷气。


    温润如玉的假面下,不知道藏着怎样锋利的獠牙。


    对面的右侍郎赵明诚不过四十上下,青衫端正地端坐着,面上神色如古井无波。


    唯有那双盯着公文卷宗的眼睛,在青瓷茶盏的雾气里闪过几不可见的精光。


    “诸位同僚。”郑大人清了清嗓子,满意地看到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来,“今日召集大家,是有要事相商。”


    他从袖中取出几页纸,轻轻摊开在案几上。


    这些是楚昭宁设计的复式记账表格,线条清晰,格式规整。


    郑大人用指尖轻轻点着纸面,说道:“这是宁国公府五姑娘所创的新式记账法,陛下御览后,龙颜大悦,命我户部即刻推行。”


    堂内顿时一片哗然。


    户部左侍郎王延年眯起眼睛,这个动作让他眼角的皱纹堆叠成深沟:“尚书大人,下官斗胆问一句,我户部百年账制,为何要因一闺阁女子之言而改?”


    郑大人目光如电,直射王延年:“王大人是质疑陛下的决定?”


    王延年脸色一变,连忙拱手:“下官不敢。只是……”


    他眼珠转了转,突然换上忧国忧民的表情,“这新法推行,牵一发而动全身,恐非易事啊。”


    “正是。”右侍郎赵明诚立刻附和,胖脸上堆满忧虑,“各地州府账册格式不一,若强行统一,只怕会引起混乱。”


    郑大人冷笑一声,取出两本账册,轻轻放在桌上,“诸位先看看这个。”


    账册翻开,露出密密麻麻的数字。


    一本是传统流水账,字迹潦草,条目混杂。


    另一本则是按楚昭宁方法整理的新账,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账册在众人手中传递,郑大人观察着每个人翻阅时的反应。


    度支司郎中李肃眉头越皱越紧,手指微微发抖。


    仓部员外郎张诚则面色如常,但翻页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


    “这是同一月的盐税账目,”郑大人手指在新账上划过,“用新法整理后,发现了三处错漏,共计少收税银四千八百两。”


    堂内顿时安静下来。


    几位官员的脸色变得煞白,额头上渗出细密汗珠。


    主事周明上前一步,仔细查看账册,眼中渐渐放出光彩:“妙啊!收支对应,来龙去脉清晰可查,这法子确实高明。”


    他声音中的兴奋与周围凝重的气氛形成鲜明对比。


    几位同僚悄悄与他拉开距离,仓部司务甚至明目张胆地往地上啐了一口。


    郑大人将众人反应尽收眼底,心中已有计较。


    他沉声道:“陛下口谕,命我户部即刻着手三件事。”


    所有官员立刻肃立听令。


    “其一,在户部后院整理一间独立公房,供楚五姑娘使用;其二,选派一名熟悉户部流程的主事协助楚五姑娘。其三,调取近十年账册,按新法重新整理。”


    “十年?”王延年失声惊呼,随即意识到失态,连忙补救时嘴角不自然地抽搐,“郑大人,近十年的账册若要全部重做,恐怕户部上下半年都不得安生了……”


    “恐怕什么?”郑大人打断他,“恐怕会查出更多问题?”


    他故意放慢语速,看着王延年的脸色由白转青。


    郑大人环视众人,声音放缓但更加坚定:“此事关系朝廷财政根本,陛下极为重视,已把此事交由太子督办。有哪位大人愿主动请缨,协助楚五姑娘?”


    堂内鸦雀无声。


    官员们或低头看鞋尖,或假装咳嗽,无人应答。


    唯有周明再次上前,深深一揖:“下官愿往。”


    郑大人满意地点头,注意到王延年向周明投去阴鸷的一瞥。


    “好,周主事精通户部各项章程,是最佳人选。”他转向其他人,目光在每个人脸上停留片刻,“其余人等,各司其职,三日内将各自负责的账册整理好,准备重做。”


    “陛下对此事极为重视,望诸位同心协力,莫要…自误。”


    “下官遵命。”众人齐声应道,声音却参差不齐。


    “散了吧。”郑大人挥挥手,“周主事留下。”


    当官员们鱼贯而出时,郑大人注意到李肃的官服后背已经湿透,紧贴在脊梁上。


    而张诚故意放慢脚步,耳朵几乎要竖起来。


    王延年和赵明诚在门口偶然相遇,交换的眼神比任何言语都说明问题。


    待众人散去,郑大人示意周明靠近:“周主事,你可知为何无人愿接这差事?”


    周明苦笑:“下官明白。这新法一推行,许多惯例就无所遁形了。”


    “你倒坦诚。”郑大人意味深长地看着他,“不怕得罪人?”


    周明挺直腰背:“下官入仕是为黎民百姓,非为同僚情面。若这新法真能堵住财税漏洞,下官愿效犬马之劳。”


    他很清楚从这一刻起,自己可能会面临各种危机。


    但想到那些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百姓,这条路,他必须走下去。


    郑大人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好,你先去准备一间干净的公房,备齐笔墨纸砚,明日楚姑娘要来。”


    “是,大人。”周明领命而去。


    下衙后,郑大人站在窗前,看着同僚们匆匆离去的背影。


    这些人中,不知道有多少人会直接回府,又有多少人会去找他们背后的靠山?


    郑大人揉了揉太阳穴,疲惫感如潮水般涌来。